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701117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2)(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概论,第三篇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人体生命活动,神经,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CNS),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一、神经元(neuron) 功能:传递信息 树突 神经元 胞体 各种细胞器 轴索,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glia) 功能: (1)支持和绝缘;(2)维持神经组织内环境稳定;(3)在CNS发育中引导神经元走向;(4) 参与递质灭活;(5)参与修补过程;(6)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星形胶质(astrocyte) 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oligodendrocyte) 小胶质(microglia) 室管膜(ependymal),三、神经环路(n

2、euronal circuit) 定义:不同神经元组成各种神经环路。 功能: 进行信息处理和传递。 关键部位:突触(synspse) 形式: (多次)辐射 (多次)聚合,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突触 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为CNS的主要形式 混合性突触,突触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贮存;突触前膜去极化及钙内流引起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效应;递质灭活或再循环等。,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突触 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为CNS的主要形式 混合性突触,突触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贮存;突触前膜去极化及钙内流引起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效应;递质灭活或再循环等。 信息 突触前膜 突触后

3、膜,五、离子通道 神经细胞膜 电压门控性:对膜电位变化敏感 Na+ 配体门控性:,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区分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离子通道开放并形成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特点:传递信息快、作用强、选择性高。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也是神经末梢释放,与受体结合后诱发缓慢的突触或突触后电位,不引起突触后生物效应,但可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或突触后的效应。特点:作用慢而持久、范围广。 神经激素(Nurohormone):神经末梢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在远隔靶器官发挥作用,乙酰胆碱(Acety

4、lcholine, Ach),1.中枢Ach通路:两种类型(1)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2)胆碱能投射神经元(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脑桥中脑被盖复合体) 2.中枢Ach受体:M受体(90)M1M5受体、M1、M3、M5通过G蛋白经PKC通路,IP和DG为第二信使,M2、M4通过Gi抑制胞内cAMP作用于离子通道;N受体(10)目前尚不清楚。 3.中枢Ach功能:与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有关。,Gamma-氨基丁酸(gamma-butylamino acid, GABA),GABA类型:GABAA、GABAB、GABAc 1.GABAA受体:为脑内的主要形式

5、,与N受体相似,含(rp)亚基,中间形成Cl-通道。 亚基有BZ 结合点,亚基有、苯巴比妥、印防己毒素等离子阻滞药、类固醇激素和兴奋剂结合点。 2.GABAB受体和GABAc受体:GABAB受体激活后与G蛋白通过第二信使作用;GABAc受体仅存在于视网膜, 与Cl-内流有关。,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ate,Glu),1.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分为三类:(1)NMDA受体,(2)AMPA受体,(3)KA受体 2.亲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与G蛋白耦联,被激活后影响磷酸肌醇代谢或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分三组8种,I组:mGluR1和mGluR5,通过PLC通路;II组:mGluR2和

6、mGluR3,通过Gi通路;III组:mGluR6,7,8, 也是通过Gi,此组可被L-AP4所选择性激活,故称AP4受体。,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1.部位:集中在脑桥和延髓,尤其在蓝斑核,由此发出三束投射纤维。 2.功能:直接提高兴奋性输入 间接地(通过解除局部通路的抑制性神经元的抑制),多巴胺(Dopamine,DA)是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和成瘾的重要靶点,1.中枢AD通路:四条(1) 中脑皮层,(2)中脑边缘,(3) 黒质纹状体,(4)结节漏斗。 2.功能:控制人类精神活动,调控情绪反应,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调控。 3.受体及亚型:

7、D1样(D1-like)受体(D1和D5), D2样(D2-like)受体(D2,3,4),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精神病(抑郁)重要靶点,1.中枢分布:脑桥、延脑中线旁中缝核、黒质等。 2.功能: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痛觉调控,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 3.受体及亚型:5HT1受体 5HT2受体 5-HT3受体 5-HT4-7受体,组胺(Histamine,H),1.中枢分布:下丘桥、中脑的网状结构 2.功能:控制人类精神活动,调控情绪反应,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痛觉调控。 3.受体及亚型:H1受体 H2受体 Gq(PLC) H3受体 Gs (

8、cAMP),神经肽(Neuropeptides,NP),1.功能:神经激素(少数) 神经递质或调质(多数):脑啡呔、内啡呔 2.特点:起效、降解缓慢,作用时间较长。 3.受体:阿片受体 递质与神经肽作用相辅相成,使信息加工更精细,调节活动更精确、协调、和谐。,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靶点,1.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和灭活:通过递质的四个环节实现对突触信息传递的抑制和加强。 2.递质作用的受体:药物既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布有一定的特异性。,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特点,说明,药物使之兴奋或抑制,兴奋性自弱到强表现为欣快、失眠、不安、幻觉、妄想、躁狂,惊

9、厥等;抑制则表现为镇静、抑郁、睡眠、昏迷等。,进化程度高的脑组织对药物敏感性高,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又比兴奋功能敏感,易受药物影响。,延脑的生命中枢对药物较稳定,药物可对中枢某种功能有选择性作用,只有在极度抑制状态时才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停止。,如镇痛、抗精神病、解热等。,主要影响突触传递功能,大多数中枢药物的作用方式是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某一环节。,兴奋或抑制产生的机制较多,使抑制性递质释放增多或激动抑制性受体,均可引起抑制性效应,反之,则引起兴奋;凡是使兴奋性递质释放增多或激动兴奋性受体,引起兴奋效应,反之,则导致抑制。,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Sedatives and Hypnotics,是一

