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道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75692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行道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行道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行道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行道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林业2001年第 3 期FORESTRY OF SHANXI2001NO. 3 浅谈行道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俊美 近年来, 城市绿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市 民的高度重视。但在我市的城市建设中, 如何合理选 用、 布置行道树却尚不为人所注目, 从而带来了不少的 问题:一是行道树品种单一, 各街区面貌大同小异, 掩 盖了城市的景观特色。 二是城市各区域未能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各风景区域、 工矿区域、 住宅区域、 医院附 近、 交通干道等地未能按美化、 杀菌、 减污、 吸尘等主要 功能栽植不同的树木, 绿化不能发挥环境效益。 三是绿 化单一, 不注意生物多样性和空间性, 树木病虫害

2、和死 亡率上升, 经济效益降低。 以上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忽略了行道树的生态规 划所致。 生态规划是指在自然生态的相互依存、 相互制 约中, 以自然、 人类及生物所造成的生态系统的可能性 和限度为基础, 谋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城市绿化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是通过园 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 现的。 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予绿量, 而绿量的大小则取 决予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城市的绿地是城市生 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相当于自然调节器。一方面, 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生态因子的制约和影 响, 另一方面, 植物通过一系列生态效应净化污染物, 改善城市小气候, 丰富

3、城市景观, 给城市生态环境以反 馈调节作用。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环境生态因子, 只有 符合当地生态特性的绿化才能使绿色植物充分发挥生 态效益;只有按生态学规律进行多样化规划, 改善城市 绿地的植物配植和空间结构, 坚持以行道树等乔木为 主体, 乔灌草结构合理, 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 增加 城市的绿量, 才能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 效益、 景观效益和环境效益。 1行道树栽植必须符合城市生态效益 行道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在城市绿化中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城市绿化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城市 绿化的景观效果, 其产生的生态效益更是远远大于灌 木和草坪等产生的生态效益。 不同城市因其所处的地

4、理位置、 生产活动、 历史文 化进程等的不同, 表现出各异的生态特性。一般来说, 城市生态系统由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构成, 城市环境 包括了原生自然环境及其基础上的人工物理环境。城 市物理特性中与树木相关的主要是大气、 水、 土壤状况 等。 譬如太原市, 地处黄土高原腹部, 三面环山, 干操少 雨, 工业污染十分严重。 尤其是冬春季节, 风速较大, 扬 尘频繁, 降尘量尤其突出。 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尤其是行 道树木在防风、 滞尘、 减污、 杀菌、 降噪和碳氧平衡等效 应, 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1. 1减污效应 太原市城区的西部、 北部分别是化工、 冶炼等高污 染、 高耗能工业基地。工业生产、 居

5、民生活以及汽车尾 气和石化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 硫、 氯、 氟化物、 臭氧、 氮氢化物和碳化物等, 已成为影 响太原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解决大气污染, 首先 应通过改善产品和能源结构、 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等 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并采用污染处理的 工业技术对各种污染物进行回收或无害化处理。 但是, 园林绿化尤其是大规格行道树木的净化作用, 作为综 合治理措施中的一项有效的生物措施, 尤其在减少和 改善局部地区污染状况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应当引起 决策者的足够重视。 园林植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呼 吸作用对许多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的物质, 从而

6、在一 定程度上起到净化环境作用。譬如二氧化碳是大气污 染的重要物质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平均 为 0.030o,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空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在大城市中有时可 达 0.050o 0. 07%, 局部地区可达 0. 20o。当空含量达 0. 05%时, 人的呼吸已感不适;达到 0. 2%- 0. 6写时, 就会对人 体有害。 二氧化碳是“ 温室效应” 气体, 它的增加将会引 起城市局部地区的升温, 产生“ 热岛效应” 和形成城市 上空逆温层, 这些又会加剧城市空气的污染。 而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从而降低环 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7、补充了氧气。 园林植物由于种类 2 2 李俊美:浅谈行道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O 林业科技O 的不同, 在减污能力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据专家 测定, 单位叶面积年吸收二氧化碳高于20oog 的植物 有:柿树、 刺槐、 合欢、 泡桐、 架树等 1. 2滞尘效应 园林植物通过树木降低风速而起到减尘作用, 通 过其枝叶对粉尘的截留和吸附作用, 从而实现滞尘效 应。太原市冬春季风大, 大风日数多, 降水少, 湿度小, 地面干早, 尘污染十分严重。另外, 太原市是一个以煤 为主要能源的城市, 大气中煤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占 很大比例。 这些飘尘中除有重金属外, 还含有致癌物质 和细菌病毒等, 对人体

