化工安全考前辅导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0713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考前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化工安全考前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化工安全考前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化工安全考前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化工安全考前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考前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考前辅导(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前 辅 导,几个问题的说明,1.考试方式:开卷(书、笔记都可看) 2.要求:独立完成 3.题型:填充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分析计算题 4.题型分数的比例:40、10、20、10、20 5.要熟练掌握阶段练习、两套客观题和辅导课件 6.题目答案凡是教材有的,按教材回答,教材没有按课件回答。 7.最小点火能量以P27页为准,爆炸极限以附录为准,职业接触限值以附录为准。,1.安全工程的任务、目的 任务: a.研究工业灾害发生的原理及规律, b.分析、评价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c.采用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 制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d.防止伤亡事故、职业病、职业中毒以 及其它各种

2、事故发生,创建安全、卫 生、舒适的劳动条件。 目的: 1、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2、保护设备财产不受损失,2.安全工程研究的对象,对象:人、物、环境 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 物:机器设备、各种物质 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 3.安全工程研究的内容 安全技术、卫生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机械加工安全技术等。 卫生技术: 防尘防毒技术、噪声治理技术、通风采暖技术、辐射等物理有害因素的防护,现场急救等。 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制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标准、规范(含危化品安全管理); 研究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如危险识别、安全评价、预

3、测事故等。,4.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5.三同时: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 用。 6.五同时: 企业各级领导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 评比安全工作。,6.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7.危险化学品分类,爆炸品:主要是炸药一类,包括硝酸铵含可燃 物0.2%等 气体:如氢气、氧气、乙炔气、氯气、液化石油气等 易燃液体:甲醇、乙醇、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等

4、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 的物质: 三硫化(二)磷、铝粉、萘,黄磷、三氯化钛、活性碳,金属钠、镁粉、氢化钙、五硫化(二)磷等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高氯酸钠、 氯酸钾、高锰酸钾、漂白粉及有机过氧化物等 毒性物质:氰化物、砷及化合物、硒酸盐及硒化物等 腐蚀性物质:硝酸 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8.事故特性及因果性在安全上的意义,人为事故:是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人 为事故原则上都能预防。 事故特性:因果性、偶然性、潜伏性 因果性在安全上的意义: 事故因果性说明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多 层次的,只要把事故所有原因都找出来, 事先加以控制,事故就可以预防。 偶然性说

5、明: 同样的前因事件随时间的进程导致的后果 不一定完全相同的。,9.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在安全上作用,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重伤或伤亡:轻伤:无伤害事故=1:29:300 在安全上作用: 无数无伤害事件若不消除,必然导致重大伤亡 事故发生;要防止重大伤亡事故必须减少或消 除无伤害事故。 10.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 因果连锁理论:伤亡事故的发生由五个方面因素按 顺序进行的,即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 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安全工作的重点: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1.事故预防的原则、安全技术措施,事故预防的原则-选择对策原则(三E措施): 全技术措施 安全

6、教育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减少潜在危险因素、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联锁、 隔离操作或远距离操作、设置薄弱环节、坚固或加 强、封闭、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示(安全标志)、个 体防护等。 12.燃烧现象的特征 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放出大量热; 发出光。 三者缺一不行,如钨丝灯泡发亮、电焊都不是燃烧现象。,13.燃烧的三要素(三个条件),三要素:可燃物 助燃物 点火源 燃烧的三个条件都具备了也不一定就能发生,还必须满足三个充分条件。 14.闪燃、闪点 定义: 闪燃是指可燃液体在空气中,与外界明火直接作用,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 闪燃是液体的一种特殊燃烧现象。 同一液体开杯闪点闭杯闪点。

7、闪点是评价液体燃烧危险性的重要参数。,15.自燃、自燃点 自燃分类:自燃有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常见受热自燃现象:可燃物料接触高温设备导致自燃,机械转动部件润滑不良摩擦生热引起自燃。 自热自燃物质分类:氧化反应放热自燃,分解反应放热自燃,聚合、发酵放热自燃,其他化学品自燃。 发生自热自燃的化学反应有:氧化反应、分解反应、聚合反应。,在常温下发生自热自燃的常见物质: 硝化棉、硫化铁、黄磷 、亚麻油、桐油、 棉籽油、金属钠等。 硝化棉自燃是分解放热引起的; 硫化铁、亚麻油、桐油、棉籽油自燃是氧 化放热引起的。 金属钠必须保存在煤油中,黄磷必须保存 在水中, 硝化棉储存时必须加入乙醇或异丙醇保持 湿润

8、状态。,混合危险的物质(氧化剂与可燃物接 触): 高锰酸钾和乙醇、 H2和O2 、氯酸钾和H2、 KNO3和甲醇、H2和Cl2、甲烷和O2等。 混合无危险的物质 氯酸钾与KNO3 、Cl2和O2 、硫酸和盐酸 硝酸、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 自燃点的影响因素: 点火延迟时间越长,则测出的自燃点越低。,16.氧指数、最小点火能量 氧指数: 评价固体物质阻燃性能参数;物质的氧指数 越高,阻燃性能越好。 氧指数21的物质在空气中能燃烧,21的 理论上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作为阻燃材料 氧指数要大于25才行。 最小点火能量: 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火能量不是固定物理常 数,它随可燃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17.连锁

9、反应有哪几个阶段 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 18.爆炸 定义、特点有4个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 不同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物理爆炸现象:锅炉爆炸、气瓶超压爆炸等 化学爆炸现象:煤气爆炸、叠氮铅爆炸、硝 酸甘油爆炸,分解爆炸现象(也属化学爆炸): 三氯化氮、偶氮二异丁腈、KNO3、乙炔(分解爆 炸的临界压力0.14MPa)、过氧化氢等 。 为防止乙炔分解爆炸充装在气瓶时必须加入丙 酮,让他溶解在丙酮中。 氯气主要危险性:毒性、氧化性、腐蚀性; H2O2主要危险性:强氧化性、分解爆炸; 乙炔的主要危险性: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

