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_陈佳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733003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_陈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_陈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_陈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_陈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年与社会党团建设 2013. VOL. 520. NO. 10 9 四、实证分析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不渝 地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新形势下,我 国保险业进入了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 越重,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紧迫。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 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推进保险业又好 又快地发展,全面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始终站在政治 的高度、全局的高度,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坚持把服务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保险业发展的

2、着力点。 只有把党建工作放到发展大局下来谋划,放到中心工作 的总体布局中来推进,党建工作才能明确科学定位,保持旺 盛活力,体现并实现自身价值。 保险行业协会推进党建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从当地保险市场实际出发, 按照“辅 助监管,服务会员”的工作思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服务和支持监管中心工作的力度, 充分发挥党的建设保障作用,把发挥辅助和服务功能,整合 行业资源,参与社会管理,支持保险市场改革发展大局作为 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党建工作的正确 方向,为推动保险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提供了坚强保障。

3、五、结语 目前基层党支部模范作用的发挥,对于非党员职工的影 响辐射作用则相对较弱。因此,需要依赖于公司全员参与和 科学的客体设计。 参考文献 1 构建企业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求知, 2005(10). 2 苗泽民.当前企业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浅议J.先锋队, 2010(2). 3 广奇.国有企业党员如何体现和保持先进性J.煤炭企 业管理,200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产阶级领导并发动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毛泽东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提出了 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和保护民族工商业这三大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经济纲领。这为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提供 了重要的建议。在农村

4、革命根据地开始建设之初,中央领导 人一手抓军事斗争一手抓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状况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将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 移到农村,在短短几年中就开创了十几个红色根据地 , 并于 1931 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当时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情况非常艰难,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苏区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加 上红军的物资供给不足,使得红军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为 支持边区军民在那里好好生活生产。这些就要求当时能有一 个相对适时的革命根据地经济环境来支撑。 (一)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的革命根据地财政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 根据地群众生活困难 , 需要休养生 息,不具备向民主政府交纳相应

5、税收,当时的民主政府是就 根据党中央的历次决议的精神,并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实际, 主要采取了打土豪筹款和向捐款的办法来取得财政收入。 (二)土地革命战争中期的革命根据地财政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期,反“围剿”成为革命斗争的主要 内容。革命根据地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为红军提供军需 物资 , 保障反“围剿”斗争顺利进行。这时期打土豪筹款和 捐款仍然是保障革命战争供给的主要来源。 (三)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革命根据地财政 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到后期 , 革命根据地面临了严峻的形 势,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统一指导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 (包 括经济工作) ;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6、;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休战期间为根据地经济 建设赢得半年多有利时间 ; 由于党内教条主义原因导致第五 次反“围剿”失利。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理论思想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对革命根据的 经济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一)提出要从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出发 , 制定相应的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针政策 在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工作中心除了保护根据 地阵地之外,还把根据地经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当时的情 况下毛泽东同志认为在进行革命战争的同时也有必要开展根 据地经济建设,并且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要适应当时的战 争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经济建设在党的全 部工

7、作中的地位。 (二)提出要建立苏区根据地与白区之间商品市场,有 计划地发展根据地的商品经济 1932 年底,毛泽东同志参与政府工作之后,对在根据 地经济建设中发展商品经济这一观点进一步深化,他反复强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陈 佳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00) 【摘 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建立了井冈山、海陆丰、洪湖、赣西南等大小十几块根据地。根 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革命有巨大推动作用,所以党在建立革命根据地之初,就把根据地经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也是 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基础。认真研究这个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对

8、于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和进行国家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青年与社会党团建设 2013. VOL. 520. NO. 1010 调要疏通根据地内的商品流通渠道,有计划地发展根据地内 的商品经济,并提出了发展对根据地以外的贸易问题以及开 始重视农业手工业。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土地革命是破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行“耕者有其田” 的一场革命 ; 这一时期的主要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中国 共产党要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 必须发展根据地经济,组织军民一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9、。所 以开展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了革命兴衰成败的关键 问题之一。 (一)为保障土地革命取得胜利大力发展革命根据地的 经济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处于偏僻地区,经济发展 落后,大部分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破 坏,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封锁,围剿,破坏,使当时根据地情 况更加困难。所以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之下,决定了中国共产 党的重要任务,不仅需要进行革命战争,还必须加强中央苏 区的经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革命战争有足够的物质保 障,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少受影响,革命军队能更好的投入战 斗,为革命战争提供物资供给。 (二)必须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 由于中国革命战争是沿着农村包围城市

