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700427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热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论热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论热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论热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论热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热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热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言1“亡其国者,先亡其史”:历史功能的破的之见2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期、体例与结构的思考3契机、框架和原则:关于本书的三个问题上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下面话中包含怎样的“盛世”与“衰世”的悖论:“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2如何理解“1500年以前,是世界冲击欧洲;1500年以后,是欧洲冲击世界”之命题?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拥有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何会败在列强麾下?问题的症结是否在于“现代化”与“前现代化”之博弈?2以史实和经典原

2、典诠释命题:“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3龚自珍发出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说明什么?以诗还原历史。4“三国干涉还辽”何以体现“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的均势外交基本原则?5历史学家蒋廷黻为什么说“光绪二十二年的中俄密约是李鸿章终身之大错”?6蒋廷黻说义和团运动属“拳匪运动”,“是反对现代化的”,而孙中山则强调义和团的血战让外国人知道“中国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两段话彼此矛盾吗?7“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请结合史实分析之。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太平天

3、国何以成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2“太平军一坏于杨秀清的专横跋扈,再坏于韦昌辉的疯狂屠杀,最后坏于洪秀全的任用私人,尤其是最后一坏,历时既久,使得太平军最后削弱以至于溃灭”,你认同这些认识吗?3蒋廷黻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请结合史实诠释这一命题。4作为外来挑战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于1842年结束,但作为迎接挑战的洋务运动却直至19世纪60年代才拉开帷幕。回应和挑战之间为何间如此长时?5梁启超为什么慨叹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6“卖国贼”、“刽子手”、“现代化的倡行者”都是学界评价李鸿章的词汇,你怎样理解?7洋务派所言的“同心少,异议多”

4、和“致多阻格者”应做何解?8以薛福成为例,说明洋务运动后期激进派对“中体西用”的偏离,并由此揭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关系。9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和“戊戌六君子”等人,不仅年龄均在2349岁之间,而且他们多为“金榜题名”的新贵。如按世俗观念,混迹官场,走“学而优则仕”之路,他们或许会有光明的前途,但他们最终选择的是充满荆棘的改制之路和“舍生取义”的不归路,为什么?10康有为“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这样他就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化的突破口”。如何理解费正清(KingFairbank)的上述评价?11以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

5、力回天”为基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第三章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为什么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不能挽救清王朝覆灭的命运?2孙中山并未直接参加武昌起义,他何以成为的领导者和中国革命的先行者?3孙中山为什么说“二次革命”的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4有“一代枭雄”或“乱世奸雄”之称的袁世凯是如何发迹和如何窃取革命果实的?5孙中山慨叹的“曾几何时,自己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景况?6在评价军阀时,孙中山为什么说“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

6、的三十年1梁启超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西方的启蒙运动有何不同?2为什么西方学者将五四新文化运动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The Chinese Renaissa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科玄之争”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4

7、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纲”中之“要中国先进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5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过程中,李大钊何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6毛泽东所言的“自从中国入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的这段话,依据是什么?7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的如下内容说明什么:“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8毛泽东为何断言:“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

8、着为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9胡乔木说“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伟大事变指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如何验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10“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与同11为什么说中国的先进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12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合作?与谁合作?孙中山为什么欢迎合作?怎样合作?13戴季陶于1926年发表演说,强调“中国共产党,好像机关

9、车,国民党好像货车,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好像人车货车套一机关车。”14.“新三民主义”何以被视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以毛泽东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基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从武装起义、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夺取政权等维度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在谈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原因时,毛泽东说蒋介石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上台,但他“非但不感谢人民,还把人民一个巴掌打下去,吧”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

10、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记序言1. “亡其国者,先亡其史”:历史功能的破的之见。【问题提出】对历史功能的思考,从古至今一直为才俊方家津津乐道。“亡其国者,先亡其史”,即是历史功能的破的之见。相关的认识不胜枚举,诸如:“历史乃生活之师”(欧洲箴言);“观今宜鉴古,无古不通今”(中国古训);“不知道他出生前发生过事情的人,永远是个孩子”(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李世民);“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也”(王充);“从

11、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中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愈清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解读这些真知灼见,揭示史学所具有的传承文明、鉴古资今、启迪民智的功能,不失为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之必要性的重要楔入点。【疑惑之点】一般而论,史学具有传承文明、鉴古资今、启迪民智的功能,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后记本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09-2011)、“黑龙江省教学创新团队项目”(2009-2011)、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案例和名

12、篇名著破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难点问题的教学改革探索”、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多元实效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与由黄进华和孙艺年为主编、赵爱伦和徐奉臻为副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构成姊妹篇。本书主编和副主编以及其他撰写者多为黑龙江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骨干教师。其中,多为博士后、博士、在职博士、名师奖获得者等。主要作者情况如下:徐奉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校博士生公共理论课主讲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硕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1999年破格晋升

13、为教授。现为黑龙江省名师、黑龙江省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负责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课带头人(博导待遇)。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党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特点:基于科学技术、世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个视阈,对现代化作跨学科研究,并将科研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的课程相结合。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近20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黑龙江省软科学计划资助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文摘【解疑释惑】“新四

1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定,主要依据“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5号文件”。2005年3月9日、2005年12月23日、2008年4月2日相继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和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通知等文件,以下面五项举措将“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5号文件”具体化。在课程表述上,将“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正式表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科属性上,将“思想政治理论

15、课”设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同时,相继增设六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其中原“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分别归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将原有的“老六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法律基础”,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更名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并增设一门新的必修课,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