10、炸、 分解爆炸。,19.气相混合物爆炸、粉尘爆炸,可燃气体、蒸气能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就 能爆炸。 爆炸极限定义:见书 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处在爆炸范围内是 危险的;处在爆炸下限以下,系统是安全 的;处在爆炸上限以上,不是绝对安全, 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安全。 影响因素:有7个方面 a.原始温度: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范围 越宽。,b.原始压力: 一般压力增加,爆炸范围扩大,且上限 随压力增加较为显著。 c.惰性介质: 爆炸性混合物中加 入惰性介质,爆炸范 围缩小。 d.容器的尺寸: 直径越小,爆炸范围缩小,小到一定值火 焰不能通过。 e.点火能量:点火能量加大,爆炸范围变宽。 f.火焰传播方向:

11、g.氧含量:,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的条件: 粉尘燃料、有空气、可燃粉尘与空气混 合、点火源、容器密闭。 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颗粒度 、点火能量、 粉尘浓度(爆炸极限)、化学性质和组 分、与可燃气共存、水分含量。 爆炸强度:爆炸压力上升速度越快,爆炸破 坏力越大。 20.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的措施 控制可燃物、控制、控制点火源 三个方面。,21.控制可燃物措施,(1)取代或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用量 (2)密闭 (3)通风 通风要求: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通 风后现场可燃物浓度并非都是L下1/4 仅有燃爆危险的物质降到爆炸下限的1/4即可; 有燃爆危险又有毒性按最高容许浓度考虑。 物质是否

12、有燃爆危险性从附录得知,是否有毒性从附录确定(毒物的职业接触限值以附录 考虑)。如氢气有燃爆危险,生产场所通风后它的浓度降到爆炸下限1/4即1%即可;H2S由附录查到MAC10mg/m3,说明有毒,通风后现场的浓度应降到MAC。氯乙烯属有毒性物质。 可燃气与空气密度之比1,易在下部积聚,不易扩散,22.控制助燃物-惰性化,在有爆炸危险场所加入惰性气体,降低混合物中 氧气浓度。 氧气浓度至少降到最小氧气浓度(MOC)以下系统才 能安全。 MOC计算:首先写出可燃物与O2反应平衡方程式,如 C2H6+ 3.5O2=2CO2+3H2O MOC=L下3.5/1 =3.0% 3.5/1=10.5% 在有

13、乙烷系统,充惰性气体,乙烷浓度10.5%才能安 全。 化工厂开车、停车都要用惰性气体对装置、设备吹扫、 置换,但目的不同: 开车时用惰性气体对装置、设备吹扫、置换的目的是 除去系统内的空气(氧气);停车时用惰性气体对装 置吹扫、置换的目的是除去系统内的可燃气体。,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料比、加料速 度、加料顺序等。 22.明火的控制 动火分析的要求: 时间:一般不早于半小时 对动火点周围物质含量要求 容器外动火: 可燃气体 L下4%, C动火点0.2%; L下4%,C动火点0.5%。 有毒物质浓度要求: C动火点职业接触限值 容器内动火: 可燃气体 L下4%, C

14、动火点0.2%; L下4%, C动火点0.5%。 氧气(O2):一般19%-21%之间 有毒物质: C动火点职业接触限值 注:爆炸极限由附录查得,职业接触限值由附录查得,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不可使用的工具有气焊、酒精 喷灯、普通扳手等,可以使用不发火扳手。 23.电气火花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定义: 如: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环境属于 0区而不是1区。 防爆电器等选择: 原则:根据爆炸危险区域 选型; 0区只有本安型(ia)、S可用,1区除n以 外,其余都可用,2区所有类型都可用。 根据爆炸性物质类别、级别和组别 选防爆电气的类别、级别和组别。 这

15、两者完全一致最合理,类、级、组别及安全间 隙都高于物质或其中一项高也可。 注:同一场所有两种以上危险物质存在,按危险性较 高的物质考虑。,如:用汽油加氢生产,该车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分区 为1区,车间的防爆电气可选用以下哪一种: dCT1 dBT2 dBT5 dCT4 该车间有2种危险物质:汽油是AT3,氢气是CT1,故只能选dCT4 环己烷 ,1区 AT3 四种防爆电气:dCT1 dBT5 dCT3 dAT2 可选 dBT5 dCT3 硫化氢 ,1区 BT3 四种防爆电气:dCT2 dBT4 dAT5 dBT3 可选 dBT4 dBT3 乙醚 , 2区 BT4 四种防爆电气:dCT1 dBT

16、dBT dAT 可选 dBT4 dBT5,24.静电预防,静电的产生: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分离 分离后逸出功()大的带负电荷,逸出功() 小的带正电荷。 静电带电序列:在同一静电带电序列表中,相隔越远 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越容易产生静电。处在前面 的带正电荷,处在后面的带负电荷。 静电积聚的影响因素:电阻率、介电常数、半衰期 电阻率:在10111015cm ,极易积聚静电,静 电危害极大,是防静电的重点。 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必须具有一定条件:有产生 静电条件、具备产生火花放电的电位、有产生火 花放电的条件、放电火花有足够能量、现场环境 有易燃易爆混合物。,静电控制措施: 最常用措施:接地 输送流体主要是控制流速,安全流速的确定如下: 如:某工厂使用管道输送液化石油气,管道直径0.01m,请问安全流速应控制在多少 U2D 8(m/s) 设施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