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663952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保健-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1 消化吸收的概念 2.2 消化系统与功能 2.3 营养物质的吸收,2,3,消化系统与营养的关系,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由于分子比较大,必须在消化道内借消化液中所含的酶催化水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肠壁细胞所吸收。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食物残渣的排泄过程是在消化系统内完成的。 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和液体约3000克,每年平均进食量1吨。60吨/一生,4,2.1 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 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进入体内,这种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被机

2、体细胞所利用。 不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粪便),5,食物的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通过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磨碎成为小块,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及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叫化学性消化。 特点:同时进行,相互配合,6,食物消化的过程,从口腔开始:机械性消化为主 从食道进入胃: 从胃进入十二指肠: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从小肠进入大肠:,食物的消化吸收小视频,7,2.2 消化系统与功能,2.2.1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既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

3、和回肠)、大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和肛门 2)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胃腺、小肠腺(存在于消化道的管壁内) 唾液腺、肝、胰腺(存在于消化道内),8,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口腔:牙齿、舌、唾液腺。主要为机械性消化,少量化学消化 咽与食道:食物通道 胃:内有胃液。杀菌、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有胰液、胆汁、小肠液。化学性消化的主要部位。碳水化合物、蛋白与脂肪的分解。 大肠:内有细菌。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对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与脂肪的分解,9,10,消化道涉及的器官,1、口腔 是整个消化道系统的起始部,由上下唇、咽峡、左右颊、硬腭和软腭、口腔底构成近封闭式空间

4、。在口腔空间内有牙、舌,以及液腺的开口。,11,12,消化道涉及的器官,2、咽喉、食道 咽喉是上宽下窄的肌性管道,是食物进入食道和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通路,长约12cm。 在咽喉下面相接的为食道,食道表层有许多粘液分泌腺,所分泌的粘液可以保护食道粘膜。 食管有三个狭窄部,13,3、胃,与食道直接相连接的消化道器官是胃。 胃的形状以及位置不是固定的。 胃体的大部分在机体的左侧肋部,小部分在腹部上边。,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14,胃壁的结构由内向外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在胃粘膜层上有许多皱襞,这些皱襞通过胃体的扩张和收缩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对“反应原料”进行搅拌的

5、作用在粘膜层上,所出现的凹陷部分,是一些腺体,也称为胃腺。,15,16,4、小肠,六腑之一,小肠分为三部分,即与胃的幽门相连接的十二指肠以及空肠和回肠。全部小肠总长约 5m多,其中,十二指肠长约25cm,空肠长约2m,回肠长约3m。小肠呈盘曲状,主要位于腹腔下部。,17,18,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端,构成一个马蹄形状,在其肠内壁有胆总管和胰管的乳头状开口。一般来讲,人体的空肠和回肠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所能够做出的比较,就是空肠比回肠的口径大些,其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的环状皱襞多些。,19,在小肠的内壁,所形成的环状皱襞表面,具有很多的细小突起,被称为肠绒毛。由于这种肠绒毛的存在,结果使

6、得小肠粘膜的总表面积增加了很多。 整个小肠中,其粘膜层具有丰富的肠腺体存在。这些肠腺体可以分泌小肠液。,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20,21,22,5、大肠,大肠直接与小肠的回肠末端相连接,共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个部分,全长大约为 1.5m。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在其下内侧有一蚓状的突起,称为阑尾。阑尾开口于盲肠,下端为游离态。与盲肠相连接的是结肠的升结肠部分。结肠还包括有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其中,乙状结肠部分将直接与直肠相连结。直肠是一上部比较膨大而下部却比较细小的管道,在其接近肛门处的环状光滑面,就是所谓的痔环。,23,24,消化系统,消化道,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

7、腺,唾液腺,肝,胰腺,肠腺,胃腺,分泌唾液,分泌胆汁,分泌胰液,分泌肠液,分泌胃液,消化食物和 吸收营养物质等,25,2.2.2 消化道活动特点,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富于伸展性,如胃,(23倍) 3)有一定紧张性,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4)进行节律性运动。 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26,2.2.3 人体中主要消化液,2.2.3.1 唾液的成分及作用 1)成分: pH6.6-7.1,其中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黏液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无机盐(Na+、K+、Ca2+、Cl-、HCO3-及微量CNS-),另有少量气体如N2

