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伤寒.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9816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疹伤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斑疹伤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斑疹伤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斑疹伤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斑疹伤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斑疹伤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疹伤寒.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斑疹伤寒 typhu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崔石昌,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感染引起的疾病。 Ricketts:1906年发现,1910年病逝,1916年命名 包括:1.斑疹伤寒组: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2.斑点热组: 3.恙虫病组:恙虫病 4.Q热组:Q热 5.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立克次体与细菌、病毒的异同点,斑疹伤寒 typhus,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 属于:立克次体(rickettsiae) 引起的立克次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

2、定义: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以 人虱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 特点:稽留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肝脾肿大,病程2-3周,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病原学 Etiology 】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 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1.G-短杆状或杆状,有细胞壁 2.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和繁殖 3. 立克次体抗原: (1)可溶性耐热型特异性抗原:组特异性抗原,区分斑疹伤寒与其它立克次体病 (2)不耐热型特异性颗粒抗原:种特异性抗原

3、,区分两型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普氏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 株有共同抗原,可做凝集 试验,称外斐反应( Weil-Felix reaction ) 4.四环素等治疗有效 5.多数对消毒剂及热敏感,耐低温、干燥 发热 6.普氏立克次体 雄性豚鼠腹腔 血管病变 无阴囊红肿,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 一.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传染期:潜伏期末热退后数天 可长期隐伏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复发 二.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人虱,主要是体虱 生活史:人人虱虱粪搔抓、叮咬人体 少数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

4、。 喜生活于29,易于传播 三.易感性 1.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但发病以2030岁青壮年最高. 2.复发型(少见) 四.流行特点 1.寒冷地区,冬春季多见。 2.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见。,【流行病学】,人虱 人 人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athogenesis and pathology】 一.发病机制 1.病原体 血管病变 2.毒素 毒血症 变态反应 立克次体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血管病变 入血 立克次体血症 脏器内皮细胞 脏器病变 第二周 释放毒性物质 全身毒血症症状 变态反应 加重病变,流行性斑

5、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二.病理 基本病变:小血管炎:增生性血栓坏死性小血管炎 典型病变:斑疹伤寒结节: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小血管炎, 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立克次体肉芽肿。 皮肤:皮疹 心肌:心肌炎 肺:间质性肺炎 肾: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 肾上腺:出血、水肿 脑、脑膜:斑疹伤寒结节 脾:肿大,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潜伏期 10-14天(5-23天) 分型: 典型 轻型 复发型,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一.典型 1.发热 急性起病,寒战,

6、T39-40oC,先稽留热, 后为弛张热,持续2周。 伴全身中毒症状,剧烈头痛,全身肌肉 疼痛,面部及结膜充血。 2.皮疹 主要体征 (1)起病3-5天出疹,1周左右消退。 (2)1-2天遍及全身 (3)开始鲜红色,以后为暗红色出血性皮疹, 疹退后有色素沉着,无焦痂。,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一.典型 1.发热 急性起病,寒战,T39-40oC,先稽留热, 后为弛张热,持续2周。 伴全身中毒症状,剧烈头痛,全身肌肉 疼痛,面部及结膜充血。 2.皮疹 主要体征 (1)起病4-5天出疹,1周左右消退。 (2)1-2天遍及全身 (3)开始鲜红色,以后为暗红色出血性皮疹, 疹

7、退后有色素沉着,无焦痂。 水 仙 花 末 悲 伤 水痘 猩红热 天花 麻疹 斑疹伤寒 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 皮疹,流行性斑疹伤寒 皮疹,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听 力下降,谵妄、狂燥、手颤、脑膜刺激征。 4.90%脾大,少数肝大。 5.其它:中毒性心肌炎:体温与脉搏成正比。,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二.轻型 多散发 表现: 1.病程短。 2.T39 oC,持续8-9天。 3.全身症状轻,头痛和全身疼痛明显。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见 5.可有少量充血性皮疹或无疹,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8、typhus),三.复发型 1.有斑疹伤寒史 2.特点(1)无季节性,散发。 (2)轻型经过,毒血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轻。 (3)弛张热 ,热程短(7-11天)。 (4)无疹或稀少疹 (5)合并症少,病死率低。 (6)外斐氏反应常(-),但补体结合 试验常(+)。,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并发症 Complications】 1.肺炎 2.中耳炎 3.腮腺炎 4.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一.血象 WBC正常,中性粒细胞常增高,嗜酸细胞可减少 ,PLT可减少,尿

