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79546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8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_谁带动谁_(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 3 贺力平 樊 纲 胡嘉妮 内容提要: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相互联系并有显著区别 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非因果关系有多种可能情形。本文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指 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 示,在所考察时期内,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后者经过 13个月左右的时滞对前者的变动作出反应。这个结果很可能意味着,在所考察时期 内,在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中,需求方面的因素相对大于 供给方面的作用,尽管需求因素和供

2、给因素都共同地影响了国内通货膨胀的走势。 关键词: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价格传递 3 贺力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电子信箱:lphe bnu. edu. cn;樊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 民经济研究所,电子信箱:fangang ;胡嘉妮,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电子信箱:hujiani34 hotmail. com。 在动态性的宏观经济观察和分析中,各种价格指标被人们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当代各国 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都已经成为 “数据依赖型”,即常常根据随日历时间发布的 宏观经济月度数据而进行调整,而且由于价格数据相对于其他诸如

3、产出和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可 能包含了更多的反映一定时期中市场总体供求关系变动的信息。 但是,在解读各种价格数据时,人们有着不同看法。例如,过去广受关注的 “标题消费者价格指 数”(即一国统计当局按照常规方法编制并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如 “核心 消费者价格指数” 更能反映一国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的走势。在这些人士看来,“核心消费者价格指 数” 比 “标题消费者价格指数” 具有更多的货币政策意义(参见Mishkin 2007 ;Mankikar and Paisley 2002)。 类似的另一个事例是 “汇率传递” 概念(exchange rate pass2through)。

4、这个概念指一国一定时期 的对外汇率变动与国内价格水平的相对关系。按照传统观点,一国一定时期中汇率变动会成比例 地反映到如进口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动上,而进口商品价格变动又会大致成比例地反映到国内一般 价格水平的变动上。因此,在汇率变动与国内价格水平变动之间(乃至于与对外贸易平衡之间)存 在显著的对应关系。然而,近年来不少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对应关系在不同经济体或不同时期有不 尽相同的表现(见Ihrig et al ,2006)。 国内人士更多关注的一个事例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中国 生产者价格指数指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发布时通常用月度同比变动率来表示。中国消费者 价

5、格指数(CPI)指全国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发布时通常也用月度同比变动率来表示。 图1显示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 格指数月度变动率。可以看出,在所观察期间,两个价格指数变动率及其起伏情况有很大差别。尤 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初、2004年下半年和2008年第三季度中,两个价格指数变动率的走势 61 贺力平等: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有巨大差别,皆表

6、现为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率超过消费者价格上涨率。 图1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与生产者价格 指数( PPI)月度同比2001年1月 2008年7月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各期。 针对这种情况,有不少文章讨论通货膨胀从生产者价格指数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 “传递” 问题。 隐含在这个 “传递” 概念背后的看法是,在一定时期,国内通货膨胀受到供给方面的冲击,首先表现 为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然后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带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升,并因此形成为社会 公众普遍感觉到的通货膨胀。这个看法认为,生产者价格水平的上升不仅在时间上出现较早,而且 也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的原因。 对

7、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意见也有很多。许多文章都提到,中国经济中有着一些特殊的因素,例 如在产业结构、 市场结构和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促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向消费者价格指 数上涨的传递不能充分实现。对于2004年CPI与PPI走势的差别,许多分析者在承认PPI向CPI 传递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传递效率的问题。例如认为产业链条延长导致传递效率降低,时滞延长; 重投资轻需求的粗放型经济结构使得PPI变动幅度高于 CPI( 中国价格协会课题组,2005) ;对于PPI 向CPI传递受阻的主要解释还有垄断性生产资料市场和竞争性生活资料市场(肖六亿、 常云昆, 2005) ,以及全球化经济下进口渗透率等因

8、素(夏斌、 高善文,2004)。 本文认为,准确理解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相互关系,首先应当把握两个指数之 间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并在理论上注意到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多种因果关系或非因果关系,然后 针对一国一定时期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 本文对中国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 指数月度变动率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表明:在所考察时期内,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率不是 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后者是前者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在所考察时期,消费者价 格指数变动倾向于在经过三个月时滞后引起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方向变动。 本文认为上

9、述计量检验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国内经济结构的一些特点并有一定的预 测和政策意义。 本文以下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概念上说明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联系和区 别,第二部分指出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在理论上具有的多种因果关系或非因果关系 的可能性,第三部分对近年来中国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第四部分是对检验结果和近年来国内数据的 进一步讨论,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71 2008年第11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一、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

