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二第五单元重点练习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3KB
约61页
文档ID:106793294
必修二第五单元重点练习_第1页
1/61

第五单元重点练习,对应练习1: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从理论上揭示( ) A.美国贸易顺差的必然性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C.美国贸易逆差的必然性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解析:对比材料中文字“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能够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将会直接产生贸易悖论,这实际上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缺陷和崩溃的必然性,所以答案选D项特里芬难题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应练习2: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 ) A.美国清偿能力和机制与国际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矛盾 B.美国经济实力愈是强大,该悖论指出的矛盾愈是突出 C.美国享受美元特权是无需支付成本的 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解体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的终结,解析:综合分析材料信息“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美国的清偿体制决定美国处于收支不平衡的状态当中,但是这种收支不平衡又冲击了其他国家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

B项错误,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是使得该矛盾突出的原因; C项错误,美元特权是建立在其收支不平衡的基础上的; D项错误,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终结的对应练习3:“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就是国际经济学界有名的“特里芬难题”,它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的缺陷据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不利于“二战”后各国发展国际贸易 B.国际储备资产美元的供应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C.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就会不足 D.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就会过剩,解析: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黄金产量和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就会供不应求,其它国家争抢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如果美国保持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即国际储备资产美元过剩),但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引发美元兑换危机。

由此可知B、C、D表述正确,由于该题是逆向选择,均不选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在“二战”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A项的“不利于”错误补充练习4: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B.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 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 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解析:该国际文件是关于货币金融的规定,与国际贸易无直接关系,而且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异、贸易壁垒的存在,也不可能实现贸易均衡,故A项错误; 该规定要求,确保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在1%的幅度内波动,因此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直接挂勾制度,是该规定实行的前提,故C项错误; 该文件规定各国政府有义务干涉本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故D项错误补充练习5:“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

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 A.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B.规则不严密 C.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D.被美国操纵,解析:数量限制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期限内规定某种商品进出口数量的行政措施除了保护关税作为惟一的保护手段,关贸总协定一般禁止数量限制,但是有三种例外情况材料中,例外情况的滥用,说明关贸总协定无法起到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应有作用,A项正确补充练习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二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

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4分),必要性: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的规则不严密(贸易保护主义有空可钻),不利于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4分),补充练习7: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这一“条例”( )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 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解析:该条例出台的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遭到了荷兰的发对,引发了英荷两国的战争,故选B项 A项错误,世界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 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项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

航海条例或航海法案 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以后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见英荷战争)但是航海条例也限制了英国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最后且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背景之一到了十九世纪,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逐渐采行自由贸易政策,因此在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法案,至1854年,所有的航海贸易的限制完全废除补充练习8: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无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运载,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1849年英国废除该条例,其原因为( ) A.最大竞争对手荷兰被打败 B.英国实施自由主义政策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殖民地独立运动影响,解析:据题干材料时间“1849年”可以分析,打败荷兰是在17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 题中信息说明很长一个时期,英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经济政策,即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需要废除《航海条例》,答案为B项;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时间与题干时间相符,但与题中信息不符,可排除C项; D项和题干材料没有关系,排除,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C项,错选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理解《航海条例》的目的,同时没有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思考。

《航海条例》提出时,资本主义发展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1849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贸易保护政策已不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补充练习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经济共同体,解析:题干中出现了对这个经济区域组织目标的四层意思:一是要有共同的商业政策,二是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三是汇集各国资源,四是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这四层意思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此组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二是此经济组织发展的运作有统一的规则首先可以排除的是A、C两项:A项中的组织不单单是经济组织,欧洲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C项中的组织只是以论坛的方式,以协商一致为基本模式,没有统一的运作规则 B项中的组织则考虑到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实际问题,商业政策应该是有区别的,也就是没有共同的商业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宗旨是通过建立共同市场,使各成员国经济政策逐步接近,来推动整个共同体经济活动的协调进行,促进共同体不断地、平衡地和稳定地发展,提高其生活水平并在各成员国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联盟。

因此答案为D项对应练习10:1953—1961年,美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2.3%,而共同体6国的年增长率则为7.8%;在西方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中,美国从1947年的32.5%下降至1962年的17.3%,而共同体6国则从1947年的11.4%猛增至1962年的27.6%以上数据最能说明( ) A.区域集团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B.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资本主义世界两足鼎力局面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题干材料显示的是欧共体工业年增长率及在西方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均高于美国,欧共体是区域集团化组织,故A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 C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错误; 材料只是列举两个经济实体,不能全面展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故D项错误对应练习11:未来学家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