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9733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杜甫 幻灯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杜甫,第一讲 杜甫的家世与生平,一、杜甫的家世,(一)杜甫的家世 十五世祖 杜畿 京兆杜陵人,东汉建安时任河东太守。 十四世祖 杜恕 魏太和中散骑黄门侍郎,后入幽州刺史 十三世祖 杜预 晋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 十二世祖 杜耽 晋凉州刺史 十一世祖 杜顾 晋西海太守 十世祖 杜逊 东晋初南迁襄阳,为襄阳杜氏始祖。任魏兴太守 九世祖 杜灵启 八世祖 杜乾光 齐司徒右长史 七世祖 杜渐 梁边城太守 六世祖 杜叔毗 北周硖州刺史 五世祖 杜鱼石 隋获嘉县令 曾祖 杜依艺 唐监察御史,巩县令。杜氏自此迁居巩县 祖父 杜审言 武后圣历中任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间任修文馆直学士 父

2、杜闲 玄宗开元末任衮州司马,约于天宝五载调任奉天令,(二)杜甫的家庭传统,1、奉儒守官 (1)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以夷夏之辨为基础的爱国思想 (3)“弘毅”的人格理想 (4)“兴、观、群、怨”的文学思想 2、 “诗是吾家事”,句法方面的影响: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之二 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紫蔓长。杜甫曲江对雨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杜甫曲江二首之二 章法方面的影响: 登襄阳楼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3、登衮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故障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意境构思与意象塑造的影响: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 杜审言 明月高秋迥,愁人独夜看。暂将弓并曲,翻与扇俱团。 雾濯清辉苦,风飘月影寒。罗衣此一鉴,顿使别离难。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二、杜甫的生平,1读书游历期(712745年,34岁以前),代表作望岳等 。 2 困守长安期(746755年,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 3陷乱、为官期(756759,4548岁

4、),4年。代表作 悲陈陶、悲青坂、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月夜、春望等。 4漂泊西南期(760770,4959岁),11年。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书怀等。,第二讲 杜甫的诗歌创作,一、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 1抒写理想志向 望岳 2批判朝政和统治阶层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表现战乱生活 代表作三吏、三别。 叙述了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如悲陈陶、悲青坂、洗兵马。,展现战乱社会的生活画面 描写战乱中百姓的深重苦难。 4感叹身世遭遇 春望、月夜、羌村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期的秋兴八首、登高等。 5描写自然山水和生活情趣 卜居、

5、江村、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二、杜诗的“诗史”性质,诗史”是指杜甫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就时期而言,主要是指后三个时期的作品;就内容类型而言,主要是指2、3、4类作品。 杜诗被称为“诗史”,是在于它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1记述了大量历史事件,提供了许多历史事实,故其诗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2 描绘了广阔、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当时的社会状况,百姓的生活、情感都得到了真实、充分、细致的反映,这是史书所不可能具有的,能使后人感受到当时活生生的历史。 但杜甫写诗并不着意于史,而是为了抒写对当时社会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诸多社会现象的爱憎、评判,抒发自己内心不可抑制的情感,因而是一种通过自己经历

6、、情感折射出来的历史,故具体、生动,也就更真实;另一方面,这种历史又浸透着作者一生的苦难忧患、辛酸血泪,所以具有高度动人的情感力量。所以可以说,杜诗的“诗史”性质,是其真实生动的历史面貌与其强烈浓郁的个人化情感相融合铸就的一种本质特征。,第三讲 杜诗的艺术成就,一、 杜诗的艺术成就: (一)在写实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与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三)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 (四)杜诗众体兼长,无所不精,而尤以古体和律体最佳。,杜甫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更为辉煌,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2以律诗写组诗。 3纵横恣肆,高度圆熟。 4锤字炼句,炼字 炼动词,使诗境生动: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炼形容词,强化情感色彩: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江湖深更白,松竹远微青。” 炼叠字,描摹情态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炼虚词,使诗意转折疏畅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炼句 倒装句,强化某种特别印象: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设疑句,自问自答,强化情感表达: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省缩句,留

