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668916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_(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2卷第 1 期 1 99 0年 3 月 营养学报 AC T A NRUIT M NET A SNIIC A V o l . Zi , 越 1 M ar 。 , 19 9 0 推荐内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 ( 19 89年1 0 月2 4日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 ,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以下简称供给量)是作为保证正常人身体健康而提 出的膳食 质量标准 , 供作设计和评价群体膳食的仅据 , 并作为国家和地方制定发 展食品经济计划和指 导食品加工的参考 。 营养素供给量与营养素需要量不 同 。 需要量是指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所需要的数量 , 低于这个数 量将对身体产生不利影

2、响 。 供给量则是在正常生理需要的基 础 上 , 还须考虑群体 中存在的个体差异 , 以确保群体中的绝大多数 人都能得到所需的营养素 。 显然 , 供给量 要 比需要量充裕 。 所以用供给量评价 某群体的膳食质量时 , 如果摄取的营养素乎 均值低于供给量 , 仅表示群体中的一些个体可能有营养素摄入不足 , 相差愈多则摄入不足的 人数比例愈大 。 对于个人而言 , 由于供给量已保 证 绝大多数人的营养需要 , 故极少可能发生 个人的需要超出供给量标准 。 因为供给量高于需要 量 , 在应用 于个人时 , 应该考虑作适 当调 整 。 但是 , 如果个人长期地摄入营养素量过低 , 也将有营养缺乏的危

3、险 。 供给量标明 “ 每日 ” 是为了使用方便 , 并不表示必 须每日按量进食 。 当某日摄食不 足 , 可 以在以后数日的进食中补偿 。 在正常情况下 , 人体有一定的必需营养素的储存 , 能够动用 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 机体也有很好的调节机制和适应能力 , 在短期食物摄入 不足时 , 体 内仍有保存储备 、 减少消耗的本能调节 。 但较长期的摄入不 足 , 必 须耗 尽体内的储存 , 才能 导致营养缺乏病发生 。 制定供给量时考虑到我国的膳食特点 , 即 以谷类食物为主 , 动物食品消费量少 。 有的营 养素吸收利 用低 , 如 铁 , 有的营养素在烹调中极易损失 , 如抗坏血酸;又

4、如蛋白质的质量差 等 。 所以规定的供给量较高 。 实践证 明 , 这些数值是能够达到的 。 有些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不 丰富 , 如钙 、 核黄素 , 规定的供给量已能满足生理需要 , 但不易达到 。 希望在调配膳食时尽 量选取多种食物 , 以求达到供给量标准 。 一 、 能t 人体需要能量 以供代谢 、 生长 、 泌乳 、 维持体温和从事体力活动等的消耗 , 制定能量的 供给量 主要是依据体力劳动的强度 。 对于儿 童 、 青少年 、 孕妇 、 乳母则要保证其生长 、 发育 等的生理需要 。 能量供给量不同于营养素供给量 , 它是根据不同劳动人群和不同年龄人群的平均能量需 要制定的;而营养素供

5、给量则 是不 同人群需要量的高限 , 以保证 绝大多数人的营养需要 。 这 是 因为能量摄入超出身体需要时 , 将以体脂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导致超重或肥胖 。 当摄入的能 量不 足时 , 又将消耗体成分导致消瘦 。 所以体重应是评定膳食能量摄入适当与否的重 要标志 。 在正常情况下 , 人体的能 量需要与其食欲相适应 。 正常食欲得到满足时 , 其能量需要一 般地也可以满足 。 成人 的体重可 以维持不变 , 儿童 、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正常 。 2 营养 学 报 21 卷 (一) 劳动强度由于 现 代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和机械化 、 自动化程度的日益增长 , 确 切地划分劳动强度等级比较 困难 。

6、以下概括地举例说 明某些工作大概属于何级劳动 。 在实际 分 级时 , 还应按当时的具体 情况进行划分 。 极轻劳动 以坐着为主的工作 , 如 办公室工作 、 组装和修理收音机与钟表等工作 , 业余 可有一定 的 文体活动 。 轻劳动 以站着或少量走动为主的工作 , 如店员售货 、 一般实验室操作 、 教员讲课等 。 中等劳动 如学生的日常活动 、 机动车的驾驶 、 电工安装 、 金工切削等 。 重劳动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 、 炼钢 、 舞蹈 、 体育运动等 。 极重劳动 如非机械化的装卸 、 伐木 、 采矿 、 砸石等劳动 。 (二) 生理状况 儿童和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时期 。 身高 、 体重

