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6年最新国培总结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65995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16年最新国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16年最新国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16年最新国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16年最新国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16年最新国培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16 年最新国培总结 工作总结 学习总结 16 年最新国培总结16 年最新国培总结教育技术,对我来说,以前总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自从今年参加了培训,让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培训已经结束,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我有过迷茫,也有过喜悦,更多的是收获。 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认真严肃的备课态度 ;在教育技术培训的每节课上,学习氛围是宽松的,课堂讨论是活跃的,互动互助式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在这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的背后,实际上蕴涵着主讲老师认真严肃的备课态度。总之,对我来说,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在思维和高度上都带给我非同

2、一般的震撼。 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 我更深深的体会到:1、提高了认识 十个模块的培训让我感觉到:要转变教师的角色。 师说中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这一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 传道、解惑 好理解,关键是 授业 ,怎样 授业 呢? 规划主体单元 模块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 陈述 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 原始情境 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2 - 2 -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

3、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 教育技术 也有了新的认识, 现代教育不再是某一学科的教育,而是各学科齐头并进,真正做到全面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

4、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这八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集中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 3 - 3 -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

5、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通过培训,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使我懂得要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的感觉。短暂的几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我的确收获颇丰,在这里,我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感谢一直辛苦陪伴我们的主讲老师,感谢各位学友的相互帮助,是你们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新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