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647567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农业剖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概览,必修二概览,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基本线索,纵向线索,必修二概览,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横向线索,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基本线索,专题线索,专题一 古

2、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构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阻碍,专题概览,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方式,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一种农业经济模式。,经济,大国小农,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探讨,大国出小农,大国何时出小农,“古之人民皆食禽 兽肉。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禽兽 不足,于是神农 因天之时,分地 之利,耒(li) 耜(s),教民农耕。” 成为农业的始祖。 白虎通卷二,耒耜,古代农业的发展,起源,大国出小农,大国何时出小农,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碳化的稻

3、谷,碳化了的粟和菜籽,北粟南稻,古代农业的发展,大国出小农,大国何时出小农,黍,稷,粟,麦,稻,古代农业的发展,五谷,丰登,大国出小农,大国何时出小农,猪,马,牛,羊,鸡,狗,古代农业的发展,六畜兴旺,大国出小农,大国何时出小农,刀耕火种,由于刀耕火种农业耕作技术原始落后,所以在生产中普遍存在互相协作的组织。这种协作盛行于同一氏族或同一家族之间。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粗放型农业,原始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大国出小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由于生产力发展,生产组织形式由集体耕作向一家一户发展,小农经济开始出现。,大国何

4、时出小农,发展阶段,精细型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大国出小农,大国何时出小农,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粗放型农业,原始社会,时间,类型,方式,形式,集体耕作,春秋战国,精细型农业,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汉代,铁犁牛耕普及全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井田制,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实质: 是一种以国有

5、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形成: 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瓦解: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羊传,井田制,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 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加速井田制瓦解,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 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 私有制。战国以来主要有三种土地所有形式: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秦

6、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约20666.667平方米)” 汉书食货志,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也称“二牛三夫”耕作法。耕作时,两牛相距约七八尺,中间横抬一“杠”,“杠”后接续辕犁。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西汉:二牛抬杠(耦犁),农耕工具的进步,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耧(lu)也叫“耧车、“耧犁”、“耙耧”。旧时汉族农具名。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农耕工具的进步,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东汉

7、: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农耕工具的进步,大国出小农,大国何以出小农,小农经济,时间: 春秋战国 条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大国出小农,大国小农的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基本模式,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大国保小农,大国为何保小农,秦汉至清自然灾害统计表,大禹是黄帝的后 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 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 负责治水。面对滔滔洪水,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 取教训,改变了“堵”的

8、 办法,率领民众对洪水进 行疏导,大禹为了治理洪 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 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水利工程建设,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汉书沟洫志,水利工程建设,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水利工程建设,都江堰,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使成都平原

9、成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李冰父子,水利工程建设,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水利工程建设,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又名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至今仍在我国新疆等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坎儿井由竖井、

10、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灌溉工具的改进,立井水车 (隋唐五代),高转筒车(唐),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灌溉工具的改进,风力水车(明清),水转翻车(宋),大国保小农,大国何以保小农,木、石农具,铁制农具,人力,畜力,自然力,农具材料:,农具种类:,单一,多样,动力变化:,农具变化趋势,小农叛大国,小农为何叛大国,大泽乡起义,黄巾军起义,小农叛大国,小农为何叛大国

11、,原因,安史之乱后,均田制既坏,土地兼并再无限制。“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陆宣公集 (1)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柘:是一种树;苗:一种附加税) 全唐诗 (2)繁重的赋税与徭役,小农叛大国,徭役 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田 赋,地租,土地兼并,沦为,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农民起义,要求均平,大国小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农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

12、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大国小农,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 (分散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个体间少有交往合作。 (稳定性、封闭性) 3、简单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生产技术和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落后性) 4、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脆弱性),小农经济的特点,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要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小结,耕作方式:,经营模式:,土地制度:,经济类型:,谢谢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