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80376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2.了解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3.理解注意的品质;4.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教学重点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 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教学难点 理解注意的品质 作业或思考题 1.什么是注意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开端,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如“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指“注意”。,一、什么是注意,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

2、象和范围,是心理活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是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指向性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注意一个物体,会“注目凝视”;注意一种声音,会“侧耳细听”; 2.无关动作停止。教师讲课时,对其它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呼吸运动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常常轻缓而均匀,有一定节律。,教师可以从观察幼儿的外部表现来了解孩子们是否集中注意,二、注意与心理过程,(一)注意与知觉的发展。 (二)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三)注意与坚持性的发

3、展。 (四)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三、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注意的种类,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强度越小,则越不易引起注意。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一股浓郁的气味。 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相对强度即与某个刺激物同时出现的其他刺激物在强度上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强度 “巨大的响声” (绝对、相对),三、注意的种类,b.刺激物新异性。新异刺

4、激物易引起无意注意。 刺激物新异性包括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绝对新异性指该刺激物在我们经验中从未有过。 如新教师走进课堂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对新异性指刺激物的各种特征是不寻常的结合,该刺激物在人经验中有些熟悉但又感到新奇。 如:原任教师全副武装走进教室,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刺激物的新异性(绝对、相对),三、注意的种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包括刺激物在空间的运动和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变动的刺激物比无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民的注意。 例如,忽隐忽现的事物、忽暗忽明的光线、忽高忽低的声音、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声音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刺激物的运动变化,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5、,三、注意的种类,d.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与周围环境在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差异特别显著或对比特别鲜明,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例如,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刺激物的对比:差异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雪中红梅,练习,1.万绿丛中一点红,是 2.教师上课时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是 3.一阵闪电,一声雷鸣,是 4.旧的章回小说,在关键处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三、注意的种类,(2)人本身的状态 a.需要和兴趣。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无论是机体的、物质的或是精神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刺激物容易成为无意

6、注意的对象。 b.情绪情感。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容易注意周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而人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无心注意周围的一切。,三、注意的种类,c.有机体状态。人在心境不佳、过度疲劳和困倦时,常常无心注意周围的事物。 d.人的知识经验。过去经验也明显影响着注意的方向。人们看报时所注意到的消息往往不同,这多半是由于知识经验不同之故。当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三、注意的种类,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两个特征:一是有预定的目的,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它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三、注意的种类,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7、的因素: (1)明确的活动目的与任务 对活动目的、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有意注意。,三、注意的种类,(2)间接兴趣的培养。 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另一种是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活动过程感兴趣; 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活动结果感兴趣。,三、注意的种类,(3)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在有意注意过程中,外部刺激(如噪音或某种诱惑)的干扰,内部机体某些状态(疾病、疲倦)或无关思想、情绪干扰。 外界干扰不利于注意的保持,应设法采取措施,排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例如古人 “头悬梁、锥刺股”。,三、注意的种类,(4)合

8、理地组织活动,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尽可能把智力活动与与实际操作、技能练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包括具体的肢体动作,如记笔记、写提纲、做摘要、实际运算等行为。,补充:有意后注意 概念: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后注意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2、活动自由化,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比较1,注意的种类2,三、注意的种类,(二)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还是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两类 1.外部注意。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即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外界刺激的注意,幼儿常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2.内部注意。注意的

9、对象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思想和体验等。,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的无意注意已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很容易引他们的注意。 小班幼儿的注意很不稳定,很容易转移注意。 中班儿童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已进一步发展,且比较稳定。他们的注意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集中的程度也较高。 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前期已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进入幼儿期后,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但有意注意的

10、稳定性很低,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延至10分钟左右。在短时间内,他们还可以自觉地把注意集中于一种并非十分吸引他们的活动上。,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大班幼儿在正确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 大班幼儿不仅能注意外部对象,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也能予以注意。,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三、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一)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

11、单位时间里能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如ppt上的字),数量越大,广度越大;数量越小,广度就越小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个体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任务的特点。 3.个体的情绪状态。 4.个体的知识经验。,下面有多少个小圆点?,下面有多少个小圆点?,启示:板书的顺序,下面有哪些字母?,E w n p e p s a r,图中有哪些字母?,Newspaper,下面是哪些汉字?,范 学 为 高 身 为 师 正,学 高 为 师 身 正 为 范,(2)性别 女生男生,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 1、注意对象越集中,

12、排列越整齐,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2、注意对象有内在的意义联系,注意广度就大。 主体特点:拥有相关的知识经验,注意的广度就大,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容易提高注意的广度。,幼儿注意的广度: 幼儿注意的广度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依据幼儿注意广度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注意:,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更多的东西。 2、在呈现挂图或其他直观教具时,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数量不要太多;而且排列应当规律有序,不可杂乱无章。 3、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

13、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又指把握对象时间的长短。,哪 只 小 白 兔 吃 到 了 萝卜,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一定的活动上,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换注意的具体对象。 狭义的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在周期性地加强或减弱。注意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内部条件: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幼儿对所从事的活动认识越深刻,态度越积极,兴趣越浓厚,注意就越稳定。,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外部条件: 1.活动对象的特点。

14、活动内容越丰富,活动形式越变化多样,特征越复杂。 2.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必须适当地变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3.对活动的态度。对活动抱着积极的态度或兴趣浓厚和高度的责任感。,依据幼儿注意稳定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注意:,1.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水平。 2.教学形式多样化。 3.小、中、大班教育活动时间应长短有别;集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 注意分散是指幼儿心理活动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离开当前应当注意的对象。,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课堂实验:注意的动摇 请注视下图3分钟,在注视时请

15、不要把它想象成任何实际物体。,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你看到了什么?,注意的分散 指注意离开了应该注意的对象而指向和集中于其他对象上(无关对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三)注意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上,也就是 “一心二用”;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如载歌载舞)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幼儿注意分配的条件: 一是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程度。 二是同时继续拧的集中活动之间必须相互关联。,案例分析,大人在就餐时,可以一边吃一边聊天,丝毫不影响进餐,还能通过交谈带来愉快的气氛,增进食欲,但幼儿吃饭时

16、,如果注意听别人说话,就会停止吃饭,如果幼儿自己说话,他就会把碗筷放下,甚至还站起来,手脚一起比画。,动动手,请你用左手画出一个圆,右手画出一个正方形。,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幼儿注意分配能力的培养: 一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及自我控制能力;二是加强动作活动练习,操作起来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 三是要使两种或几种活动同时进行,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四)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专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对原有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个体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越高,注意转移就越困难,转移的速度也越慢; 2.新对象的吸引程度。如果个体对新对象有浓厚兴趣,或它符合自己当时的心理需求,注意的转移就比较迅速和容易;,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3.个体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