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664401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诗韵文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开题报告双甸镇石甸小学 朱学军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满足人们审美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看,世界文学的发展是从诗歌开始的,人类的童年直接伴随了诗歌的产生。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孔子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诗歌传承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无不充满了诗歌的迷人色彩。如果没有诗歌方面的修养,中国人将无法传承和建立本民族的语言规范,无法推动文明的进程。中国古代文化提倡“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我国古代诗人、词人中很多都

2、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诗文体现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这个民族去传承。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学。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诗歌的教学,专门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推荐了必背的古诗词。古诗词成为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古诗文诵读对于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也开拓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另一空间。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哲理,古诗文诵读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家园,理应让师生一同追寻两千多年的诗教历史,享受诗意的学习的生活,在诗韵书香的浸染中,诗意盎然地栖居在这片广袤的文化沃土

3、。为此,本课题的重点在于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古诗词教学研讨等活动形式开展。本课题研究,立足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农村小学实际,体现学校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体现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二、核心概念界定诗韵校园文化建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旨,以课内外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诗韵激发作为抓手,积极打造诗为品、诗为情、诗为美、诗为味的校园文化特色。这里的“诗韵校园”至少包含三个方面: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

4、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人气质”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质的教师。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营造一种充满诗歌特色、文化气息和审美品位的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充满诗韵、特色活动富有诗意、课堂教学蕴含诗情、师生具有诗人气息。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思路:目标:关注校园文化的构成与实施,探索适合我校“诗韵”特色渗透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策略。内容:拟以诗韵文化研究、课程开发、诗化德育、诗歌创作以及师生思想情

5、操和文化品位的提升等方面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1诗韵文化研究。秉承陶行知先生 “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的思想,开展诗韵校园文化的创建。精心打造诗韵芬芳的校园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诗化教育方式,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使诗韵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2诗韵课程研究。研制以童谣童诗及经典的古诗词等韵文为主要体裁的校本教材,开展诗歌教学实践研究;并以开放式语文课堂为基础领域,向其它学科延伸渗透,开展诗画结合、诗歌结合、诗字结合、诗与行为习惯结合、诗与实践活动结合等方面的教育研究。3诗教育德研究。组织学生通过经典诵读,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

6、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在吟诵的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思路本课题拟将童歌童诗及古诗词与学校诗韵文化特色创建结合起来,通过以诗载道,以诗传情,以诗激发教师的生命价值,以诗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校园处处流淌着诗韵的芬芳,从而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丰润师生的幸福人生,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共享成长。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用古诗文装点校园,形成书香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让老师、学生沉浸于古诗文的意韵之中。这项工程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把校园里的花圃里、过道两旁、走廊里、班级的墙壁上都辅之以名诗佳句,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选择一句古诗词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布置在醒

7、目的地方,让人一步入校园就融入到古诗的韵味之中。第二步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规定学生必背的古诗篇目,编写出各个年级段的“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第三步是建设古诗文化长廊,让学生体味古诗文丰厚的文化内涵。2.开展多采的诵读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专题广播。每周选择一节课余时间,由一位老师负责向学生推荐、介绍一首古诗词,指导学生赏析、阅读、朗诵、背诵,营造氛围;开展古诗文诵读主题队会,可以组织赛诗会、擂台赛、古诗沙龙、古诗新说、古诗书写、古诗新唱、古诗新表演等;定期编印专辑,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3.彰显活动成果。成果展示通过4个平台来实现:校园平台:学校将定期举办“古诗文诵读”文化节,

8、做到首先“特”在校园内;校外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学校对诵读活动整体策划;资料平台:通过录相、光盘、文化墙、书面材料实物、网络展示等组成特色系列资料,并使之成为新教育的特色内容;发展平台:通过诵读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人人有爱好,个个会发展,形成校园文化的特色。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早在千百年前,我国就有前人说过:“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 大序)。国外的教育思想也一脉相承。学校开展诗歌活动能改善繁重而单调的学习压力,赋予学生生命以靓丽而多彩的活力,既有效地提高了左右脑的系统性,

9、也调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人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的课题研究较多,如经典诵读研究、诗歌教学研究、儿童诗教学研究、语文诗意课堂教学研究等。而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综合进行诗韵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课题研究可为诗韵校园文化特色的创建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实例。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过程。在执行预定方案计划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项目,逐项研究实践,积极探寻“诗韵校园”教育 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针对问题不断反思总结,调整研究策略。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课题理论学习。了解分析构建“诗韵校园”、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关先

10、进理论和经验。 经验总结法:通过有目的的分析整理工作,及时把教师实践中好的做法提炼为操作技术,相互学习。 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典型案例、课例、活动资料的搜集,为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实践方向提供翔实的事实材料和科学依据。五、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让师生生活中充满“诗韵”课题组从环境文化抓起,着力打造环境特色。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凸显诗韵特色。2.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诗意”地成长师资强则学校强,建设一支充满诗意、热情、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号召全体教师做受学生欢迎的有文化品位、有“诗韵”的教师。3.丰盈师生人文素养,孕育靓丽的“诗韵”人生定期向学

11、生推荐好诗好书,上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午间诵诗、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快乐赛诗会、读诗汇报会、古诗书法展、古诗小品、“诗韵伴我行”班队活动、“诗韵飘香”儿童诗征文比赛、“名著赏读”等竞赛活动,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享受诗歌的乐趣,受到教育和启迪。成为具有诗人气质的公民,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六、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具体步骤为:第一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论证设计,完成申报工作,拟写实验方案。落实实验人员,明确分工,组织开题。第二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打造诗韵芬芳的校园环境,整合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收集整理编写校本教材石甸小学诗韵文化读本,开展诗韵课程及诗韵德育的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校本教材,学校人文资源开展诗韵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综合研究,形成诗韵校园文化特色。第四阶段:2016年12月,收集和整理实验资料,拟写课题结题报告,申报结题,请有关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