10、价格指数的联系与区别 通常,有关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统计指数是依据一定统计目的,选择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样本并 按照确定的权重,以某一固定基期为起点并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时间序列数据。由于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共同认可的变量,价格指数及其变动常常被认为同时反映了市场供求 两方面的情况。 现代各国统计实践中有多种价格指数。最常见的价格指数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这个概 念与 “零售价格指数”(RPI)和 “生活费用指数”(cost of living index)有密切关系,但它们之间并不必 然相等(参见ILO ,2004 , chp. 1)。在我国,统计局一直同时发布消费者价格指数和

11、零售价格指数, 两者之间在内涵上有交叉也有区别。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包括相当数量的服务样本而后者几乎没 有。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过去往往被称为 “批发价格指数(WPI)”,主要是从厂商角度统计商品和 服务价格变动情况,其基本统计方法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相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编制 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指导意见(IMF ,2005 , chp. 2 and chp. 7) ,该指数的统计对象主要为制造业厂商, 因此实际上主要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情况。这与中国现行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统计对象基本 相同。 从构成上看,生产者价格指数可进一步划分为原材料价格指数、 中间品价格指数和产成品价格 指数

12、(有的论者认为其中的产成品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关系最为密切,参见鲍莫尔,2005 , 第296页)。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在大类上分为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前者进一步分为采 掘、 原料和加工三个子类,后者进一步分为食品、 衣着、 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四个子类。可以认为这 个指数代表了工业品国内提供厂商进入最终消费市场前的批发供给价格,或者是贸易环节对工业 品国内提供厂商的批发需求价格。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在构成上分为食品、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及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 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等八个子项。其中食品进一步分为粮食、 肉禽及 其制品、 蛋

13、、 水产品、 鲜菜和鲜果等。显然,消费者价格指数包括了农副产品、 工业品和多种服务项 目,反映了在这些商品和服务项目上的生产厂商或销售厂商对最终需求者的零售供给价格或最终 需求者在这些商品和服务项目上的需求价格。 从上面的构成说明上看,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统计范围有一定相同性,即进入 国内最终消费市场的国内工业品。就这部分商品而言,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差别 主要在于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另一方面,在统计范围上,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 还有着若干重要区别。 首先,生产者价格指数较少包含服务项目,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则包括很多服务项目在内。其 次,在农副产品上,生产者

14、价格指数仅涉及进入工业加工环节的那部分,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则还涉 及未进入工业加工环节的农副产品。复次,生产者价格指数涉及许多其最终用途为出口的产品,即 不进入国内消费市场的部分,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则涉及许多来自进口的工业品。 概括地说,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前者向后者的 “传 递” 问题,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 “上游” 与 “下游” 的关系。 “传递” 或 “上下游” 关系仅仅有限程度地存 在。 本文使用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月度同比数据对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 大类构成的权重进行了一个快速和近似的估算。这个快速估算假定这些产品类别权重在样本期

15、间 保持不变,并假定产品类别的权重不受地区因素或权重的影响。这个估算使用OLS计量方法, 81 贺力平等: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表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中国生产者价格 指数(PPI)主要构成的估算权重( %) CPI100.0PPI100.0 食品32.7生产资料:71.6 烟酒及用品8.5 采掘6.0 衣着6.7 原料26.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3.2 加工39.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9.3生活资料:

16、28.3 交通和通信10.3 食品10.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8 衣着9.3 居住15.4 一般日用品4.3 耐用消费品4.7 数据来源和说明:参见正文。 依 据 公 式CPI(PPI)= n i= 1 iXi,并设定 n i=1 i= 1( i为各产品类别的权重, Xi为各构成项目)。计量方 程结果证实权重合计为1。 表1给出两个指数各个构成 类别的估算权重系数。 从上述估算结果可看 到,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的权重分别约为72 %和 28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中物品和服务的权重 大约分别为71 %和29 %。两个价格指数相互交叉的共同地带是PPI中不到30 %的生活资料和CPI 中约超过70 %的物品。 二、 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相互关系 从知识分类和因果关系的角度看,两个价格指数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四种情形:一个价格指 数序列是另一个价格指数序列的原因;另一个价格指数序列是这个价格指数序列的原因;两个价格 指数序列相互独立地并且不同方向地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