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赏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699872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窦娥冤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窦娥冤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窦娥冤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窦娥冤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窦娥冤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赏析(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窦 娥 冤 关汉卿,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 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 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 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 本文的第三折,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本文的重点有如下几点: (1)把握贯串全文的线索冤; (2)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本文是如何塑造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 (4)把握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5)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教学难点: (1)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

2、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性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

3、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其中的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窦娥冤,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

4、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5、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曲词、说白、科介三部分构成。 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歌唱部分:正旦或正末唱。) 作用: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交代剧情。有抒情和叙事功能,居主导地位。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介是对戏剧中人物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说白是“宾白”,唱为主,白为宾。”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

6、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三者交相配合,共同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

7、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一折,第二折,我当官来不一般!,大堂之上,第三折,后街回避,婆媳道别,其实不想走,三桩誓愿,指天斥地,雪下得那么紧,第四折,满目疮痍,心急如焚,桃杌责罚一百棍 楚州饱降甘霖雨,得洗前冤尽 别父奔黄泉,剧本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分析课文,1、第三折可以划分为几个场面,在这三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流露了她什么样的情绪?,(1)第一场景:指斥天地,(2)第二场景:诀别婆婆,(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1)

8、第一场景:指斥天地,A.为什么要指斥天地?,B.流露了她什么样的情绪?,C.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怨愤、埋怨、控诉。,坚强、具有反抗性格。,(2)第二场景:诀别婆婆,A.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善良、孝顺。,B.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 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C.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对婆婆的挂念 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A.

9、为什么要立下三桩誓愿?,B.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C.为什么立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呢?,D.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反抗性格,因为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惩罚世道,更是 其反抗精神的体现。,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社会。 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 的精神依靠。前后所指不同,二者并不矛盾。,1。“无头愿”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自己的誓愿无根无据,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2。“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

10、,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3。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4。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可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5.“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6.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

11、愿望。,窦娥,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安分守己。同时又刚毅顽强有主见,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富有反抗精神。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分析人物形象,张驴儿: 泼皮、无赖,品行恶劣,社会黑暗势力的代表。他救人纯属巧合,救人后立即乘人之危占人便宜,而后有生杀人之心;误杀自己父亲后,又把责任推给窦娥,品质恶劣至极。,蔡婆婆: 善良、逆来顺受、怯懦、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分析作品主题:,1.题目叫做窦娥冤,为什么不写窦娥怎样受冤而写她的 善良呢?,2.写窦娥的反抗性格对表现主题有

12、什么作用?,3.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呢?,突出社会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公。,突出她的冤,这样的人要进行反抗,要发下誓愿惩罚世道 是因其蒙冤的深重。,张驴儿的陷害;昏官桃杌的无能和草菅人命;蔡婆的引狼入室;窦天章典卖女儿。 这些因素构成了“社会”。社会不公、昏官恶霸横行,善良人蒙受冤情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概括主题:,窦娥冤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探究写作手法,(1)浪漫主义手法;,(2)以唱词展开人物内心

13、的冲突(怨愤),以科白为辅助 手段表现人物心情;,(3)矛盾冲突波澜起伏。,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练习:1 、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

14、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拆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答案:D。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2、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

15、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答案 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所以选 C。,3下列人物和典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望帝啼鹃 苌弘化碧 六月飞霜 亢旱三年 A 杜宇 苌弘 窦娥 东海孝妇 B 邹衍 苌弘 杜宇 于定国 C 杜宇 窦娥 邹衍 于定国 D 杜宇 苌弘 邹衍 东海孝妇,答案:D,4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外 云 净 科 唱 卜儿 鲍老儿 倘秀才 叨叨令 正旦 正宫 A B C D,答案:A,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1)刽子磨旗、提刀:摇旗;(2)锣三下科:戏剧称角色动作叫“科”,与传奇中的“介”相同;(3)行动些:行动起来;(4)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这边那边,这里那里;(5)不提防遭刑宪:拷打;(6)兀的不痛杀我也么哥:这;(7)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往往 A B C D,答案:A (3)行动些:走快些。(5)遭:遭遇。(7)每:同“们”。,6对元杂剧四大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的主要作品除了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作品外,还有著名的桃花扇。 B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他的天净沙秋思也是元曲中的小令珍品。 C郑光祖的代表作品是倩女离魂。 D墙头马上是白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