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6696671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选修课学 分 数:1.5学 时 数:30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

2、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

3、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3、 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三)素质目标: 1.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传染病。 2.关爱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三、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学 时 分 配 表章次

4、章 名学时备注理论第一节概述4第二节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2第三节病毒感染二病毒性肝炎4三肾综合征出血热2四艾滋病2五流行性乙型脑炎2八狂犬病2自学讨论第五节细菌感染一伤寒2二细菌性痢疾2五布鲁菌病2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见习见习一病毒性肝炎的护理2见习二艾滋病患者的护理2.总学时合计30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节 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感染的概念、病原体的致病力、感染性疾病基本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的概念及管理措施、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2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告时限和管理办法。 3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核心内容、隔离的种类、消毒的种类。熟悉: 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机体免

5、疫应答作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2标准预防的措施、隔离原则。了解: 1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常用的消毒方法。重点与难点1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2难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 感染性疾病的性质及其危害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概念,以及相互关系。新发传染病及其种类。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病原体的致病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和标准预防及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一、感染与免疫1.感染的概念:感染是病原体和人

6、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构成此过程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三者之间此消彼长。2.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可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和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五种表现。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4.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一)基本特征1.病原体传染病均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2.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3.流行病学特征如流行性、季

7、节性、地方性、外来性等。4.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二)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某些传染病在病程中可出现再燃、复发和留有后遗症,另一些传染病则由于变态反应,出现免疫性疾病。2. 临床类型(1)按临床过程的长短:急性、亚急性、慢性型。(2)按病情轻重:轻型、典型、重型和极重型。(3)按临床特征:典型、非典型。3.毒血症状 发热以外的多种其它症状,如皮疹、头痛、关节痛等中毒症状,重者有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

8、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传播。(2)水、食物:消化道传播。(3)手、用具、玩具: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4)媒介昆虫:分为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5)血液、血制品、体液:见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6)土壤:病原体的芽孢获幼虫、虫卵污染土壤。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归纳为: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3.人群易感性(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四、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对病人的管理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9种

9、(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2种);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均规定了上报时限。2.对接触者的管理3.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4.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消毒隔离的措施。(三)保护易感人群1.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2.增强特异性免疫力(1)人工主动免疫:计划免疫和儿童基础免疫计划、预防接种实施及其反应和处理(2)人工被动免疫(3)药物预防五、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一)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1)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无论自身黏膜与皮肤是否完整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防止经

10、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采取双向防护。2.标准预防的措施 洗手、手套、面罩、隔离衣、隔离室、其他预防措施。(二)传染病的隔离1.隔离 预防和管理传染病的重要措施。2.隔离的原则和方法3.隔离种类 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三)消毒1.消毒2.消毒的种类 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3.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4.消毒方法5.消毒效果监测第二节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传染病病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的表现。 2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熟悉: 1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2常见的热型、皮疹的形态了解: 传染病病人的护

11、理评估中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重点与难点1重点: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中病史的评估、发热和发疹的护理措施2难点:发热和发疹的护理措施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1、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1. 病史2. 身体评估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1. 发热(1) 发热的过程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2) 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3) 发热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 发疹(1) 发疹的种类 皮疹、粘膜疹。(2)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皮疹出现时间、分布、出疹先后顺序。(3) 皮疹的形态

12、 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4) 发疹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第3节 病毒感染1、 流行性感冒(自学) 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自学)三、病毒性肝炎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定义、肝炎病毒的种类、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2临床分型、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肝炎标记物的检测。3. 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意外暴露后乙型肝炎的预防。熟悉: 1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和人群易感性、血清学检查对诊断的意义。1 熟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点。2 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指导。了解: 1各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和抵抗力、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生理改变。2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重点与难点1重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13、病学、临床表现、护理。2难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和慢性乙肝抗病毒的治疗和护理。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述病毒性肝炎的定义、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和临床转归。二、病原学(一)甲型肝炎病毒(HAV)(二)乙型肝炎病毒(HBV)(三)丙型肝炎病毒(HCV)(四)丁型肝炎病毒(HDV)(五)戊型肝炎病毒(HEV)。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隐性感染和病原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二)传播途径: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意义。(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四)流行特征:季节,人群分布等。四、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病毒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二)病理改变:基本病变为

14、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五、病理生理 (一)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 (二)肝性脑病: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潴积、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诱发因素。 (三)出血: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四)腹水:钠潴留、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五)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衰竭。六、临床表现(一)潜伏期(二)急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2急性无黄疸型(三)慢性肝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四)重型肝炎(肝衰竭)1分类(1)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3)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4)慢性重型肝炎2.发生诱因 (五)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炎型肝炎(六)肝炎后肝硬化七、实验室检查(一)肝功能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