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694743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剖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安徽石台中学史地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形成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

2、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形成原因:,经 济: 政 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盛,“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百家争鸣” 含义:,历史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古代中国文化,百家争鸣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

3、系的基础,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道家:,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 :, “道”是万物本源,否定“天命论”,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 价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 对中国文化(哲学、伦理学及中国人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

4、贵族利益):,宣传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思想主张:,发展趋势:,作 用(贡献),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法家: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主张“法治”,“法不阿贵”,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思想主张,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及原因:,一度成为战国时期显学;,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

5、方式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儒家 、孔子,“仁”(核心)、“礼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创办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2、孟子,价 值 观:重义轻利,舍生取义。,政治思想 :,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 理 观:,性善论,王道以德服人 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孟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荀子却兼谈王、霸。荀子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他推崇王道理想,坚持王道胜过霸道,3、荀子,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4)性恶

6、论,3)“君舟民水”,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2)“礼”“法”并用,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秦长期以法家思想治国,秦国宰相李斯和秦王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韩非,均是荀子的学生。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不认同荀子是儒家学者。,资料链接,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1)时代: (2)目的: (3)观点,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

7、益,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联系: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基本格局。,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小结:,儒家提倡仁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路线。,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1.背景:,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

8、确立(正统思想),(1)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社会形势(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发展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3)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4)汉武帝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4)“仁政”:限民名田、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3)“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太学(

9、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5.影响:,4.实质:,文化专制,(3)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适应了西汉加强西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4)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原因,对儒学态度,手段,作用,目的,实质,作用,秦刚统一,用法家思想;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

10、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3、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善待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小结: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秦用“法”的原因:,历史原因: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础; 现实原因: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

11、要。,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贫困。,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需要。 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第三课 宋明理学,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道冲击)。,()一些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的活动,()北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需要复兴儒学维护封建统治。,(4)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程朱理学,含义:儒道佛的融合,形成以“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主要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

12、,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方法论:“格物致知”,道德修养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客观唯心主义,历史地位:,南宋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心学的开创者; 主张,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主张,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知行合一,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评价:,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13、凸显人性的庄严 (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都要求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思想活跃原因(背景),1、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陷入危机,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3、思想-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明

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异端思想家李贽:,主 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学说的标准;,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改革、起义、)。,评 价:,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激烈批判封 建专制制度,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私有,耕者有其田,“工、商、皆 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际 的学风,提 倡实践,求真,反

15、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唯物主义体系,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特点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何谓“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内容,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民生,,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3、主张“工商皆本”,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为

16、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应运而生,蔚然大宗冷落,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阶级(激进派):,中国共产党:,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洪秀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平均思想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辛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