7、和劳动量皆与日俱增 。 所以能量的供给量 应随之增高才能满足其 生长 发育的需要 。 中年以后 , 基 础代谢率逐渐下降 , 活动量逐渐减 少 , 因而能量供给量应 适 当降低 , 避免发胖 。 孕妇和乳母的能量供给量是在其当时的劳动情况下适 当增加2 0Ok c a l , 以保证 胎儿 的正 常发育 。 乳母所增加的 能量供给是补偿分泌乳汁中的能 量 。 本表列出 1 1 2 岁儿 童的体重是供营养工作者的参考 , 用以评价儿 童的膳食能量摄入是 否适宜 。 (三) 气侯和体型 由于衣着和居住条件的改善 , 一般认为气候对人体能量需要的影响不大;只有在较长时 期地处于寒 冷和酷热气候中才需

8、要作适 当调 整 。 体型不 同的人 , 其基础代谢率不 同 ; 同时 , 活动时相应地要增加(或减少) 其能 量消 耗 。 为了避免超重 (肥胖)或 低重(过瘦)的偏差 , 应以在一定身高时的体重正常与否为准 。 二 、 蛋白质 1985年F AO /WH O /UN U的报告认为 , 成年人不 分男女性别蛋 白质的 需要量为每日每 公斤体重0 . 759 。 这是按优质蛋白质 , 如乳和禽蛋而言的 。 我国膳食以植物为主 , 蛋 白质质 量和消化率稍差 , 故仍规定较高 , 在1 . 0一1 。 29的 范 围 。 如果膳食中由动物食品和大豆提供 的蛋白质达到总摄入蛋白质的 4 0 %以上

9、 , 则蛋白质的供给量可 以减少 。 目前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蛋白质的需要量受劳动强度的影响;但 当膳食 能量摄入增高 时 , 蛋白质的摄入量 必 然增高 。 本表的蛋白质供给量 , 按能 量计算 , 占总能量的n% 14% , 其中儿 童和青少年为1 3% 一 1 4% , 以保证膳食中有充 足的蛋白质供给生长发育的需要 ; 成 年 人为n% 一 1 2 % , 可 以确保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 极重体力劳动者的能量 补充 , 主要来自谷类 食物 , 蛋白质所 占的能量比例相对较低 。 但仍可达到总能量 的n% 。 食物蛋 白质的氨墓酸组成 和人体的蛋白质需要量有密切关系 。 成年人的必需氨墓

10、酸有祯 氨酸 、 蛋氨酸 、 色氛酸 、 苏氨酸 、 亮氨酸 、 异亮氨酸 、 苯丙氨酸 、 顺氨酸等八种 。 对于 婴 儿 , 除上还八种外 , 还 须增加组氨酸 。 现将F AO/ WHO/U NU(1 9 85)提出的资料列入表1 。 1 岁以内婴儿 的蛋白质供给量定为每公斤体重2一g 4 。 以母乳喂养者为每公斤体重 29蛋 白质 , 以牛乳喂养者为3 . 59 , 混合喂养者为49 。 实验证明 , 以优质蛋 白质喂养婴 儿 , 每公 斤体重2 9蛋 白质即可满足婴儿的氨基酸需要 。砚 1 期 中国营养学会 。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的说明 裹 1 不 同年龄者每日每公斤休孟

11、必招橄蓦巨摇要且的估计值( 。幻 级基酸奥儿( 3 4个月) 学 龄前儿童( 2 岁 ) 学龄JL童( 1012 岁 )成年人 1 一 3 4t IQ ,07 6 ,几O 几 山U.1, O U d毖,.呼门比O 27 1 61 051 2510 组氮酸 异亮抓酸 亮氮酸 核组酸 蛋红酸+肮 氮酸 苯丙氮酸 十酷氮酸 苏氮酸 色氛酸 绷组酸 3 0 45 8 1 2. 10 60 27 1 4 1 2 1 3 14 37 12 。 5 27 35 . 已有实脸表明成人也需要组组酸 三 、 碳水化物 、 脂肪和膳食纤维 碳水化物 、 脂肪和蛋 白质是膳食能量的来源 。 我国人民的膳食以谷类为主

