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672600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5.3.30(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说明编制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 2015 年 3 月 目 录1. 必要性、目的、依据与技术路线 .12. 国外技术导则调研 .63. 导则技术要点说明 .124. 参考文献 .4111. 必要性、目的、依据与技术路线1.1 必要性场地以土地为主要载体,是人类生活、生产和建设等活动的必要基础。由于土壤的特殊性质,污染物在其中迁移、转化和降解的速度十分缓慢,累积在土壤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并且可能会在土壤中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进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因此,即使在场地上的生产建设活动终止以后相当

2、长的一段时间内,场地内还可能存在遗留的污染问题。土壤污染的遗留问题对场地未来的规划、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特别是重污染的工矿企业等搬迁后遗留的场地,未经过场地环境评价和后续的修复治理,就直接用作人类密切频繁接触的用途,如住宅、公建、公园、农业用地等,极易造成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安全的危害。为确保搬迁企业遗留场地再开发后居民的健康,原国家环保总局于 2004 年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环办200447 号) 。通知要求关闭或破产企业在结束原有生产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性质时应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监测调查,对于受污染区域应制定土壤整治方案。2006 年,原国家

3、环保总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起草编制工作,以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这些技术导则初稿编制工作已完成,正处于征求意见及报批阶段。为了推进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管理政策的落实,北京市环保局于2007 年颁布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试行) ,并于 2009 年对该导则进行相应修订,使其更符合北京的场地特征及人文现状,并更具有实操性。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现有导则推荐的评估方法过于保守。在计算土壤或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健康风险时,现有导则主要基于土壤或地下水介质中的 VOC

4、s 浓度,利用三相平衡及非饱和带迁移模型推算暴露点浓度,这种方法在国外已被公认过于保守,制定的修复目标过严,易导致场地过度修复,浪费不必要的修复资金。由于 VOCs 的易逃逸特性,采集具有代表性的 VOCs 污染土壤或地下水样品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现有导则中对于含 VOCs 土壤样品的采集,仅提到需采用非扰动采样器进行采样,并将样品迅速转移至加有甲醇的样2品瓶中进行保存运输,并未对样品采集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技术环节进行规范。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仅笼统的提到在采样前需进行洗井并规定了最小洗井体积,对于洗井和采样过程中的流速及水位下降高度等技术指标未进行规范。而且,目前导则中主要推荐采用贝

5、勒管进行地下水洗井采样,这种洗井采样方式用于大口径深井洗井采样时人员劳动强度大、耗时较长,缺乏可操作性。同时,这种采样方式受采样人员的人为影响较大,国外已逐渐不采用这种洗井采样方法。正是因为现有导则缺乏以上样品采集过程中相关技术要求的规定,导致现场采样过程中不同实施单位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采样,缺乏统一的操作流程,难以确保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对于 VOCs 污染场地的风险管理,国内目前还主要是采用基于源清除或削减的管理思路。这一思路的直接后果是对于风险超标区域或场地,无论具体风险值高低,一旦超过可接受水平,就必须进行源清除或削减,直至风险低于可接受水平,导致修复成本过高,对于大

6、型污染场地,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对国外 VOCs 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管理技术进行调研发现,美国 EPA 及其大部分州和加拿大近几年在 VOCs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风险管理方面,已不断更新其调查评估技术与风险管理思路。在评估 VOCs 的健康风险时,已不推荐采用基于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浓度进行风险评估,而更倾向于基于土壤气中VOCs 实测浓度进行评估,并且 EPA 及大部分州均已颁布了土壤气风险筛选值。除此之外,对于基于土壤气实测浓度评估结果显示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的场地,还建议测试 VOCs 的挥发通量、室内外空气中 VOCs 浓度以进一步佐证评估结论(多证据评估技术) 。在模拟部分易生物降解 VOC

7、s(如苯系物)在非饱和带迁移过程中,已建议考虑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应。为确保新评估技术能够顺利实施,EPA 及各州均已颁布包括土壤气建井采样分析技术规范、室内外空气采样分析技术规范、通量测试技术规范在内的支撑技术规范。在 VOCs 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对策的制定方面,美国及各州已不单单仅考虑清挖、原位气相抽提、热脱附等激进的源清除措施,其更注重应用风险分级管理思路,对于高风险区域或场地(如风险水平超过 110-4) ,建议采用源清除或削减技术,尽可能降低源强,削减风险。但是,对于低风险区域或场地(风险水平介于 110-6 至 110-5 之间) ,允许采用铺设高密度防渗膜、在地板下安装抽气系统等工程

8、控制措施(Engineering Control)切断暴露途径以实现降低或控制3风险的目标。基于以上对国内 VOCs 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管理的技术现状、管理需求分析以及近几年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调研结果,非常有必要根据VOCs 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规律及其关键暴露途径,并结合最近几年我国在VOCs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编制符合北京需求,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 VOCs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以满足相关环保部门及从业结构的技术需求,为该类场地的调查评估与风险管理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方法与管理思路。1.2 编制目的针对目前北京市乃至国内已颁布或

9、起草的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中缺乏对于VOCs 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样品采集详细技术要求、推荐的 VOCs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保守等问题,本导则将在充分调研国外研究机构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环保部门颁布的最新评估技术、管理政策等的基础上,编制满足北京市乃至全国环境管理技术需求的 VOCs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该导则将重点制定层次化的 VOCs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风险评估工作程序,标准化 VOCs 污染土壤、地下水、土壤气、室内外空气样品采样方法以及 VOCs 挥发通量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包括 VOCs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风险评估工作程序、相关介

10、质样品采集、风险评估方法的完整技术导则。1.3 编制依据本导则编制过程中,主要依据国内现有场地污染调查技术规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分析测试标准与技术规范以及国外相关技术导则及指南,具体包括: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DB11/T 656-2009)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报批稿)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DB11T783-2011) 空气与废弃监测方法 第四版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HJ/T-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4 HJ/T194-2005 环境空气质

11、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39-2012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扑集/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605-2011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扑集/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642-2013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643-2013 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xxx-201x 固体废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吹扫扑集 /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 HJ644-2013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 气相

12、色谱-质谱法 HJxxx-20 xx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 US EPA Method 8260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US EPA, Method 5035A Closed-system purge-and-trap and extraction for volatile organics in soil and water samples. US EPA, Method 3815 Screening solid

13、 samples for volatile organics. US EPA, Compendium Method TO-15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air collected in specially-prepared Canisters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US EPA, Compendium Method TO-14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14、s (VOCs) in ambient air using specially prepared Canisters with subsequent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 US EPA, Compendium Method TO-17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ambient air using active sampling onto sorbent tubes. US EPA, Final guidance for assessing and mitigating the vapo

15、r intrusion pathway from sources to indoor air (External review draft), 04-11-2013, 2013. US EPA, Guidance for addressing petroleum vapor intrusion at leaking underground storage tank sites, EPA 510-R-13-xxx, 2013. New Jerse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apor intrusion 5technical guidance (Version 3), 2013. Indiana 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