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_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发展中心_成立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789803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_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发展中心_成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_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发展中心_成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_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发展中心_成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_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发展中心_成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_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发展中心_成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 4 卷第 4 期 1993 年 7 月 海洋与湖沼 Vo l 。 24 , July , N o 。 4 OCE ANO L O GIAETLIMN OLO GIASINICA 1993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 “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成立 海洋生 物技术是以海洋生命科学为基 础 , 将海洋生物的组织 、 细胞和生命大分子(特 别是 DNA 和 蛋 白质等)的研究与 工程学原理相结合而产生 的综合性学 科 。 海洋生物技术 是新兴的高新技术 , 它的 发展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 形成 、 提 高海洋生物资 源的开发水平 。 在发

2、展海洋水产养殖业 、 开 发海洋生物代谢产物及保护海 洋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 海洋生物技术兴起于8 0 年代初 , 由于它的商品和社会意义相当深远 , 加之陆地资源 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 , 所以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海洋上 。 目前 , 美日等发达 国家竞相研究和开发 , 发展中国家也选择有限目标 , 急起直追 , 旨在更有效地开发利 用海 洋生物资源 , 从海洋中获得人 类所必需的食物和药物等 。 发展速度以美国为 例 , 最近几 年 , 对海洋生物技术每年投资约 2 千万美元 ;成立了15 0 多个海洋生物技术公司;仅利用 生物技术生产的纯化 学药品 , 年产值便达8 0亿

3、美元左右 。 日本 、 西欧各国以及前苏联也 竞相投资 , 争夺技术上的制高点 。 我国人多地少 , 可耕地面积 逐年减 少 , 陆地农业将超负荷运转 。 所以发展海洋生 物技 术 , 促进海洋农牧化 进程已成为迫 切的 问题 。 目前 , 我国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 的研究 与开 发发展较快 , 具有某些优势 , 相继攻克了海带 、 紫菜 、 海湾扇贝和 对虾育苗技术 , 在海洋生 物资源增殖这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综合性的海洋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 瞩 目的成就 。 中国科学 院海洋研 究所一向重视发展海洋生物技术 , 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 。 迄今已拥有一批致力于此 研究 的专家 、学 者

4、。 在微藻生物技术 、藻 类细 胞工程 、 虾贝 类单性 发育和多倍体诱导 、 转基因鱼 、 免疫多糖的研 究以及不饱和 脂 肪酸的提取等方面均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其中 , 微藻生物技术和藻类细胞工程 的研究成果已开始产业化;海洋 动 植物免疫多糖的研 究在虾病防治方 面也已开始向大面 积推广过渡 。 、 为促进我 国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发 展 , 促 使海洋研究所海洋生 物技术 的研 究同国 家 、 地方和产业部门 的高新计划和产业化接轨; 同国际上相关高新技术接轨;开发海洋资 源 ;将科研 成果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 于 1993 年 3 月2 6 日在青岛成 立

5、了旨在加强该所海洋生物技术研 究与开发的 “中国 科学院海洋研 究所海洋生物技 术发 展中心 ”。 有关领导和 海洋生 物技术方面 的专家 、 学者近 百人 出席了会议 。 副所长董金海 研究 员 主持会议的召开 。 所长秦蕴珊研究员宣 布 “ 中心 ” 正式成立并发表讲 话 。 秦所长指出 : “海洋生物技 术 发展 中心是所长领导下 的开放型的研 究和 发展实体 , 它愿 与兄弟单位 合 作 、 竞争 , 共同提高 , 为繁荣我国的海洋生 物技术事业 贡献力量 ”。 周百成研 究员 、 张士璀 研 究员分别为 “中心”正副 主任。 聘任著名海洋生 物学家 、 学部委员曾呈奎教授任 “中心”

6、 王琳琳 、孙佩锦: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进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4 期究所海洋生物 技术发展中心”成立 44 3 高级顾问组组长 。 会上 , 周百成主任就 “中心”的 任务 、 性质 、 组织形式及近期工作目标等 作了报告 。 成立大会也是学术交流会 。 1 1 位专家 、 学者就 自己所开展的课题 及研究领域的进展 和取得的成果进行 了交流 。 这些报告内容均具高 、 精 、 深并与现实生产力紧密结合的特 点 , 涉及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 。 如著名的海洋藻类学家费修埂研究员所作关于 “;每藻 苗 种生 物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的报 告 , 详细地讨论了海洋苗 种生物技术与苗

7、 种技术 、 海洋生物技术 、 海洋高技术之间的关系 , 说明了海洋苗种 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 、生 物工程 有着密 切地联系 。 并着重阐 明 , 对于海藻产量和规模居 世界第一的中国 , 海藻 苗种 生物技 术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意义 。 张培军研究 员的 “鱼 生长激素及其基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的研究 ” 对增加海洋生物的体重 , 促进海洋鱼类的生长等 , 进而提高增养殖业的效益具有 重要意义 。 博士 生 王雷关于 “海洋 动植物中免疫多搪的研究进展 ” 的报告和于富才副研究 员关于 “海洋生物 原 性物质 cq 超临界研究 ”的 报告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研究中的 重 要课题 。 由于免疫

