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第2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9854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第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分子生物学第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分子生物学第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分子生物学第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分子生物学第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第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第2章(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DNA的生物合成,中心法则 (The Central Dogma),第一节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一、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当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解开成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合成与之互补的新链。在子代DNA双链中,一条是来自于亲代,另一条完全重新合成 。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实验,实验结果支持半保留复制的设想,二、从复制起点双向复制,1、复制起点(ori/O)有几十甚至几百个碱基的跨度,富含AT,2、复制子(replicon)从一个复制起点引发复制的全部DNA序列,3、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2、复制时在解链点形成分叉结构,前导链 ( leading strand ) 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其复制是连续进行的,所得到一条连续片段的子链。,三、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 replication),3 ,5 ,3 ,5 ,解链方向,冈崎片段( Okazaki fragment ) 分段合成的后随链片段,3,5,第二节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一、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一) DNA 聚合酶(DNA polymerase) 其特点是:需要模板(template) 需要引物(primer) 寡核苷酸3 - OH 以53方向催化合成DNA,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种类

3、(五种 ),现已知大肠杆菌存在DNA聚合酶I、II、III、IV和V。 DNA聚合酶I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并可切除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 DNA聚合酶II 主要生理功能为修复DNA。 DNA聚合酶III 为主导聚合酶。 DNA聚合酶IV和V主要在SOS修复中起作用。,323个氨基酸,小片段,5 核酸外切酶活性,大片段 / Klenow 片段,604个氨基酸,DNA聚合酶活性 5 核酸外切酶活性,在复制延长过程中真正催化新链核苷酸聚合的酶,DNA-pol ,DNA-pol ,1、5 3 的DNA聚合酶活性:聚合速度,延伸能力 2、3 5 外切酶活性 :能辨认错配的碱基对

4、,并将其水解(校对) 3、5 3 外切酶活性: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2、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功能,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定义:如果双链DN分子上存在切口,DNA聚合酶I可以在切口处催化两个反应:一个是水解反应,从5端切除核苷酸;另一个是聚合反应,在3端延伸合成DNA,结果反应过程像是切口在移动,意义:在DNA复制过程切除后随链冈崎片段5端的RNA引物 在DNA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二)解链、解旋酶类,1、解旋酶(helicase) 利用ATP供能,作用于氢键,使DNA双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2、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双链D

5、NA分子两股链的绕数称为拓扑连环数 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构、不同的拓扑连环数的DNA分子互为拓扑异构体 拓扑异构酶通过改变DNA的拓扑连环数来改变其拓扑结构。,解链过程中,DNA分子会过度拧紧、打结、缠绕、连环等现象,均需DNA拓扑异构酶,改变DNA分子构象,理顺DNA链,使复制能顺利进行 拓扑异构酶作用特点: 既能水解 、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分类:,型拓扑异构酶,型拓扑异构酶,型拓扑异构酶 催化DNA的一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 消除负超螺旋 (增加连环数),反应不消耗高能化合物 主要参与RNA的转录合成,型拓扑异构酶 催化DNA的两股链同时发生断裂和再连接 既可消除负超螺旋 (增加连环数),也可引

6、入负超螺旋 (减少连环数,耗能) 主要参与DNA的复制合成,3、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维持单链稳定 抑制RNA聚合酶,(三)引物酶(primase,引发酶),引物酶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在模板的复制起始部位催化NTP的聚合, 形成短片段的RNA。这一小段RNA作为复制的引物(primer),提供3-OH末端,使DNA-pol能够催化dNTP聚合。 引发体(primosome):DnaG+ DnaB 引物酶与其他和复制有关的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四)DNA连接酶(DNA ligase),连接DNA链3- OH末端和相邻DNA链5- 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酯键 ,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

7、A链连接成完整的链(只能连接dsDNA上nick) 参与DNA复制、重组、修复,二、复制过程,在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中,各种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因子结合在复制叉上,构成复制体(replisome) 复制过程可以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复制体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一)复制起点,1、复制起点 (E.coli-oriC,245bp) 两种保守序列 :三段同向串联重复排列的13bp序列,富含AT;四段反向重复排列的9bp序列,2、有关的酶和蛋白质 起始阶段至少需要九种酶和蛋白质 作用是解开复制起点的DNA双链,装配前引发复合体 (prepriming complex),大肠杆菌复

8、制原点起始复制所需蛋白质,SSB,解链酶,引物,引物酶,拓扑异构酶,3、起始过程 约20个DnaAATP复合物结合于oriC的9bp序列上 HU类组蛋白与DNA结合,便13bp序列解链 (消耗ATP) 两个解旋酶DnaB六聚体在DnaC蛋白的协助下与开放区域结合解链 SSB与DNA单链结合,拓扑异构酶II负责松解DNA双链,1、引物合成,Dna A,Dna B、 Dna C,DNA拓扑异构酶,SSB,3,5,3,5,(一)复制延长,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结合到新链3末端,使其不断延长。,2、复制延长的过程,DNA双链是反向互补的,而前导链和后随链是被一个DNA聚合酶III复合体催化同

9、时合成的。为此,后随链的模板必须绕成一个回环。,3、复制过程的保真机制,53聚合酶活性中心对底物的选择 35外切酶活性中心的校对,E.coli 有两个终止区域,分别结合专一性的终止蛋白 tus 序列一:terE terD terA 序列二:terF terB terC terG 共7个终止位点。,(三)复制终止,三、原核生物DNA合成抑制剂,一些抗生素通过抑制DNA合成杀死原核病原体。 (l)喹诺酮类 (quinolone):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 (2)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攻击DNA、核糖体蛋白、呼吸链、丙酮酸脱氢酶系 (3)硝基咪唑类(nitroimidazole):还原产

