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管理与恢复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95223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管理与恢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湿地管理与恢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湿地管理与恢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湿地管理与恢复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湿地管理与恢复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地管理与恢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管理与恢复(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地管理与恢复,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自然地理学 20151120009 刘慧 2016年4月21日,1. 湿地资源管理 2. 湿地资源恢复,目录,1.1 湿地管理理念与内容,湿地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特殊生态 系统特点,按其固有的生态条件与外部干扰因素,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调控,从而达到系统总体最佳效 果,是湿地管理的主要职能。管理手段(内容)有行政的、技术的、法制的、经济的、 教育的等诸多 方面,皆用以限制损害湿地原生态的活动,达到 既能基本满足人类经济发展对湿地资源的需要,又能 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使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发挥 最

2、佳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1.1 湿地管理理念与内容,湿地管理的概念因管理的目的不一而有不同的解释,基于人们的认识,往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 区以及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大体上说,我国的湿地管理经历了一个由以 资源利用为目的的管理, 逐渐进展到以维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目的的多目标管理。,1.1 湿地管理理念与内容,以资源利用为目标的湿地管理 这一时期的湿地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向湿地的索取,多是出于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传统湿地 管理大多以农业生 产为目标,创造有利于农业耕种的生产条件。管理体现于开发, 开展的往往是疏浚、 填埋或抽水等方面的管理,很少有自 然保护的观念。在管理机构的设置、政策法

3、规的制定上,也都为了这一目标。如大力修建排水渠网、疏干湿地用于垦殖;不同规模地以填埋的方式“造田”扩充耕 地;大力建设灌溉系统,柚取湖水或地下水用于农业浇灌。此时,人们关心的不是湿地所应有的生态 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在利用湿地资源的同时,忽视保护而造成不良后果,未能达到湿地可持续利 用和发展的目的。,1.1 湿地管理理念与内容,以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目标的湿地管理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人定胜天”观念的反思,湿地管理从资源利用逐步转向以生态环 境和生态系统为目标。 在利用的同时,保护也逐渐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人们认识到, 要维护湿地在生态、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将因人 类活动导致的

4、对湿地功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要维护水量、水质等湿地水文条件,为湿地生物多样性生存繁衍提供最佳环境。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管理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方面针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平 衡机制,一方面关注引起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管理部门必须兼顾有关部门和相关利益群体在湿地资源利用方面的社会 性问题。湿地管理涉及自然地理、生物、环境、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又与林业、农 业、牧业、渔业、环境、水利、航运、公安、法律、经济等部门的管理有关。因此,湿地管理应在多 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1.1 湿地管理理念与内容,行政管理 湿地

5、管理应是国家的政府行为。强有力的行政管理系统切实履行管理职能,是实施湿地管理的先 决条件。行政管理内容包括机构设置、政策发布、人员组织、计划制定、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经费筹集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等。 技术管理 湿地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 很广,因此,技术管理是湿地管理中极为重 要的基础工作。 湿地的技术管理一方面是常规的科技工作,如资源调查、环境观测及生物多样性动态 监测等;一方面是专题性研究和建立资源档案、信息库,以及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法制管理 依法行政是管理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手段。法制管理,一方面应法制建设和严格执行国家和 地方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做

6、到有法必依;一方面应在主要湿地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做到执法必严, 以维护湿地生态安全。 经济管理(或开发经营管理) 湿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和 稳定的同时,不可忽视湿地功能在经济方面的利用。合理地、适度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例如在农业灌溉、水利水电建设、工业农业污染防治、种植养殖等诸多方面的 协调管理,应该成为湿地管理的内容。,1.2 湿地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湿地管理的目标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等编制,2000年)中,对我国湿地保护行动的总目标是: “全面加强中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

7、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重 点保护好在国际与国家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保持和 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湿地管理的指导思想 湿地管理的指导思想,总的说是为了实现湿地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湿地生态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必须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保护湿地水文情势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其生态功能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国家提出的“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在济发 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2 湿地管理的指导

8、思想与原则,湿地管理的原则 坚持实施以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管理原则 坚持实施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 坚持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3 湿地管理现状,湿地资源管理体制 湿地管理涉及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多种资源的管理。1998年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 湿地保护和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 规定和各部门的职能,在国家层面,除国家林 业局外,与湿 地管理 相关的主要有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海洋局 等部门。 在云南省,与湿地管理有关的部门的职责与国家层面相一致。 省林业厅负责全省湿地保护管理的 组织协调工作,统一对

