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8994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义区委党校 岳彦飞,2011年青年干部培训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主要内容,一. 社会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二. 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基本概念的梳理,第一部分,社 会,大社会:除了自然界之外的人类活动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约等于国家。,中社会:把经济发展之外的领域都归为社会,我们通常讲的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的“社会”属于这一范畴。,小社会:是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并论的“四位一体”中的社会。,相关基本概念的梳理,第一部分,社会建设,社 会 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十六届六

2、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十七大:专设一章阐述社会建设,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相关基本概念的梳理,第一部分,社 会,大社会:除了自然界之外的人类活动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约等于国家。,中社会:把经济发展之外的领域都归为社会,我们通常讲的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的“社会”属于这一范畴。,小社会:是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并论的“四位一体”中的社会。,小社会入手 大社会着眼,相关基本概念的梳理,第一部分,社会管理的提出,社 会 管理,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建设与

3、管理。,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第一部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社会管理的提出,第一部分,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第一部分,顺义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意见,人 的 含义,全体人民,多代人,多需之人,社会管理的提出,第一部分,社会管理的提出,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 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 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 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 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 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公众

4、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 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 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 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 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第一部分,顺义区社会建设和管理规划,1,2,3,4,社会管理的提出,相关基本概念的梳理,第一部分,社会管理,对人类社会的管理=对国家的治理,经济社会二分法中的社会管理,与四大建设中与社会建设相对应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

5、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社会秩序),相关基本概念的梳理,第一部分,对“社会管理”理解时应注意的几点,社会管理不等于“社会问题管理”,社会管理不等于“社会危机管理”,社会管理不等于“政治控制”,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社会管理:传统政府的“他治”+社会的“自治”+政府、社会、公民三者的“共治”,主要内容,一. 社会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二. 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人民的安居乐业,事关我党的政治地位,三,一,二,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政治保持总体稳定 社会问题多发凸显,(一)我国现代

6、化进程的需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0世纪80年代:改革从社会基层开始,财富增长并扩散。,改革普惠期,20世纪90年代起:财富和资源开始向少部分地区和少部分人手中聚集,改革的利益重新调整期,基层群体与基层地带逐渐被边缘化,第二部分,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人口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124”家庭结构使得过去可以由家庭帮助解决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问题。,家庭结构,现有4亿多劳动力,一产占40.8%,二三产达到59.2%。,就业结构,在政府与分散的“社会人”之间,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在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不够完善,导致社会整合的缺失。,组织结构,社会的构成要素、

7、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广东雷州行凶者 陈康炳,福建南平惨案 行凶者郑民生,第二部分,农村现有3亿劳动力,按照18亿亩耕地推算,只需1亿劳动力,还有2亿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城乡结构,区域差距过大且继续扩大。,区域结构,阶层结构出现定型化趋势,阶层边界逐渐明晰;社会流动率降低,阶层复制现象增多;出现失利阶层与失意阶层。,阶层结构,第二部分,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第二部分,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需求标准逐步提高,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生存 (existence),生活 ( life ),人的全部生存权,人的普遍发展权,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第二部分,基本生存需求得到

8、满足,需求标准逐步提高,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第二部分,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诉求,社会安全需求凸显,第二部分,社会大众的“相对剥夺感”,“ 正如水最容易从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外溢一样,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弱势群体身上爆发。”,从生存性向公平性转变,第二部分,从个体性向群体性转变,第二部分,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干群、贫富,强势群体之间的关系,失意精英与普通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三退人员,蚁族,第二部分,社会利益结构全方位大幅度调整,信仰在不小的范围内丢失,(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第二部分,(二)社会管理本身已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1,2,3,管理主体与载体,管理方式方法,管

9、理 理念,(二)社会管理本身已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管理 理念,(二)社会管理本身已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管理主体与载体,本地人与外地人新的二元结构正在形成,(二)社会管理本身已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管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一. 社会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二. 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在加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第三部分,创新的内涵,创新,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社会活动、社会行为的体制机制方面创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社会管理格局 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流动人