10、物与厌氧菌DNA结合,抑制其复制与转录,第三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一、染色体DNA,(一) 染色体DNA 复制特点,1复制速度慢 复制叉的推进速度约为5Ont/s,仅为大肠杆菌1/20 2发生染色质解离与重塑 复制叉经过核小体时需要解开核小体结构; 经过之后,要在两条子代DNA双链上重塑核小体结构 3多起点复制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有多个复制起点,同时启动复制,形成多复制子结构,每个复制子控制的复制区域比较小 4冈崎片段小 真核生物150-2OOnt,而大肠杆菌1000-2000nt。 5终止阶段涉及端粒合成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为线性结构,其末端端粒DNA通过特殊机制合成 6受DNA

11、复制检验点控制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只复制一次,(二)DNA聚合酶,、 、 、 、 负责核DNA的复制 负责线粒体DNA的复制,1,染色体DNA呈线状,复制在末端停止,2,连接不连续片段,(三)端粒与复制终止,短缺,短缺,端粒( telomere ),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1、结构特点:,1)由末端单链DNA序列和蛋白质构成,2)末端DNA序列是多次重复的富含G、T碱基的短序列,2、功能,1)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2)维持DNA复制的完整性,3)细胞分裂计数器,4)长度反映端粒酶活性,端粒酶( telomerase),二、线粒体DNA (mtDNA),H链;

12、L链; 复制起点错位分布 DNA聚合酶催化复制 不对称复制 这种复制的前期是以新生L链替换亲代L链的过程,并且亲代L链的游离结构形如字母D,所以这种复制被形象地称为D环复制(D-loop replication),第四节 病毒DNA的复制,由基因组特征和宿主DNA复制系统共同决定,一、病毒DNA:双链环状DNA,核内由宿主细胞的复制酶系统完成,滚环复制,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二、噬菌体DNA,第五节 DNA损伤与修复,一、DNA损伤 稳定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变异即基因突变,其化学本质是DNA损伤,是指碱基序列发生了可以传递给子代细胞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导致一

13、个基因产物功能的改变或缺失,(一)损伤类型,1、点突变:指DNA分子上一个碱基的变异 错配( 转换,颠换) 一个核苷酸缺失、插入 2、插入和缺失,移码突变,插入、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都会造成对阅读框架的影响,即产生移码突变 移码突变会导致表达产物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蛋白质合成的过早终止或蛋白质功能的丧失,遗传信息的改变,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导致蛋白质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变化。 无义突变:肽链合成提前终止。,3、重排 是指基因组中DNA发生较大片段的交换,但不涉及遗传物质的丢失与获得 重排发生在基因组中,可以在DNA分子内部,也可以在DNA分子之间 4、共价交联 胸腺嘧啶二聚体,(二)损伤因素,

14、1、复制错误 复制滑脱- “环出”现象 新生链环出会造成子二代DNA发生插入,而模板环出会造成缺失 2、自发性损伤 3、物理因素:紫外线 4、化学因素:烷化剂、碱基修饰剂(亚硝酸盐) 5、生物因素:病毒,(三)损伤意义,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 致死突变 突变是许多疾病的分子基础,二、DNA修复,五种修复系统: 错配修复 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易错修复,DNA复制过程之外,精确修复,DNA复制过程之中,不完全修复,(一)错配修复,Dam甲基化酶使母链位于5GATC序列中腺苷酸甲基化 甲基化紧随在DNA复制之后进行 根据复制叉上DNA甲基化程度,切除尚未甲基化的子链上的错配碱基,根据母链

15、甲基化原则找出错配碱基的示意图,发现错配碱基,在水解ATP的作用下,MutS, MutL与碱基错配点的DNA双链结合,MutS-MutL在DNA双链上移动,发现甲基化DNA后由MutH切开非甲基化的子链,(一)错配修复,甲基化指导的错配修复示意图,错配碱基位于切口3下游端,,错配碱基位于切口5上游端,,1、光修复( light repairing ),光修复酶,UV,(二)直接修复,2、烷基化碱基修复 一些酶识别DNA中修饰碱基,(三)切除修复,是指将DNA分子的损伤片段切除,然后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DNA填补缺口,使DNA恢复正常结构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两套切除修复系统: 核苷酸切除修复

16、系统 碱基切除修复系统 都包括两个步骤: 由特异性核酸酶寻找损伤部位,切除损伤片段; 合成DNA填补缺口。,核苷酸切除修复,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修复机制 ,主要由切除核酸酶(Uvr)、DNA聚合酶和连接酶完成。,E.coli的切除修复机制,修复的对象是子代DNA。 损伤的DNA先进行复制,在子代DNA损伤互补的部位出现缺口,通过分子间重组,将另一个子代完好的片段移至缺口处,再填补重组产生的缺口。 模板上的伤疤始终留着。只能随着重组修复次数,伤疤占的比例。,(四)重组修复,DNA损伤严重将激活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这一现象称为SOS应答 (SOS response) SOS应答产生两类效应:增加与其他修复系统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修复能力; 启动易错修复系统 DNA聚合酶IV和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