10、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的道路进行的,所以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经济状况严峻, 人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水平低下,还有当时战争动 荡的环境且多在各省的边沿地区 , 经济十分落后,又遭到敌 人的破坏和经济封锁。因此,中央领导人要求必须使我们的 思想完全适合于我们所处的农村环境 , 必须把农业生产放在 首位。否则,就会老出现各种问题,根本没有效果。 (三)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三者长 期并存 革命根据地经济主要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 经济等三个部份构成的。不同经济成分的经济状况对当时革 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经济成 分,制定正确的政策,引导根据地经济快速健康

11、的恢复发展。 从而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保障了革命战争和人 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四)实行对革命根据地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革命 根据地以外的白区之间的商品贸易交流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严密的经济 封锁政策和残酷的军事“围剿” ,使得中央苏区和白区之间 的商品贸易受到严重阻碍,革命根据地的工业品缺乏,农产 品滞销,工农业生产萎缩衰退,军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严重 困难。因此中央苏区采取各种措施,除了沟通中央苏区与白 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外,还不断活跃苏区内部市场,吸引白区 的商人到根据地交易商品。这些措施使苏区的商业经济有了 较大的发展。 (五)组织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领导

12、人民群众进行 经济建设 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革命和建 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革命战争的需要 ,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 的生活水平。毛泽东号召党的所有革命同志必须本着全民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态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心 群众生活,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注意工作方法并始终与人 民群众团结在一起。 四、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 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极其艰苦困 难的条件下继续进行根据地财政建设。根据地财政主要用于 为革命战争提供物质供给以及用于支出部分革命经费。中央 苏区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从 正反两个面积累了经

13、验并取得成绩。所以研究毛泽东领导根 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和进 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做好两方面工作,即一手抓军事斗争,一手抓经 济工作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红色力量进行革命战争是全党 的首要任务。为实现把中央苏区根据地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 阵地,保障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能顺利完成,毛泽东同志 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思想,即一手抓军事斗争,一手抓经济工 作,组织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力发展生产进 行经济设建,打破敌人经济上的封锁。毛泽东同志认为,战 争要取得胜利,供给一定要有保障。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大 力抓好根据地经济建设工作。

14、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 政策 在“一要革命战争、二要经济建设”的两手抓思想的指 导下,如何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就成了接下来 的工作。毛泽东同志对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 调查研究,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是主要是以发展农业为主, 经济处于落后水平,大多处在自给性的家庭副业和小手工业 状态。难以保证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所必需的物质供应和人民 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针对这一特殊实际状况,毛泽东同志 提出了革命根据地工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改变产业结构,尽 可能的发展国营经济与合作社。 (三)在革命根据地实行开放政策,活跃根据地经济 农村革命根据地因为地处边远山区,经济

15、发展落后,基 本是处于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再加上国民 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 济封锁, 使得根据地经济状况更加困难。为了打破这种封锁, 毛泽东同志在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提出 了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根据地经济 的思想。毛泽东在领导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的开放灵活 思想,启示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更应注重改革开放,与 时俱进。 (四)关心人民生活, 解决群众困难, 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推动经济建设向前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 团结人民,依靠群众的力量。他认为人民群众是发展根据地 经济建设的

16、重要力量,所以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解决群众问 题,激发广大群众拥护革命的热情,团结军民齐心发展经济。 这也启示我们,能否做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地向前 推进的关键,这也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的力量源泉和胜利关键。 参考文献 1 唐滔默.土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财政概述J.中央 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86,4. 2 周敏.试论毛泽东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J.社 会科学研究,1993,6 3 王天文,王德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浅 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5. 4 万建强.毛泽东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给 我们的启示J.求是,199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