9、全省陆生野生动、植物进行管理; 省农业厅负责全省水生野生动物和水生野生植物管理; 省水利厅负责全省的水资源管理;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土地利用的管理; 省环境保护局负责 湿地环境保护。 此外,湿地管理还与交通、建设、旅游、科技、教育等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1.3 湿地管理现状,湿地立法 国际: 随着世界各国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1971年,在伊朗的Ramsar,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 个国家发起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并于 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 美国的保护美国湿地:公正、灵活、有效的方法、加拿 大的湿地管理手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湿

10、地政策等 国内: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 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但目 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湿地保护的 法律法规,“湿地”法律概念也不明确。在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 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使用了 “湿地”这一名词,但没有对湿地法律 概念进行界定。 2004年6月,为扭转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减 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国务院办公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次 为湿地保护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该通知在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

11、 抓好规划编制,加快推进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解决湿地保 护工作面临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1.3 湿地管理现状,湿地立法 2003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管理条例,拉市海,拉市海,1.3 湿地管理现状,湿地立法 2008年9月25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通过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大山包黑颈鹤,1.3 湿地管理现状,湿地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 20世纪60 90年代,中国科学院在云南的各研究所、云南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对云南九大高原 湖

12、泊水生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20002005年,根据各湿地保护区的管理需求,云南省林业厅委托云南大学牵头,完成了大山包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 委托西南林学院牵头,完成碧塔海、纳帕海、剑湖3个省级 湿地自然保护 区科学考察。 2007年,根据全国湿地 保护工程规划,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西南林学院建立国家髙原湿地研究中心。 湿地资源监测 早在1941年7月,云南就成立了水文总站,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监测。1997年9月,云南水文总站 更名为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并基本在全省建成水资源监测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后,环境监测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湿地污染监测也随之发展。

13、截至2005年底, 云南全省已建立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45个,建成地表水环境监测自动站5套。环境监 测站对湿地地表水环境、底泥、水生生物等内容进行例行监测。,1.3 湿地管理现状,湿地保护与国际合作 世界银行(WB)对云南省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给予云南环境项目3亿美元的贷款资助。项目于1996年 6月开始,2002年11月结束,此项贷款资助主要是针对改善滇池以及其流域生态环境。 2003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得到世行全球环境基金 (GEF)的援助,实施“滇池淡水生 物多样性恢复项目”。 云南省林业厅与国际鹤类基金会(ICF)合作,于2002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云贵高原

14、黑颈鹤及其他大型水禽调查”,较准确地查清了在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和一些大型水禽的种群数量以 及栖息地现状。 香格里拉县林业局、玉龙县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在纳帕海、拉市海等高原湿 地开展了高原湿地环境保护教育和社区参与保护等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参与保护的意识。 丽江市林业局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展拉市海高原湿地生态本底调査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库建设,拉市海高原湿地宣教基地的建设。,2.湿地资源恢复,。,湿地恢复:把受损湿地或由于人类活动而发 生改变的湿地恢复 到干扰前的状况。,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模式 受损害系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一般可采用两种模式 途径(见

15、下图): 当生态系统受损害没有超负荷并且是可逆的情况下, 干扰和压力被解除后,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如过度放牧引起草 场退化,在进行围栏保护,几年之后草场即可恢复;另一种是超负荷的,并发生不可逆变化,仅依靠自然过程是不能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加以人工措施才能得以迅速恢复。,2.湿地资源恢复,。,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许多计划项目实施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湿地恢复的可 行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的可行性和 技术的可操作性。 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 计划一个湿地恢复项目必须从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出发,应该具 有针对性。为充分保护区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在制定 恢复计划时应全

16、面了解区域或计划区湿地的广泛信息,了解该区域 湿地的保护价值,了解它是否是高价值的保护区,是否是湿地的典 型代表类型,是否是候鸟飞行固定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美学原则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不但表现在生态环境功能和湿地产 品的用途上,而且具有美学、旅游和科研价值。,2.湿地资源恢复,。,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策略:因为湿地类型不同,恢复与重建的目的和目标不同,恢复与重建指 标体系与策略也不同。具体示例如表7-1,2.湿地资源恢复,。,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具体步骤:,(1)确定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和地点 确定湿地恢复与重建计划的目标:确定所恢复的湿地应具 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价值。恢复湿地形状和大小将 受湿地恢复目的的制约。 地点评价:对湿地恢复地点的评价可以帮助确定恢复计划 的可行性,并可确定该地点能为计划提供足够的有利的环境条件。 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和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