10、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镇静药(sedatives):患者兴奋不安 安静。 催眠药(hypnotics):诱导失眠患者入眠或延长睡眠。 两者无本质区别,仅有量的差别。,一.觉醒与睡眠的生理过程,觉醒的维持:主要通过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再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维持大脑的兴奋。 睡眠是如何产生?目前认为是一种主动过程,CNS存在睡眠中枢(脑干尾端),这一部位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是其产生抑制(称上行抑制系统)。,睡眠的时相,非快动眼睡眠(慢波睡眠)NRMS(SWS) 快动眼睡眠(快波睡眠)RMS(FWS) 正常: 觉醒 RMS NRMS,RMS有一定的生理意义,会出现间断性阵发性

11、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 与人的梦境有关; 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总时间相对恒定,大约120分钟,若人为地缩短RMS,可产生代偿性延长(反跳)。,二.镇静催眠药的分类,苯二氮卓类 巴比妥类 其他镇静催眠药,第一节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为1,4苯并氮卓的衍生物,临床常用于镇静催眠的药物: 长效 地西泮(diazepan) 氟西泮(flurazepan) 中效 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 奥沙西泮(oxazepan) 短效 三唑仑(triazolam) 艾司唑仑(estazolam),一.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焦虑:低于镇静剂量,作用部位是边缘系统。 临床可用

12、于焦虑症 2.镇静、催眠 入睡时间 持续睡眠 与巴比妥类比较: 不明显缩短RMS,停药极少出现“反跳”; 剂量加大,不会出现麻醉; 呼吸抑制作用小。 临床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3.抗惊厥 地西泮小剂量可对抗戊四唑引起的阵挛, 用于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可作为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4.中枢性肌松作用 本类药物可缓解猫去大脑僵直,也可缓解人大脑损伤所致的肌肉僵直。 可用于大脑或脊髓损伤或腰肌劳损所致肌肉痉挛。,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5.麻醉前给药 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且还有中枢性肌松作用,可增加麻醉效果。效果优于吗啡和氯丙嗪。,作用机制,放射性配体结合

13、试验证明,CNS存在苯二氮卓受体(BZ-R),其分布以皮层最多,其次为边缘系统和中脑,再次脑干和脊髓。与GABAA受体的分布一致。,GABAA receptor,Cl- channel,Benzodiazepine(BZ),GABA,GABA binding site,BZ binding site,BZ binding site empty,BZ binding site activated,作用机制,已知GABAA受体有5个亚基构成 Cl- 通道,含5个结合点,(GABA、BZ-R、巴比妥类、印防己毒素和神经甾体化合物结合点。 一般认为BZ作用于不同部位的BZ-R产生各种药理作用:抗焦虑作

14、用于边缘系统;镇静、催眠作用于脑干等;中枢肌松作用和抗惊厥作用部位是皮层、脊髓等。,二.体内过程,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较好,以三唑仑吸收最快; 肌肉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 若急需发挥作用,应静脉给药。 脂溶性高,可通过BBB和FB; 本类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以地西泮最甚约95%。 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有活性 蓄积性 肝肠循环、脂肪贮存,三.不良反应,本类药物安全范围大,10倍治疗量仅出现嗜睡、头昏、记忆力下降; 大剂量可致共济失调; 过量中毒可致呼吸抑制。 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药物依赖性。故主张短期或间断性用药。 注意:本类与中枢抑制药、乙醇合用,其中枢抑制作用加强。 特异性解毒药:氟

15、马西尼(flumazenil)为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第二节 巴比妥类,巴比妥酸的衍生物。 O C N C5 2C O C N O 1)C5上的氢被取代后才显示镇静作用;2)若其中一个被苯环取代,具有抗癫痫作用;3)烃基上有分支或双键,脂溶性增加;4)C2的氧被硫取代,脂溶性更大。,一.体内过程,口服 全身 脑 肌注 胎儿 长效:苯巴比妥 根据脂溶性分 中效:戊巴比妥、异戊 短效:司可巴比妥 超短效:硫喷妥 主要在肝内代谢,本身是肝药酶的诱导剂,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二.药理作用,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随着剂量的增加,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甚至延髓麻痹。 机制:主要抑制多突触反应

16、,增强抑制。通过增强GABA介导的Cl-内流(开放时间延长;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 高浓度的巴比妥类和乙醇可直接使通道开放,故乙醇中毒禁用巴比妥类药。,三.临床应用,目前很少用于镇静、催眠; 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用于惊厥和癫痫持续状态; 硫喷妥静脉给药用于诱导麻醉。,四.不良反应,安全性远不如苯二氮卓类 1.宿醉 2.反跳(明显缩短RMS) 3.耐受性 诱导肝药酶 机体对药物产生适应性 4.依赖性 精神依赖 身体依赖 5.呼吸抑制 禁用于严重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和颅脑损伤。,四.不良反应,6.急性中毒和解救 口服大剂量(510倍治疗量)或静脉给药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表现昏迷、反射消失、呼吸抑制。 排毒 消化道:洗胃、导泻(Na2SO4) 血液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