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69244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5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古代汉语》复习试题(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漢語模拟試題(1)一、填空(本大題共 12 小題,两空 1 分,共 10 分)1、 “完、備”二詞都含有“全”的意思,但二者的側重點不同:“ ”側 重 在數量,有數量齊全的意思;“ ”着重在整體,強調整體沒有殘缺。2、同義詞的差別主要表現在 、 和 三大方面。3、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使用的修辭方式是 。4、意動用法只有 和 兩類詞具有。5、 “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中,前置賓語是 。6、 “君者,舟也。 ”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示 的修辭內容。7、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 ”中加線句子的句式是 。8、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

2、,武王伐紂,有諸? ”中, “諸”是 二字的合音字。9、中古音指的是 時期的語音。10、 “法度”的“度”讀 d, “揣度”的“度”讀 du,後一種意義和讀音是從前一種意義和讀音演變而來的,傳統上把後一種變讀音稱為 。 11、現代普通話中的去聲調字來源於中古時期的 調字。12、 廣韻以 為綱,共分 个韻部。二、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部分的準確意義:(本大題共 14 小題,第 25、26 小題各 2 分,其余各 1 分,共 16 分):13、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4、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1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1

3、6、上天之載,無聲無臭。17、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18、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19、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20、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21、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22、先王之法,經乎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23、堂堂大國,相率而拜犬,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為之邪?24、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25、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26、諺曰:“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 ”其此之謂邪?三、簡答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17 分):27、詞語解釋(選答三個):引申義 使動用法 字母 押韻(6 分)2

4、8、舉例說明賓語前置的三種主要形式。 (6 分)29、舉例說明什麼是“古無輕唇音” 。 (5 分)四、仔細閱讀下面的古注文段,完成文後的問題(本大題共 4 小題,共 32 分):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 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失於多謂才少者失於寡謂才多者失於易謂好問不識者失於止謂 好思不问者好呼報反下好思好述同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救其失者多與易則抑之寡與止則进之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疏學者至者也正義曰此一節明教者識學者之心而救其失也故云學者有四失教者必先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者一失也假若有人才識淺小而所學貪多則終無所成是失於多也或失則寡者二失也或有人才識深大而所學務

5、少徒有器調而終成狹局是失於寡少也或失則易者三失也至道深遠非凡淺所能而人不知思求唯好汎濫外问是失在輕易於妙道故云或失則易此是學而不思則罔或失則止者四失也人心未曉知而不肯諮问惟但止住而自思之終不能達其實理此失在於自止也此是思而不學則殆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者結前四失是由人心之異故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者結救失四事師既前識其四心之不同故後乃能隨失而救之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者使學者和易以思是長善使學者無此四者之失是救失唯善教者能知之 (禮記學記 漢鄭氏注 唐陸德明音義 孔穎達疏)30、根據古注,說明“則”字的用法意義。(2 分) 31、說明文中三個“之”字的詞性、語法作用和詞義:(5 分)教者必知之 人

6、之學也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32、指出“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一句中活用的詞語及其用法意義和此句的句式特點。 (5 分) 33、參考古注,翻譯原文為現代漢語。(20 分)五、古文標點翻譯題:先為下列文字加上新式標點,再將其翻譯為現代漢語(二者選做其一,15 分) 。34、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獻魚公儀子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魚故弗受夫受魚而免於相雖嗜魚不能自給魚毋受魚而不免於相則能長自給魚此明于為人為己者也故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曰知足不辱 (淮南子道應訓)35、陽子之宋宿於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

7、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注:逆旅,旅館 ) (莊子山木)六、標出下面這首近體詩的平仄(分別用“” 、 “” 表示) ,如果有“拗” 、 “救”之處,請指出:(8分)3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 花徑不曽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餐市逺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杜甫客至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2)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15 分)1、我國現存的最早的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說文解字 C、辭通 D、經籍纂詁2、下列幾個義項中,“濟”的本義是( )A、幫助 B、成功 C、

