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6710511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证明能作假范文 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都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但是也有出现一些不贫困的学生伪造贫困证明申请助学金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那么贫困证明到底能造假下面跟YJBYS小编来看看吧 什么是贫困证明/伪贫困证明 贫困证明是由政府公信力担保的文件其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审批特许权是一种能换来经济利益的稀缺资源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申请者都必须拿出由乡镇以上民政机关出具的贫困证明这意味着一个基层的街道办事处便可出具符合上述规定的证明文件这样的规定在方便真贫困生的同时也让“伪贫困生”有了“大显神通”的空间他们的家长仅需动用一点点人脉关系在饭桌牌局间便可搞到一张“货真价实”的“贫困证明” 出

2、现原因/伪贫困证明 “伪贫困生”的出现缘于学校对伪造“贫困证明”一时难查清据了解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金或助学贷款一般都需要出示加盖公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的低额标准才可申请但由于“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是新生报到前从当地民政局、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开出的如果学生在当地刻意作假、骗取公章这种情况一时间难以查清楚 处理办法/伪贫困证明 复旦大学对于贫困生助学金的审核除在开学之初请学生如实填写资料外同时各院系的辅导员会对关注学生所写材料并加以核实 高校健全制度弥补缺陷/伪贫困证明 高校“伪贫困生”并非什么新鲜话题人们早已习惯用个人道德品质来解释造假者的行为那一张张盖着公章的“伪贫困证明”证明的

3、不只是道德上的贫困更是一种“制度的贫困”而后者恐怕是“伪贫困生”现象越来越猖獗的主因 贫困证明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这种“制度的贫困”起码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寻租的无风险化其二是渎职的合理化 不仅学生家长热衷于伪造贫困证明那些手握公章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也乐得做这样的顺水人情因为这类贫困证明开出去之后即便被戳穿学校也既无权力也无精力来追究这些工作人员的责任如此一来寻租的参与者们都不会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唯一受损的只有政府公信力和高校本该拥有的诚信氛围 假如寻租的零风险还可能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正之风相关那么渎职的合理化则完全凸显出了高校内部制度设计的欠缺对此最近发生在北京某高校的一个实例便可说明

4、 制度设计的缺陷使得为了保证奖助学金真正用于贫困生的一切约束和规定都彻底失去了意义整个流程走下来出现的只是一种合乎规则却不合情理的推卸责任的行为 在物质主义本身就已对社会浸淫已久的当下单纯指望道德自律就能让高校的象牙塔保持纯洁风尚无异于缘木求鱼虽然制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及时弥补“制度的贫困”起码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正在蔓延的“伪贫困综合症”抵御“伪贫困证明”对大学生道德水准实实在在地侵蚀 “伪贫困生”道德“贫困”/伪贫困证明 “伪贫困生”占掉的是原本属于贫寒学子的有限的资助指标这些“伪贫困生”显示的是道德上的“贫困” 贫困证明的背后/伪贫困证明 长期以来我们认定贫困的标准就是各级政府的证明信

5、函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政府信用和认定贫困为扶贫救助活动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可是在今天当我们经历过太多的“贫困证明打击”后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打破贫困生基层政府唯一认定的方式和模式在眼下是不是可以尝试 应该说很多情况下各级政府还是能够履行信任认定和信用考验的可在“贫困证明”面前也常常发生一些故意刁难贫困家庭的事实存在这些基层政府因为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和民本意识或者内心有衙门作风和“老爷气派”对待群众的这种最底层的生活需求却往往会有冷眼、官腔和不予理睬或者用官场通用“应该给好处费”等潜规则要求贫困家庭“意思意思”不得不承认每一张皱巴巴的贫困生证明背后可能就有隐形的坑蒙欺骗“贫困证明信函”加重了贫困家庭的经

6、济成本和精神损伤 “贫困证明信函”垃圾化/伪贫困证明 “贫困证明信函”的垃圾化和泛滥化贫困家庭不能轻易得到的贫困证明信在权力资源丰富者的手里在富有阶层手里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迎来往送、推杯换盏之间就搞定了一张贫困证明于是有人会利用这种权威的认定和虚假信息套取捐资助学资金、欺骗国家希望助学捐款这就经常发生贫困生在家住豪华楼房在校打手机、高消费、首富儿子冒充贫困生的荒唐事实浙江吉利集团为了保证贫困信息的“专门成立了一个12人的寻访小组近日将分赴湖南、江西等地开始寻访整个寻访过程历时数月花费几百万”捐助助学活动不得不耗费大量的关系资源和经济资源用“亲自查找登门拜访”的形式验证贫困生的真假面目这种“垃圾

7、贫困信”为社会助学蒙上了垃圾色彩严重损坏了捐资助学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更让社会诚信体系受到亵渎 贫困不贫困不仅仅是一张证明信就能证明的如果说过去人们仰仗于这种信函为捐资助学工作带来了方便、便捷和公平公正提升了工作效率的话现在这张证明信函的上述功能已经褪色了受到了质疑和拷问失去了应有的公正公平而成为了腐坏堕落的温床和机会更影响了社会形象和工作效率所以高校考评贫困的方式不妨做一些与时俱进的调整不妨从实事求是出发用看得见的事实让学生自己进行“无声证明”看看学生们吃的什么、用的什么、穿的什么、住的什么看看这些学生是不是具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不是具有量入为出、大手大脚、非常贵族接受同学、老师和社会的监督据报道清华大学学生处负责人说每年学校将对5%的被资助对象进行资金使用抽查如果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将被取消资助资格虽然这种做法不能保证100%的准确率广大群众和社会认可度的提高肯定是毫无疑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