8、多糖具有防治恶性肿瘤 、 冠心病 , 健身 , 抑制衰老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 能力 , 因而 , 在国内外均引起极大重视 。 有人预言 “在生化 及药物领域中 , 今后数十年将是 多糖时代 ”。 目前 , 他们已成功地研制成子一种适用于虾病防治实践的口服免疫多糖药 物 , 在中间试验中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 青年学者林国明关于 “温度和 压力刺激诱导栉孔扇 贝 . 三倍体研究 ” 已在实验室成功地诱导并培育出三倍体扇贝稚贝 , 这使获得生长快 、 品质 好的新品种栉孔扇贝 , 并使这一经济贝类产业化成为可能 。 博士生逢少军作了 题为 “裙带 菜单克隆无性繁殖系的培育及在育苗中的应用 ” 的报告

9、。 裙带菜无性繁殖育苗法是近年 由海洋研究所应用细胞工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育苗法 。 同常规的室温 自然渡夏育苗法 相比 , 它具有周期短(比常规方法省 2 个月) 、 出苗齐 , 受杂藻危害轻 , 并且一年之中可以进 行 多茬育苗和养殖等优点 , 从而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目前这一育苗法正逐步在生产中 推 广应 用 。 博士 生刘旭东作的题为 “虾 贝和遗传操作技术的研究 ” 的报告 , 阐明了生殖和 遗传操作对改造传统的虾贝养殖业的重要性 , 目前该研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 。 这些课题或具国内领先水平 , 或为国际先进水平 , 或为学科前沿 , 或为填补空白 , 更为 可贵的是 , 有的研

10、究成果正在向生产转化 , 服务于社会 。 这些报告使与会专家耳目一新 , 这些研究进行得踏实而有成效 , 充分显示了海洋所在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上的力量及前 途 ,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时期海洋生物技术的作为和无限广阔 的发 展前景 。 最令人欣慰的是 , 在这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 队伍中 , 中青年学者占7 0多以上 , 显示出 了勃勃生机 。“中心” 副主任是一位年仅 3 6岁的海洋动物学研究员 。 1 1 位学术报告者中 有 7 位为 3 5 岁 以下 的青年研究骨干和正在攻读学位的博士 生 , 我们已经看到 , 科学研究 上的代际转移 , 正在顺利进行 。 (王琳琳孙佩锦) 4

11、 4 4 海 洋与湖沼2 4卷 TH EE S TABL ISHME N T OF tM AR IN E B IOTE C H NOLOG Y D E V E L O PME NTC E N T E RO F T H E IN S T ITU T E O F O C EAN O L O G Y ” AB sT a 人e T . O n Ma reh 26 , 1993 , “Marin e B i oteehnolog yD e v eloPme nt Cen te r , In sti tuteo fo eeanology, A eadem ia Sinie a MBD C) wa s 、e

12、 tup in Q i ng d ao , Sha ndo ngPro i vin e eof Ch至 na . Pr ofe ss or Qin Yu nshan atten d ed ,hemee ting an dg a vean imPo rta ntsPe e eh . Aft er t h e m ee t ing , asem inar w as held , a nd elevenseie ntistsan d s eho lo rs of In stitu t e Oo f o e e a n ologyre ado uttheirr eseareh rePorts . T

13、h韶e rePortsa re: Bio t e chno l 呛y onseaweed g e rm Pla sm an d s eedsto eks一Pre oe nt situ ationa n d itsfutu re (Fei X iug eng ); S:udy o ntheapPlic ation ,o f fish g rowt h h o rmon ean d itsg ene in aquie al tu r e (Zh ang Peii u n ): S、udy o nrepro d uetiv ea n d郎n etiem a nipulatio nte- ehn iq

14、u e s in shr em psa n d se allops (Li u Xudo ng);Studies o n indu etio no f: riploids 饰 ,hermal shoeka n d Pr essur e shoek in ehlom ysfarr e ri (Lin G u om ing ); C lo n eeul tur eofun da ria Pin n atifidaa nd its apPlie aoio n in arti fieialeu ltivatio n (P ang Sha侧iu n ): Mo l e e ula relo n ing

15、a n d sequ eneingo fPhyeo biliPr o tein g enes fr om eyanoPhy t e s (Qin So ng);Ex tr aetio na n d u se o fCO : suptre ritieal fluid of BioPhysie al substa n e e s fr om Ma rin eorga nism (Y u Fu eai): Pre - sen:studies o n the imm un ologie alPolysac eharieles in m arinea nimalsan d pla n ts (W ang Lei); an d Study o n:heaPPlic atio nof Pla nt eell bioteehn ology i nalga e (Su n Qi ng ) etc . (W a ng Linlin , Su nPeii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