12、, 碳 水化物提 供的能量在7 0%以上 。 能量消耗大的人 , 由碳水化物供给的能量可高达8 0 %以上 。 合理的膳 食能量分配 , 除蛋白质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 0% 1 5%外 , 碳水化物的能 量以在6 0 % 7 0%为 宜 , 其余 由脂肪提供 。 脂肪能量不 宜超过3 0% , 以避免食入油 脂过 多 。 膳食脂肪除供给能量 外 , 还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 亚油酸, 并能携带脂溶性维生素 。 一般含有脂肪的食物 , 即 使含量很低 , 都含有必需脂肪 酸 , 因而不易缺乏 。 据估计由亚油酸提供的能量达总能 量 的 1%2% 时 , 即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 膳食纤维是指不

13、能为人体利用的碳水化物 。 是植物食物中的一种成分 。 它 没有营养功 能 , 但研究表明它对人体健康有益 。 它促使排便 。 可使一些有害代谢物较快排出体外 。 但过 多的膳食纤维也将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 四 、 矿物质和微t 元素 (一)钙 此次修钉将成年人 (包括老年前期和老年) 的钙供给量由每日60 0 mg提高到 8 0 Omg 。 根据FA O/WHO196 2 年的报告 , 成年人每日需钙40 0 50Om g 。 我国人民的膳食为 低水平 。 营养调查资料表明 , 成年人 的钙摄入量为5 0 060 0mg 。 鉴 于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的研 究发现 , 骨骼中钙的损失可在40岁或

14、更早即开始发生 。 影响骨质疏松的膳食 因素甚多 , 如钙 、 磷 、 维生素D不足 , 蛋白质 、 植酸 、 纤维食入过多等 。 但高钙摄入的人其骨的密度也高 。 因 之 , 在遂渐进入老年时可延 长骨骼中钙损失的时问 , 而不易发生骨折 。 (二)铁 此次修订提高了少女和成年妇女的铁供给量 。 孕妇和乳母增加 更多 。 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低 。 食物 中含铁化合物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 前者的吸收率约 23% , 后者仅38% 。 我国的膳食中 , 血 红素铁 的含量低 。 估计膳食铁的吸收率约1 0 % 。 成 年男子每日排出约1 。 Omg铁 。 妇女的月经失血 , 按月计算平均每

15、日约损失铁 。 . smg 。 乳汁中 的铁不多 。 平均每日分泌铁0 . 51 。 Omg 。 以铁吸收率1 0 %计 , 成年男子每日需铁1 0m g , 成 年妇女15m g , 乳母2 5m g 。 修订的铁供给量较此值稍高 。 据研究 , 孕妇在妊娠期总共需铁l000m g , 乎均每日3 . smg 。 再加上每日 1 。 。mg的排 出 量 , 共须摄入铁4 0 mg以上 。 美国19 80年的R D A也认为孕妇每日需铁 3 0 6 0 mg 。 在一般膳 营 养 学 报 12卷 食中不可能达到 。 下 , 额外补充铁剂 衰2 产后为了补偿已丢失的铁 , 还应继续补充2 3个月

16、的铁 。 应在医师的指导 , 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 每日膝食中橄t元紊和电解质的安全和适宜的撅入 t ( t ng) 崔用性氟格相 钠 钾抓 委儿 初生一6个月 50 0 。 5一0 . 70 。 5一O 。 70 。 l一0 。 50 。 0 1一O 。 0 40 。 0 3一0 。 06 2 75一 70 0 612个月 0 。 7一l 。 00 。 7一1 。 0 0 。 2一1 。 00 。 0 2一0。0 60。0 4一0 。 08 4 0 0一 12 0 0 儿童 1岁以上0一1 . 5 1。O一1 . 50 . 5一l 。 5 0 . 0 2一0 。 0 80 。 05一0 。 103 25一 9 75 4 50一 13 5 0 600一 18 0 0 5 50一 16 5 0 77 5一 23 2 5 1000一 300 0 500一 1500 nn幼0 0 7 1 52 02 5 4岁以上 。 5一2 。 0 1。5一2 。 01 。 0一2 。 50 . 0 3一0 。 1 20 。 06一0 。 15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