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轮.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0379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34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一轮.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七上第一轮.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七上第一轮.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七上第一轮.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七上第一轮.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第一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一轮.(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第一轮复习导学提纲七上,宫秋芬,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 1.生活年代:距今约_年。 2.生活地点:云南_。 3.生活状况: (1)依据: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 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 (2)结论:证明元谋人已经会_。会不会 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一百七十万,元谋县,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制造工具,最早人类,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约_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_的山洞里。 3.体质特征:保留_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4.生产生活: (1)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_。 (2

2、)过_生活。 (3)使用_,会保存火种。,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周口店,猿,石器,群居,天然火,三、山顶洞人 1.生活年代:距今_。 2.生活地点:北京_龙骨山顶部洞穴。 3.体质特征:模样与_基本相同。 4.生活状况: (1)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_。 (2)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能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 用品。 (3)用_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约三万年,周口店,现代人,人工取火,骨针,5.社会关系: (1)社会组织:生活在由_结合起来的氏族中。 (2)社会分配: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_,人人 平等。,血缘关系,分配食物,【记一记】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

3、一。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最早发现北京人遗址的是瑞典科学家安特生。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和石器,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歌谣记忆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制工具能用火。北京西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发现,制工具,会用火,人类进化迈大步。,【读一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解读】上古时代,环境险恶,猛兽很多,远古人类单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他们结成群体共同生活,共同劳动。,【读图学史】 名称: A 头部复原像 时间:距今约

4、 B 年 地点:北京西南 C 的山洞里 A._ B._ C._,北京人,七十万至二十万,周口店,【线索构建】,A:_ B:_ C:_ D:_,元谋人,天然,山顶洞人,钻孔,(1)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发现于图一中的 遗址(填写字母),地处 流域。 提示:A 长江 (2)图二、图三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提示:它们的发现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提供了重要证据。 (3)古人类遗址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流域? 提示: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为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说理由】 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多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

5、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材料二 北京人生活的地区,林草茂密,猛兽经常出没由于生活环境险恶,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采集、共同狩猎,(4)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发现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北京人会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会使用火;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5)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阐明入选理由。 提示: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谈感想】 (6)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现存最丰富的、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

6、早期人类遗址。对于如何保护北京人遗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提示: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遗址自然环境进行监测;提高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等。,【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火的使用 材料一 大家出发了,洞里只留下少数几个年岁大的人,他们留下来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小孩,而更重要的事情是看管火种。 材料二 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的古代传说,正是这一历史阶段人工取火的反映。 材料三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恩格斯,(1)据你所学,材料一反映的原始人类可能是什么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原始人类:北京

7、人。依据:住在山洞、看管火种。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驱寒;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核心点拨】 1.北京人的相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为什么还称之为人? 提示:(1)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2)判断的根本依据是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北京人的上肢为什么比下肢发达? 提示:北京人直接用手劳动,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 3.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提示:森林草

8、木的自燃生火、大自然雷电生火、石块偶然碰撞生火、露天煤的自燃生火等。,4.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提示:(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改善了古人类的生存条件。 (2)火的使用,促进了古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提示:(1)远古时代,自然环境险恶,猛兽经常出没。 (2)工具简单粗糙,主要以打制石器和木棒为主,单体生活无法抵御猛兽攻击。 (3)以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下来。,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距今时间:约_。 2.生活地点:_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3.生产生活: (

9、1)农业。 使用_石器,用耒耜耕地。 种植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畜牧业:饲养家畜。 (3)手工业:制作_、玉器和原始乐器。 (4)居住:住_房屋,已经挖掘水井,过定居生活。,七千年,长江流域,磨制,水稻,陶器,干栏式,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距今时间:约_年。 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_附近的半坡村。,五六千,陕西西安,3.生产生活: (1)居住:住_房屋。 (2)饮食: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3)农业。 使用_石器,用石器和_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种植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5)手工业:制作_,会纺线、织布

10、和制衣。,半地穴式,磨制,耒耜,粟,彩陶,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距今时间:约四五千年。 2.生活地点:山东大汶口。 3.生产情况: (1)农业: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 (2)手工业: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4.社会关系: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记一记】 ,半坡居民的主要农作物是粟,河姆渡居民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同时他们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从事农业生产,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等。,【读一读】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

11、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解读】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这段史料一方面反映了先人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读图学史】 房屋: A 房屋 居民: B 原始居民 特点:冬暖夏凉 A._ B._,半地穴,半坡,【线索构建】,A:_ B:_ C:_,河姆渡人,半坡人,磨制,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是由几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造成的。 【史料“析”起源】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

12、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1)材料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教民农作”出现了一种什么结果? 提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原始农业的产生。,【图片“展”文明】 材料二,(2)图一、图二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一: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开始种植粟。 图二:说明勤劳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穴居到定居】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四,(3)材料三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 (4)材料四中图三、图四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分别属于哪一居民? 提示:干栏式房屋,河姆渡

13、原始居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原始居民。 (5)两种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异同,说出各自的优点。 提示: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备选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提示: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2)材料二“易之以宫室”的远古居民有哪些?在此之前,古

14、人类居住在哪里? 提示:半坡人、河姆渡人。山洞。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提示: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核心点拨】 1.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 提示:(1)使用的时间不同: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成形。 (3)劳动效用不同: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磨制石器精致好用。,2.比较半坡人和河

15、姆渡人在生活上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1)相同点:都以农业为主,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2)不同点:地理环境、房屋样式、农作物、陶器风格不同。二者分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半干旱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3.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为了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 (2)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冬暖夏凉。,4.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提示: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第3课 华夏之祖,一、炎黄战蚩尤 1.时间:距今约_。 2.概况:黄炎部落联合,在_一战中大败蚩尤。 3.影响:炎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