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6260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29.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山东文综T36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6分),第(1)题,“水塔”可分开理解,水水源丰富、塔地势高。由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降水较多,有充足的水源;富塔贾隆高原地势较高,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故被称为“西非水塔”。,年降水量多; 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2014山东文综T36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

2、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9分),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要从河流(泥沙含量)、海洋(洋流)两方面分析;,沙洲是指河流、湖泊或沿海地带因波浪、水流、海流等堆积作用所形成的细长笔直的堤状砂砾沉积地形,通常在浅水处形成,是河流中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由“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可知,沙洲的形成既有陆上因素影响塞内加尔河在入海口附近自北向南注入海

3、洋河流沉积形成沙洲,又有海的因素影响洋流(本格拉寒流)自北向南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要从港口的区位分析;,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2014山东文综T36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要立足于流域调配、开源、节流等角度。,加

4、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 修建水利设施(若答出具体的水利工程措施也可得分); 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若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可得分); 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若答出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也可得分)。,敦煌月牙泉日渐“消瘦”,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高考测试要求,考点: 区域环境与发展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学习目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专题九:,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

5、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区域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盐碱化、湿地萎缩、城市的各类污染等区域性生态问题,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核心关注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危害、治理保护措施 2. 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发生的原因、危害、治理保护措施,什么是湿地?,1、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 2、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湿地 3、青藏高原没有湿地 4、高原、山地上没有湿地 5、湿地只有天然的,世界重要湿地分布图,空间

6、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地球之肾),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概念,分类,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1、湿地概述,邛海湿地,中国最大的湿地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沼 泽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湖 泊 白洋淀,西藏 - 拉鲁湿地,海南红树林湿地,滩 涂,2、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别称,湿地调节区域气候的原因?,增加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形成降水,并减小气温日较差,3、湿地的开发利用,问题: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功能和效益不能有效发挥,抵御自然

7、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1)图示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会产生哪些问题?,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 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 航道断航现象频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导致洞庭湖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自然:暴雨、长江洪水倒灌,导致泥沙淤积 人为: 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3)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1

8、)人口增长快,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围湖造田 能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故出现围湖造田现象。 (2)影响:有利-增加了粮食产量和收入; 不利-加剧了洪涝灾害,恶化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保护措施:,退耕还湖、还沼泽 禁止滥捕滥猎 防止湿地水污染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1)分析湿地生态问题及原因:,滩涂、湖泊、天然沼泽地部分消亡; 水生动植物减少; 水污染严重,围垦,过度获取和捕捞,任意排放污染物,保护思路:,感受高考(2014),(22分)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

9、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候:气温低,蒸发量小; 冻土: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 凌汛:(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地球之肺),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是农牧业生产重要保障 森林是绿色水库,高大树木可截流20%的降水 调节气候,改善区域小气候(降水增多、日较差减小) 吸尘降噪,净化空气,防止空气污染 森林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保持大气的C-O平衡,大气中的O230%来自森林,70%来自海洋中藻类;可以吸收有害气体,过滤空气中粉尘

10、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森林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不同区域的森林植被产生的环境效益,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干旱半干旱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区域小气候,城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音 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场所等,2、毁林的危害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频发(旱/涝)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河道淤塞 加剧区域气候变化(干旱等) 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阅读资料,指出表中省区森林覆盖与受灾情况的关系?,西部省区的森林覆盖率与受灾率一般呈负相关关系,但各省差异较大,3、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森林覆盖率低 人均拥有量少 地区分布不均 采伐速度过快,

11、阅读图表,说出表中地区森林面积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各地区森林面积均锐减,其中长白山林区森林面积减少幅度最大 因为长期重采轻育,4、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等 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重采轻育 过度垦殖 过度樵采 滥用土地(无序地毁林建厂、开矿、建城等) 环境污染(酸雨等) ,自古以来,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土流失,二是土地荒漠化。这两大问题都与农牧交错带密切相关。,农牧交错带:我国北方广大半干旱地区(内蒙古边缘带、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西南由于地势造成水热分异而形成的草山草坡及亚高山草地组成的地区称为农牧交错带。,性质: 1、由高

12、原向平原和盆地的过渡 2、由干旱地区向湿润地区的过渡 3、由牧区到农区的过渡 4、由少数民族居住区到汉族集中区的过渡,43,穿衣服的羊,为防止羊身上的毛被别的羊吃掉,牧民无奈只得给羊穿上衣服 ,但是裸露在外面的羊毛还是被别的羊啃秃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组图片主要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它的危害有哪些?,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影响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的生存环境(沙尘暴蔓延),2011年1月4日,我国务院发布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

13、33%和18.03%。,荒漠化成全球最严重生态问题,陆地,2/3国家,Q1:荒漠化=沙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荒漠化,中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请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干旱,风沙活动,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温带 大陆性 气候,气候异常,我国农牧过渡地带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农牧过渡带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Q2:在荒漠化发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水资源),一年开草场 二年打点粮 三年五年变沙梁,对植被破坏,Q3:导致人类活动不当,荒漠化加剧的根源是什么?,过垦过牧过樵,一、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14、,生态脆弱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 2、人为原因决定性因素 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城镇建设不当等) 人口激增(根本原因),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人口激增,对症下药,二、荒漠化的防治,其他治理措施: 利用 生物措施 和 工程措施 构建防护体系 (防护林) (草方格沙障),胡杨,沙拐枣,猪毛菜,柠条,(2011 年浙江卷)图 323 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图 323,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

15、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点拨:首先根据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确定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依 据自然特征和生产方式确定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以及治理措 施。,自然环境特征: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 植被稀少等。农业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草地。沙地:治沙和 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三、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土地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或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主要表现

16、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分布: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青藏高原。,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2、荒漠化的危害,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 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思考: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为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年/日较差大;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各方面综合作用促成了本区“干旱”的特征。,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