9、蛋白常(+)。 二.血清学检查 1.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反应 效价1:160或病程中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价值。 阳性率 70-80% 特异性较差 不能区别地方性斑疹伤寒。 有假阳性 假阴性,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2.立克次体凝集反应:普氏立克次体颗粒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凝集反应. 阳性率高,特异性强 3.补体结合试验: 持续时间长. 特异性强:可区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抗体检测,IF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CF:补体结合试验, LG:乳胶凝集试验,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三.分子生物学实验:D

10、NA探针、PCR 四.病原体分离 动物接种:雄性豚鼠,鸡胚卵黄囊,【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有斑疹伤寒流行或1个月内去过流行区,有虱叮咬史及与带虱者接触史。 临床资料:出现发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外斐反应的滴度较高(1:160以上)或呈4倍以上升高即可诊断。 有条件也可加做其他血清学试验。,【鉴别诊断】,1.其他立克次体病 恙虫病 Q热 地方性斑疹伤寒 2.伤寒 3.回归热 4.钩端螺旋体病 5.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诊断和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一.诊断: 1.曾去过

11、或居住过疫区,虱叮咬史或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发热 ,剧烈头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肝脾大, 3-5天出疹等。 3.外斐反应 1:160 或病程中4倍以上升高者。 4.其它检测: 二.鉴别诊断 : (一).其他立克次体病 1.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2.恙虫病 恙螨叮咬处皮肤有焦痂,淋巴结肿大, 变形杆菌 OX k 凝集试验(+)。 (二).伤寒:夏秋季,起病缓,持续高热,相对缓脉, 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6日出疹),肝脾肿大, WBC和EC 下降 ,血培养有伤寒杆菌,肥达反应(+)。 (三).回归热: 螺旋体引起,间断发热。 (四).钩端螺旋体病:

12、 (五).流行性出血热: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 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血清特异性 IgM(+),【预 后】,预后与病情轻重、年龄、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等有关。 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老年人、孕妇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及时治疗的病死率1.5%。,【治 疗】,(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 主要治疗措施 多西环素、四环素 (三)对症治疗 剧烈头痛者:止痛镇静剂 补充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慎用退热剂,以防大汗虚脱,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预防 Prevention】 1.管理传染源:病人剃

13、发、消毒灭虱 2.切断传播途径:灭虱、勤换衣服 3.提高人体免疫力:疫苗可以减轻病情,【预 防】,(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病人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二)切断传播途径 防虱、灭虱 (三)保护易感者 疫苗接种,二、地方性斑疹伤寒,概述,鼠型斑疹伤寒或蚤传斑疹伤寒 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以鼠蚤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 病情较轻、病程短,病死率极低,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病原学 Etiology】 莫氏立克次体(Richettsia mooseri) 1.类似于普氏立克次体 2.耐热可溶性抗原:组特异性抗原,同普氏立克次体,有交叉反应。

14、颗粒性抗原:种特异性抗原,不同与普氏立克次体,可以用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鉴别 4.接种雄性豚鼠可引起其阴囊红肿-豚鼠阴囊现象,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一.传染源 家鼠:以鼠鼠蚤鼠形式在鼠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鼠蚤叮咬,蚤粪、呕吐物接触皮肤,搔抓感染。 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人虱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病后免疫力持久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athogenesis and pathology】 同流行性斑疹伤

15、寒,较轻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潜伏期1-2周 一.发热:急性起病,寒战,T39oC,热程9-14天,伴 明显头痛,全身痛,结膜充血。 二.皮疹:50-80%,多为充血性皮疹,量少。 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轻 四.脾大,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一.血象 WBC和分类正常 二.血清学检查 外斐反应效价低 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等诊断 三.分子生物学:DNA探针、PCR 四.动物接种,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诊断和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

16、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一.诊断 疫区、有鼠、蚤叮咬 临床表现较轻 外斐反应(+) 确诊: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 二.鉴别诊断 1.流行性斑疹伤寒:见表 2.其它:见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流行性斑疹伤寒 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 冬春季多见 病情重 皮疹多、多为出血性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病原不引起豚鼠阴囊红肿 病原与病人血清有凝集反应,地方性斑疹伤寒 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多散发 无明显季节性 病情轻 皮疹较少,出血性极少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 病原引起豚鼠阴囊红肿 病原与病人血清有凝集反应,地方性斑疹伤寒 endemic typhus,【预后 Prognosis】 很少死亡 【治疗 Treatment】 多西环素、四环素、喹诺酮类 【预防 Prevention】 灭鼠灭蚤 早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