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 》绯(fēi)红 标致(zhì) 落地(dì) 不逊(xùn) 诘(jié)责 托(tuó)辞发髻(jì) 解剖(pōu) 倘(tǎng)若 匿(nì)名 驿(yì)站 瞥(piē)见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 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物以稀为贵(wù yǐ xī weí guì) 绯红 发髻 标致 倘若 驿站 舜芦荟 解剖 和蔼 畸形 斥责 不逊匿名 诘责 枪毙 教诲 瞥见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第 1 课 藤野先生 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藤 téng 野 发髻 jì 芦荟 huì 畸 jī 形 和蔼 ǎi 不逊 xùn 诘 jié 责 杳 yǎo 无消息 深恶 wù 痛疾点拨:“畸”不要误读为“qí” ;“恶”是一个多音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烂(màn) 漫 油光可(ji àn) 鉴(nì) 匿名 (piē)瞥见 解(pōu) 剖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写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思想历程,是指弃医从文点拨:(1)(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3) 应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去概括二、重点句子1.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2.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示例:(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点拨:其中“标致”和“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 和藤野先生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教学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智育渗透:通过学习本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美育渗透: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鲁迅先生资料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主要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一、导入新课我们再学习一篇回忆录《藤野先生》这是鲁迅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这篇回忆录与《回忆我的母亲》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文章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二、指导预习1.简介时代背景和藤野先生的有关情况1)这篇散文记叙了 1904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1926 年 8 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20 年后,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在厦门大学写的1926 年,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也是鲁迅先生的思想从进化论向阶级论飞跃的前夕鲁迅后来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这里说“休息”和“准备”,实际上是指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革命道路,总结和解剖自己的思想,准备迎接新的战斗本文既盛赞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也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2)关于鲁迅赴日学医的目的(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3)关于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 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 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 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材开业1945 年 8 月 11 日逝世,终年 72 岁2.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叙事线索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或录音范读,并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生字、词的读音和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三、速度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划分文章段落,提示学生在分段时要抓住叙事线索文章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段)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第二部分(第 4~35 段)写作者在仙台与先生的交往主体部分)第三部分(第 36~38 段)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四、认真读课文,具体分析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教师有感情的地朗读第一部分2)讨论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3)讨论有关句子、词语的意思和预习提示,体会课文的语言4)理解这一部分和写藤野先生的关系,讨论第 3 段的作用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1)快速阅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2)讨论为什么到现在还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地名。
3)结合有关词语和预习提示的理解,讨论如下问题:①仙台的生活条件怎样?鲁迅对此抱什么态度?②仙台医专的职员和先生对鲁迅的态度怎样?表现在什么地方?③鲁迅是怎样理解学校对他的“优待”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3)讨论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写与蘑野先生相处又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4)结合有关词语和预习提示的理解,讨论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的目睹、耳闻,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5)讨论作者的语言中包含了哪些感情,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3、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结合有关词语和句子,体会这一部分语言中所包含的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颂之情,理解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藤野先生的,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哪些具体行动,课文的结尾对深化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五、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 1904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六、总结、扩展课文的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文章写的是作者终身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入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七、作业布置 课后写一篇记叙文,介绍你的一位长辈的经历,动笔之前,要向这位长辈和熟悉他的人了解情况,对材料要精心剪裁;要运用概括介绍和具体叙述相结合的方法,使读者既能了解他的概况,又能具体了解他的主要经历八、小结:本文共有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九、板书设计:本文共有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写的文章有哪些?(学生回忆回答,教师肯定归纳)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 “zhao”,“早晨”的意思,这表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这个集子。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藉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 1902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 1926 年 10 月 12 日鲁迅到日本留学,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进,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 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二、学习指导: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阅读课文可请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但一定要有情感。
还可以用放课文录音的方法进行)教师巡回,学生自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1.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的没有的注释 1)绯红(fei):鲜红 2)宛如:好像 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4)遗民:a 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b 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代的人 c 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mo)生:不熟悉 7)不逊(xu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8)畸(ji)形:不正常的形状 9)匿名(ni):不具名或隐藏赵名 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a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见(pie)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彩(he):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主意 16)发髻(ji):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 a“我”在东京 b“我”在仙台 c“我” 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