8、渡河 D、受益3、最早的隸書是由漢以前的草率寫法逐漸形成的。A、篆書(不限於小篆) B、古文 C、籀文 D、金文4、許慎所謂“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指的是( )A、象形 B、指事 C、會意 D、形聲5、下列各組漢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組( )A、日 三 禾 止 B、車 女 犬 止 C、牛 貝 記 戶 D、 馬 子 引 目6、下列各組漢字,聲符全相同的一組形聲字是( )A、徒 吐 杜 填 B、裁 栽 哉 載 C、顛 頂 頓 顧 D、支 枝 肢 歧7、下列幾個形符,能表示與“斧頭”有關意義的是( )A、弓 B、刀 C、支 D、斤8、下列各組字,不具有古今字關係的一組是( )A、故 固 B、然 燃 C、辟

9、 譬 D、坐 座9、下列各字的本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制,本義為“裁剪”。B、快,本義為與“慢”相對。C、漢,本義為“水名,即今湖北的漢水”。D、息,本義為“氣息,呼吸”。10、下列句子,不是出自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一文的是( )A、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B、孝子不匱,永錫爾類。C、多行不義必自斃。D、都城過百錐,國之害也。11、“恭敬”這對同義詞之間的差別在於( )A、範圍廣狹不同 B、性狀情態不同 C、側重的方面不同 D、語法功能不同12、以下各個詞義的變化,屬於詞義擴大現象的是( )A、獄,古義為“案件”,今義為“監獄”。B、丈夫,古義為“成年男子”,今義為“女子的配偶”。C、臭

10、,古義為“氣味”,今義為“難聞的氣味”。D、裁,古義為“裁衣”,今義“裁斷”。13、下列各句中的“防”字,用其直接引申意義的是( )A、(君子)行有防表 B、防民之口,甚於防川C、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D、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14、根據字形分析,“朝”字的本義應該是( )A、早晨 B、朝廷 C、早上省視父母、君王 D、朝見、朝拜15、下列各詞古今詞義不發生轉移的是( )A、走 B、宮 C、獄 D、貨二、多項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15 分)1、下列各句中,“逐”字用其基本義的是( )A、誇父與日逐走 B、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C、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 D、齊師敗績,逐之,

11、三周華不注。 E、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2、下麵的六書中,屬於“四體”的有( )A、指事 B、象形 C、轉注 D、會意 E、形聲3、下列常見部首,可以表示與“口”有關意義的有( )A、口 B、見 C、言 D、欠 E、疒4、指出下列各組字屬於通假字的是( )A、采 彩 B、佰 伯 C、矜 鰥 D、 修 脩 E、辟 避5、下列各組同義詞的差別屬於程度深淺輕重不同的是( )A、完 備 B、同 詢 訪 C、疾 病 D、知 識 E、饑 餓三、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古代漢語書面語言包括兩大系統,一是_,一是_。 2經傳釋詞的作者是_,這是一部專門解釋_的專著。 3修字的聲符是_ ,形符是

12、_4_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甲骨文,_,小篆是古文字。5用音同或音近的字為另一個字注音的方法叫 _ 6“睡”字的古今詞義有所不同,其意義演變的類型屬於_ 。四、寫出下列各字的小篆或者古文字形體(每 2 個 1 分共 10 分)。心 兵 向 毛 豆 至 朱 武 牧 取 大 聿 水 行 衣 自 鳥 犬 女 首五、名詞解釋(共 10 分)反切 說文四大家 古今字六、簡答題(每題 5 分,共 10 分)1、舉例闡述什麼是省聲?什麼是省形?2、舉例說明古代漢語同義詞之間的差別。七、綜合運用(2 題共 40 分)(一)标点翻译(本題 25 分)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

13、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

14、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也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而不用於今也故曰時異則事異(二)把下列一段现代汉语翻译成一段文言文(本題 15 分)齊晉兩軍在鞌地擺開陣勢。邴夏為齊侯駕車,逢醜父坐在車右做了齊侯的護衛。晉軍解張替卻克駕車,鄭丘緩做了卻克的護衛。齊侯說:“我姑且消滅晉軍再吃早飯!”不給馬披甲就驅車進擊晉軍。卻克被箭射傷,血一直流到鞋上,但是進軍的鼓聲仍然沒有停息。卻克說:“我受重傷了!”解張說:“從一開始交戰,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斷箭杆照樣駕車,左邊的車輪被血染得殷紅,哪里敢說受了重傷?您就忍耐它一點吧。 ”鄭丘緩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