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700971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的结构一、课标解读1、内容标准:(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宏观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课标解读:化学是从分子和原子的水平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即要求学生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这一主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运用类比和模型研究方法进行启发式讲解和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二、教材分析1、内容、结构

2、分析:原子的结构是在学生认识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构成物质的最基本成分原子的内部结构。这是对微观世界的进一步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宏观现象。2、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3、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并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通过列举宏观现象,让学生总结原子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比较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微粒的理解。 3、通过探究原子的结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4、通过展示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感受认识物质的一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精

3、神。 5、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四、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分子和原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中的原子可以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不变化。并初步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分子的特征,形成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且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运动和变化的结果”的认识。但原子是否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对此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大部分同学猜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不过没有任何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以科学探究

4、为主线,穿插模型法、类比法、想象法等,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观察实验,并分析、反思实验现象,从而总结出原子的结构,通过宏观类比、实物模型等形象生动的加以展示,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五、评价设计1、通过探究活动(一)、(二),实现教学目标1。 2、通过疑难解析环节,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2。 3、通过小组竞猜环节,检测教学目标1、2的达成情况。六、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构成的,其中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可以说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所以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对于我们开展物质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意

5、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们对物质微观构成研究的重要意义。)【板书】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教师】你们心目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子?(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探究活动(一)】验证原子是否可以再分?【播放视频】阴极射线管实验【学生活动】交流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收获。(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改进心中的原子模型。从视频中可以发现原子中有电子,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存在,怎么保证原子不显电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疑问难的能力。通过分析,很自然的猜测出原子中应该有带正电的粒子存在。)模型法:用橡皮泥拼出自己心目中的原子模型,

6、并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学生只是凭空猜测,比较抽象,通过橡皮泥模型作宏观对比,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增进学生对原子结构探究的乐趣。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小结】我们同学和伟大的科学家汤姆森的观点很一致,汤姆森很形象的称之为“葡萄干布丁”模型,这种模型是否正确还需进一步验证。但是汤姆森没能亲自达成这个心愿,多年后,他的学生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帮老师解决了这一难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科学态度。)【探究活动(二)】验证“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确提示:粒子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提问】按照“葡萄干布丁”模型,在高速粒子流轰击后,会出现什么情形?类比法:

7、一串子弹射击一只西瓜后,会出现什么情形?(设计意图:通过宏观现象做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解释微观世界,他们很容易想到粒子会顺利穿过金箔,为后面得出正确结论奠定基础。)【屏幕展示】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动画【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现象与解释】(可借助玻璃球撞击铅球作类比思考)绝大多数的粒子,原因是少数的粒子,原因是极少数的粒子,原因是【获得结论】“葡萄干布丁”模型是(正确/错误)的。原子是由带电的和带电的构成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在描述的同时,与预想的结果进行对比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葡萄干布丁”模型是错误的。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8、)【教师】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大,体积小。如果把原子比作足球场,原子核只相当于足球场中的一只蚂蚁。(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关系。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恰当的利用类比法思考问题。)卢瑟福通过实验否定了“葡萄干布丁”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也要学习他的这种严谨求学、敢于质疑权威的科学态度。对于这一模型,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实验后进行反思、评价的好习惯,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原子核这么小,还可以再分吗?【屏幕展示】质子、中子的发现史(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反映出,原子的结

9、构是有层次的,同时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让学生体会探究原子结构的乐趣。)【小结】我们沿着这师徒几代人的足迹,探究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人们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不会就此止步。你觉得还有哪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学生】1、质子和中子是否可以再分? 2、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为什么没吸引到一起?(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明确了对原子结构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也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但是这两个题只做简要说明即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相关的科普资料进行更详尽的了解。)【疑难解析】完成学案疑难解析部分。

10、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出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先是以碳原子这一具体的原子为例,学会描述原子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几个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加深理解。分别探讨原子的质量、体积由什么决定,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中问题四是分析不同原子的基本构成,并总结规律。除了让学生得出“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所有原子的构成粒子都相同,只是粒子的数目不同,正是由于这种量的不同导致了原子的性质不同。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人们对微观构成研究的重要意义。【教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11、原子有哪些特征呢?【屏幕展示】透过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 学生总结出原子的基本特征。【教师】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图片展示宏观物质和微观结构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明白宏观现象是微观粒子特征的展现。) 本节课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通过类比法、模型法、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等方法探索出原子的内部结构,并通过疑难解析环节对原子的结构加深了理解,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组竞赛】通过小组竞赛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竞赛规则:首先获得抢答权,然后从“原、子、的、构、成、核”

12、六只气球中任选一只,每只气球对应一个题,回答错误,则抢答权归为其他小组。获胜的小组适当给予奖励。(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检测的同时,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小结】通过竞赛,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的不错。本节课通过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原子的内部结构。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对原子的结构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进一步思考原子是否可以无限制的再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七、课堂检测1、在原子的构成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绕着做高速运动。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体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我国2007年曾计划发射一颗绕月

13、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43、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的总数为( ) A、26 B、56 C、82 D、86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5、请将下表填写完整。原子种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H1Mg12Fe266、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氢气(2)二氧化碳(3)铁(4)石墨(5)水 (6)氖气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