8、健康具有很大威胁。 研究表明, 树木可以起到滞尘、 减尘作用, 植物叶片表面特性和本 身的湿润性具有很大的滞尘能力, 当含尘气流经过树 冠时, 一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被树叶阻挡而降落。 由于 树木能够吸附和过滤灰尘, 使空气中灰尘量减少, 从而 也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不同树木、 不同园林植 物, 由于其各自的叶面粗糙性、 树冠结构、 枝叶密度和 叶面倾角的差异, 导致它们滞尘能力的差异。一般来 说, 乔、 灌、 草组成的复层结构不仅由于绿量较高可以 滞留较多的粉尘, 也可以在枝叶截留的粉尘因风力而 重返空气中时, 为再次截留粉尘净化空气提供了条件。 北方地区截尘量大的主要树种有:桧柏、 毛白

9、杨、 银杏、 国槐、 垂柳等。 1. 3杀菌效应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空气清洁度也随之下降。 据 有关专家测定, 基本没绿化的闹市区比行道树枝叶浓 密的闹市区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要高出近1 倍。行道树 木等园林植物对于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等病原微生 物, 具有不同程度的灭杀和抑制作用, 对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 提高城市绿化环境效益, 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 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1994 年对 “种园林植 物中两种最常见的病原细菌, 即金公葡萄球菌和铜绿 假单抱杆菌的杀菌力进行测定, 对杆菌和球菌杀菌力 极强的树木有油松、 核桃、 桑树、 白皮松、 桧柏、 侧柏、 紫 叶李、 架

10、树、 泡桐、 槐树、 臭椿等, 这些树木可以作为医 院和居民住宅区街道绿化的首选树种。 2太原市城市行道树种的选择原则 太原市城区行道树木的选择原则:以保持生态平 衡为指导思想, 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 地带性植被为特 征, 适地适树,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合理, 速生树 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提倡科技兴绿, 最终实现以乔木 为主体、 乔灌草合理配植的能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景 观效益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2. 1树种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城市环境条件比较复杂, 影响树木生长的不利因 素较多, 而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生态特性, 对土壤、 光照、 水分和温度等生态因子要求是不一样的, 行道树

11、与街道绿地、 林带等树种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 在栽 植行道树时, 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发挥不同树种的各 自优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行道树生长的生态条件。 正确 处理好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 基调树种、 骨干树种和一 般树种的关系。在树种选择时, 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 树种为辅, 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要重点栽植, 形成数量 上的优势, 突出特点, 既有城市特色, 又有季相变化、 丰 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景观。 2. 2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要合理 解放初期的太原市区仅有老槐、 笨榆、 残柳等零星 树木 1. 2 万多株。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 太原市城市绿 化覆盖率已提高到 20%多, 但品种单

12、一, 落叶树种比 例大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表现最明显的是在行道树方 面, 形成了以“ 市树” 国槐等落叶树种为主的局面, 其数 量占全部行道树的95%以上, 这与城市生态环境和城 市景观的要求是不符的, 必须用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扭 转这种局面。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要注意栽植一些诸如 云杉、 塔桧、 雪松、 黄杨等常绿乔灌树种予以点缀.同时 要不断丰富树种, 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2. 3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比例要合理 速生树种生长迅速、 见效快, 对于城市绿化早出形 象、 快出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但速生树种寿命常常比较 短, 容易衰老, 对城市绿化的长效性会带来不利影响。 慢生树种鼻然生长慢,

13、但寿命长, 叶面积大, 覆盖率高, 观赏效果好, 能很好地体现城市绿化的长效性。 在进行 树种选择时, 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并 逐步增加长寿树种、 珍贵树种的比 例。 2. 4植物的观赏特性和景观效果要协调 在自然界, 每种植物的形状、 颜色和姿态, 随着时 间的推移、 季节的更换、 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就是这些不同的变化, 才为合理配植植物提供了丰富 多彩的条件。 我们只要掌握住每种植物的观赏特性, 并 给以科学地灵活地合理搭配, 栽植成各种类型的植物 群体, 才能达到既绿化又美化的景观效果。 作者简介:李俊美. 太原市园林学校毕业. 太原市 迎泽区园林绿化队. 收稿日期:2001- 05- 20.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