10、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公共安全体系 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管理 信息网络管理 思想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社会管理“4278”框架体系,根本目的,基本任务,两个途径,八项重点工作,第三部分,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第三部分,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六有”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学有优教,劳有多得,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困有所助,第三部分,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第三部分,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金不足2000亿美元,占全球养老金不足1%,大大低于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7.3%的比例。,中国 “未富先

11、老”,第三部分,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广州养老服务,“社工+志愿者”模式,听听你的心里话 拉拉你的家常话 倾诉你的委屈话 发发你的牢骚话,石家庄阳光心理驿站,第三部分,构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将城市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单元格,由专门的网格监督员每日巡查。网格监督员的任务,是主动发现自己“责任区域”中的城市管理问题,并报相关部门解决。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在网格单元之间实现有效地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对于政府来说,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

12、萌芽状态中。,第三部分,构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大兴区大生庄村村口,村庄社区化管理,第三部分,构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村庄社区化管理,五化目标: 自然村落封闭化三站一室合一化专群力量整合化日常勤务规范化卫生环境优美化,第三部分,构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85亿,手机用户达8.9亿;最引人注目的是,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手机微博表现抢眼,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 中国人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超过2.7小时,并且

13、将大量的在线时间用于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微博、写博客。,第三部分,140字的力量微博,互联网已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最便捷地表达利益诉求和赢取公众支持。,个 体 性,短 消 息,即 时 性,1,2,3,大众麦克风时代,第三部分,网民约占全国人口的1/3,其中,上网发帖、回帖的,占网民数的31.7%,占全国总人口的10.6%,也就是说,约一成中国人经常在网上发帖,还有九成“无声”的中国人。 大专及以上学历,在网民中占22.2%,在总人口中只占8.7%。(著名的凯迪BBS猫眼看人,高达87.1%,客观、公正、理性、宽容) 网民年龄,29岁以下占58.1%,39岁以下占81.3%。中国网民富

14、于青春特征,8成网民未到“不惑之年”。 网民收入水平。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无收入的62.9%,“网络舆论”具有“为民请命”的草根色彩;另一方面,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群如官员、富商网络化程度较低。,中国网民的基本状况,第三部分,构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第三部分,构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宗旨和理念枢纽;公信力枢纽;执行力枢纽;项目枢纽;网络枢纽,第三部分,构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体系,我区社会组织现状,我区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约为230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138家(以民办教育为主达102家),社会团体92家(行业协会48家),总资产达1.

15、9亿元,专职从业人员2200多人,涉及工、商、农、教、卫、社会服务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社会组织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布局、结构日趋优化,在协调利益、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化解矛盾、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组织整体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完全适应我区产业特征和社会发展需求。如,汽车制造、临空经济、花卉产业是我区发展的重点,但在这些行业还没有社会组织协会。社会组织规模不大、影响力不够、公信力不足,经费来源不稳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更是不平衡。二是社会认可度和受知度不够。三是双重管理机制面临诸多问题。社会组织管理存在错位、缺位现象,。,第三部分,构建长效化的社会秩序体系,社

16、会 转型期,转型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急剧性、整体性、全面性、深刻 性、差异性、非均衡性,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社会利益的 迅速分化,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导致人们利益需 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多样性。,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伦理化、乡土化,法理化、城市化,集权化、权力本位,民主化、权利本位,单一化、贵族化,多元化、大众化,社会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状态正在被打破,第三部分,构建长效化的社会秩序体系,“大调解”格局,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和多种方法、多种力量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矛盾多元 调处机制,第三部分,构建长效化的社会秩序体系,社会人文环境,社会治理环境,政务环境,调研显示:我区干部群众对三大环境的满意度 分别为68.8%、61.9%和54.8%,政务环境领域,服 务方式(72.9%)比较满意,但是服务意识(33.7%) 和服务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