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6648490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三台县太林学校 袁光德 13778079517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在阐述了家校合作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家校合作目前存在的现状,探讨了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的有利手段及策略,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家校合作 差异互补 全面发展儿童身心教育是奠定一生的基础,其影响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已经将保障和促进儿童发展列为涉及提高人口素质、发展人力资源、增强国力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例如好奇心在一个人的求知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好奇心”是在小学阶段时培养出来的,是

2、小学老师和环境塑成的,定型以后很难改变。一、家庭与学校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各自的作用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面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而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一)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一切活动都服从于教育工作,为培养、造就人才服务。除此之外,教师都是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3、能力的专职教育工作者。他们能够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上,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而家长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职业培训,缺乏教育理论修养,对教育工作不太熟悉。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教育子女只能在工作和劳动之余进行,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二)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和配合作用教育是社会现象,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和不可缺少,也决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德育,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仅有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它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的优势

4、与特点,决定了它的地位。家庭教育最具针对性。家长与子女接触最多,了解最细,更能做到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家庭教育也是最富灵活性的教育,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方式方法也比较灵活,容易被子女所接受。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配合学校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人才。父母应当支持学校,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健康成长。二、学校与家庭合作的现状分析(一) 家校合作出效果1家校合作促进信息及时交流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而家庭教育也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这样教师能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而作为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这样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才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互补

5、愈显得重要。2家校合作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3. 家校合作能更好的服务与学生学校可以利用家长等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 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服务与学生。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家长的职业是孩子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并能为学校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二)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偏差虽然家校合作有那么多的优势,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1 家校合作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培养教育好孩子是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不

6、是简单地把教育的责任推给某一方。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许多家庭将子女的教育责任一股脑儿全推向学校,学校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多重压力,而教师也会因学生不文明的表现、学业成绩不佳将责任归咎于家庭。 2 家校合作行为不够协调告状式家访不受欢迎。家访,是把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结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做个别学生、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家访能拉近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及时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家访对于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好学生、教育好学生起着重要作用。3 家校合作缺乏整体计划家校合作是需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年级却在实施过程

7、中显得随意性太强,认为有必要召开家长会了,就随意召开,没有一个计划的整体性,家校合作的计划性不强。三、学校与家庭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策略家长与学校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怎样合作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一)更新家校合作观念新时期的家长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学校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家长也是绝不能缺位的,特别是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更需家长身体力行的熏陶与培养。比如学会与孩子平等相处,关心孩子健康成长,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多用赏识、鼓励法耐心教导用心培养快乐成长的下一代等。培养教育好孩子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构建家校合作的育人体系。(二)营造家校合作的温馨氛围1

8、与家长平等互动、合作友善教师在家访时,应采用平等互动、合作友善的态度,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苦口婆心,从内心接受教师,更为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使教育得到最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使家访工作顺利进行,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创建温馨氛围,提高育人效率动一番脑筋,化一分心思,可以把家长会的传统通知改革一下,把冷冰冰的通知改为热情洋溢的配有精美插图的温馨的邀请函,温暖家长们的心,使家长们感受到自己也是德育工作者,是参与教育学生的一份子,是和老师一起商讨教育大计,积极性也就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要和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使学生的成才而齐心协力。(三)制订

9、家校合作整体计划1落实家校合作整体计划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起到主导作用。如何与家长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第一步应由学校迈出,要制定具体的合作的计划、日程、活动方案等,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校对家长要进行引导,帮助家长懂得教育、参与教育,让家长真正介入教育的合作之中。2参与活动,体现合作动态为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在校分阶段的学习成长的动态,学校可以坚持办好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但了解了孩子的表现,更加深了对教师的信任,缩短了家校间的距离。家长开放日又是展示能力的大好时间。及时纠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成功的举办家长学校,就是为了提高家长的素

10、质,改进家长的家教方法,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一条相互沟通的桥梁。3建立更便捷的沟通机制(1)建立“家校互动” 平台日前上海市的中小学已开通了一项方便学生、家长与老师网上互动的“家校互动”平台。它利用互联网,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免费提供便捷沟通的一个信息平台。 (2)建立“家校联系本”学生在每天的家校联系本上除了可记录当天的作业外,还可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填写,以最方便、快捷、透明的方式,使老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充分交流信息,形成学校家庭教育互动,为及时有效地教育孩子打下基础。(3)建立“家校联系信箱”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每学期都要面向家长征询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随时接

11、受他们的监督,学校在大门外建立 “家校联系信箱”,便于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反映,以便及时地对信箱内容做到快速、有效地解决,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新生入学时我们可给每个新生建一个个人成长记录袋,老师、家长将学生平时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人生成长的足迹记入袋中,帮助孩子对自己的各方面进行回顾、总结,使自己各方面能全面和谐发展。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要提出整合性家校合作观念,以较新而全面的角度理解各种合作的意义和可能性,相信对将来的发展和实践会有些参考价值。家校合作的道路漫长而道

12、远,需要广大的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诚如教育家卡尔威特所言:“无疑地,当你和家长们密切合作时,必须付出代价。你要去适应每个人的想法,有时会较快,而有时又比你所想的进行缓慢,但共同合作的好处是独力行事所不曾有的,老师会有收获,父母有所得,而孩子则是真正的赢家。” 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因此,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各自优势,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衷心祝愿家校携手合作能更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和谐与发展。参考文献:1 关承华.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3212 雪明、庞忆华、容家驹. 家庭与学校合作研究报告撮要、研究结果及建议.香港:香港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1994.343 英梅森. 为了孩子的缘故.英国: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丛书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1.148-171 4 美 安吉娜朱德尔顿,.不要为孩子烦恼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 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