8、出想象补充的空间: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二、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1主导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即包容在其诗中的情感内容是深沉的忧思、苍凉悲苦的心境,却又是阔大的意境。 顿挫:是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受理性的制约,每当喷发,又加抑制,并不任情放纵,故多曲折低回。,2另类风格:萧散自然 萧散自然:自然洒脱,不受拘束。萧散:自然,不受拘束。,第四讲 杜甫诗歌的影响,一是诗人忧国忧民的责任感的确立。 二是杜诗所体现的审美追求与美学风范成为一种准则,为后世提供了模仿的范本。 讨论:我看杜甫,第五章 大历诗风,一、中唐诗歌概况(7

9、66835) 1、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文学史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0年左右。,2、中唐诗歌的地位,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祐。),3、中唐诗歌的特征,(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形成多元化格局。,4、中唐诗歌的分期,(1)中唐前期(766790)代宗、德宗贞元

10、初。主要为大历诗坛,以王维趣味为趣味。 (2)中唐后期(791835)德宗贞元、顺宗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大和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前者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 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二、大历诗风的特点,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至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4)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共同创作风貌。 作品风貌: 大量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风骨转向淡远情致,通过凄清萧索、细致省净的意象创

11、造,表现宁静淡远的生活情趣。,三、大历诗风的主流诗人,1、韦应物(737790?) 世称“韦左司”、“韦江州”、“韦苏州”,有韦苏州集。,(1)早期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 寄畅当:“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 (2)后期主要写闲适的胸襟,描摹自然风景,向往隐逸的宁静,追求冲和平淡。诗歌气貌高古,语言简淡,风格清雅秀朗,气韵澄澈。 代表作滁州西涧。,2、刘长卿(726?787?),字文房,宣州(今安徽)人。官至随州刺史,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现存诗五百余篇,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五言诗占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

12、自许“五言长城”。,刘长卿诗歌内容: 其诗多用凄凉、寒冷、苍白的意象,常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平添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凄清悲凉。 一是哀叹身世。代表作送李录事兄归襄邓、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二是描写山水自然。观察体验细致,表现技巧圆熟,有不少很有艺术魅力的诗篇。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 “十才子”齐名的主要原因: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以抒写冷落寂寥的情怀为主。 “十才子”诗的特点: (1)内容比较单一,主要借山水自然、日常生活细事表现个

13、人内心感受,抒发孤寂冷落的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2)艺术上向六朝诗风回归,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4、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的特点在于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 杨柳象征别情与乡愁:“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李端送郭补阙归江阳 猿啼象征羁愁:“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夕阳象征衰败、消沉。,刘长卿秋杪干越亭:“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刘长卿陪王明府泛舟:“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 刘长卿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刘长卿青溪口送人归岳州:“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

14、秋水一人归”。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描述性意象,描述性意象:采用白描手法,对景色、事件进行精确、具体、细微的描绘,构成有清幽韵味的小意境。其特点是刻画精致细巧,能保持作品的新鲜感。但也往往会流于浅近狭小,且往往有句无篇。 钱起湘灵鼓瑟里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中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耿湋晚夏即事临南居中的“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 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里的“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里的“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四

15、、顾况与李益,1、顾况 乐府和古诗占多数。 风格通俗怪奇。 代表作囝。,2、李益(748827 ),李益诗的内容与诗体成就: 以边塞诗最著名,其中七绝尤为突出,可与王昌龄比美。其风格是慷慨壮烈中带有感伤悲凉,既有盛唐诗歌的馀韵,又有大历诗风的情调。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西城听梁州曲。 羁旅诗、送别诗、宫怨诗也带感伤情调。如春夜闻笛、扬州万里送客、宫怨。 质朴明快、具民歌色彩的诗,如江南曲。,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一、韩孟诗派的成员及交往情况 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马异,刘叉,姚合,皇甫湜,樊宗师等。 (一)仕途偃

16、蹇 韩愈 :虽及第较早,但“四举礼部乃一得,三选吏部而卒无成。”(上丞相书;虽最高做到过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但曾两次被贬:阳山和潮州。,孟郊 :登第时已45岁。溧阳尉、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参谋。 贾岛:数次应试不第。普州司仓参军。 卢仝:终身未仕。 姚合:主薄,县尉,刑部户部郎中,刺史,门下给事中。 李贺:因避讳问题未能参加进士考试。 (二)形成了以韩愈为中心的两次大型集会 1、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韩愈在汴州和徐州,孟郊,张籍,李翱来相从。 2、元和元年至六年,韩愈先后在长安和洛阳任国子监博士。孟郊,卢仝,马异,刘叉,贾岛,李贺,张籍,李翱,皇甫湜等都来相从 。,二、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