8、、O2和CO2等。正常人日分泌唾液1-1.5L。,2)作用: 湿润与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 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 唾液中粘蛋白可使食物粘合成,便于吞咽; 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27,2.2.3.2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 主要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 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28,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 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 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的作用; 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

9、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2+、Ca2+的吸收; 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29,2)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HCl作用下被激活(最适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 能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水解,形成蛋白胨和蛋白眎。,30,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 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为粘多糖等大分子。 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HCl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HCl和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黏液还

10、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31,2.2.3.3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成分: 深黄绿色液体,为胆盐、胆色素、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及粘蛋白等,无机物除水外,有Na+、K+、Ca2+、HCO3-。胆汁pH7.4左右。 一般认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32,胆汁的作用: 激活脂肪酶; 为脂肪的乳化剂; 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水溶性复合物,促进了脂肪的吸收; 通过促进脂肪的吸收,间接帮助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3,2.2.3.4 胰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 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 主成分有NaHCO3和各种消化酶(胰淀

11、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34,胰液的作用: 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胰液含大量NaHCO3能中和由胃进入小肠的盐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肠内消化酶的作用。 有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35,2.2.3.5 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 pH7.6,呈弱碱性。 成人分泌1-3L/d。 小肠中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氨基肽酶、-淀粉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等),此外还常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 作用: 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质。 如蔗糖酶分解GF;麦芽糖酶分解麦芽糖;乳糖酶分解乳糖。,36,2.2.3.6 大肠液的成分及作

12、用,成分: 分泌少量碱性液体,pH8.3-8.4; 主成分为黏液蛋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 作用: 含酶很少,没有明显的消化作用。大肠内容物主要受细菌的分解作用。 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蛋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 正常情况下,机体一方面通过肝脏对这些毒物进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大肠将这些毒物排出体外。 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生理意义。,37,消化道主要酶类(1),来源 酶 前体物 致活物 底物 终产物 唾液 唾液淀粉酶 淀粉 糊精、麦芽糖 胃液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 盐酸 蛋白质 肽

13、 胃液 凝乳酶 凝乳酶原 盐酸 乳中酪蛋白 凝结乳 胰液 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蛋白质 肽 胰液 糜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蛋白质 肽 胰液 羧肽酶 羧肽酶原 胰蛋白酶 肽 氨基酸、小肽 胰液 氨基肽酶 氨基肽酶原辣 肽 氨基酸,38,消化道主要酶类(2),来源 酶 底物 终产物 胰液 胰脂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胰液 胰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胰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胰液 胰淀粉酶 淀粉 糊精、麦芽糖 胰液 胰核酸酶 核酸 核苷酸 肠液 氨基肽酶 肽 氨基酸 肠液 双肽酶 肽 氨基酸 肠液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肠液 乳糖酶 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 肠液 蔗糖酶

14、蔗糖 葡萄糖、果糖 肠液 核酸酶 核酸 核苷酸 肠液 核苷酸酶 核酸 核苷、磷酸,39,营养物质的消化,40,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41,2.3 营养物质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小分子物质 小肠壁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血液中 肝脏 (暂贮、转化) 心脏 经血液循环 全身各组织利用 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42,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小肠长(全长5-7米),小肠内壁上有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43,小肠的皱折、绒毛及微绒毛模式图,肠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绒毛和微绒毛; 绒毛为小肠粘膜的微小突出结构,长度为0.51.5mm,密度约为10

15、40个/mm2; 绒毛上再分布微绒毛; 总吸收面积可达200400m2。,44,45,营养物质的吸收,46,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47,吸收原理,1)被动转运: 包括滤过、扩散和渗透等作用。 滤过:靠膜两边的流体压力差,如肠腔内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压时,水分或其它物质可借压力差滤入毛细血管内。 扩散:被动扩散与易化扩散。与细胞膜内外的浓度有关。 渗透:则有赖于半透膜两边存在的压力差,水分从渗透压低的一侧进入渗透压较高一侧。,48,2)主动转运:,有些营养物质可由浓度较低的一侧穿过膜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 需耗能量及载体协助; 物质主动转运中的载体是一种脂蛋白,它具高度特异性; 载体转运物质时的能量来自ATP。,49,3)胞饮作用:,一种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将物质摄取到细胞内的过程。 可使细胞吸收某些完整的脂类和蛋白质。 也是新生儿从初乳中吸收抗体的方式。 这种未经消化的蛋白进入体内可能是某些人食物过敏的原因。,50,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