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老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64565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教案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说木叶教案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说木叶教案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说木叶教案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说木叶教案老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木叶教案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教案老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说木叶导学案主备人:王卫红 审核人:李佰辩 苗换娣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树叶”与“木叶” 、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举一反三学习课时两课时

2、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2、学会划分章结构。 (重点)3、学会概括咬文嚼字的文学现象。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介绍及解题(一)知识链接 1、林庚(1910 年 2 月 22 日2006 年 10 月 4 日) ,字静希。1910 年 2 月 22 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 ,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 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 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 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 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 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

3、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 ,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 2、释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 ;“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木叶”即“树叶” ,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 、 “树叶”与“木叶” 、 “木叶”与“落

4、叶” 、 “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2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三、预习检测1、识读字音 征戍( ) 橘颂( ) 招徕( ) 涔阳( ) 陇首( ) 得鱼忘筌( ) 寒砧( ) 桅杆( ) 秋风袅袅( ) 窸窣( ) 迢远( ) 灼灼其华( ) 亭皋( ) 门栓( ) 翩翩起舞(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袅袅: 洗练: 传诵: 传颂: 不落于言筌: 四、自学指导1、速读课文,用笔划出各段中心句。2.根据各段中心句划分文

5、章结构。3.速读 13 段,划出每段咬文嚼字的文学现象。五、独立学习1、阅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的现象 第二部分:(4-5)段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第三部分:( 7 )段 总结“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差别一字千里。 2、阅读 1-3 段,思考: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落叶 ”却无人过问。六、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独学中遇到的问题。 (组内初探)2、各组六号展示独学、合学中的经验分享或疑难问题。 (全班共探)七、小结反思小结:说木

6、叶是咬文嚼字的范例。 咬文嚼字告诉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句式” 、 “繁简”和“字眼”等方面要抱着严谨的态度。树,是我们常见的客观事物,它有自己的形状,有颜色等属性,但当诗人把它写进作品就需要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志趣,那么树就不再是物象,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绪,经过情感提炼和艺术创造,于是选择“木” 。我们在诗歌鉴赏中要非常注意对意象的细细体会反思: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何收获?八、堂清检测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袅袅() 冉冉() 窸窣() 场合()B 褒贬() 广袤() 潜伏() 编纂()C漂泊() 血泊() 传诵() 垄断()D桅杆() 危害() 砧板() 皎洁(

7、)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绵密 锦绣 灼热 拙壮B干燥 急躁 砧木 纱绽C锤炼 白练 辨析 辩护D萧瑟 肃杀 漂缈 飘零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的形象。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A启示 钟爱 奥秘B启发 钟爱 奥妙C启发 喜爱 奥秘D启示 喜爱 奥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唯其因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木叶”和“树叶”有了这么大的差别。B姚雪垠同志的宏

8、伟创作计划及其老当益壮、埋头苦干的精神,使与会者无不受到教育和鼓舞。C在对这些问题作了一定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D宁可将可写长篇的材料缩成短篇,绝不可将短篇的材料拉成长篇。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诗歌另有一套属于诗歌王国

9、的语言,那是对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加以改造使之变了形的。_。读者也已习惯用超常的眼光去读诗,心理上有了相应的准备。所以在其他文体里不允许出现的句子,却可以成为诗中之佳句。A诗歌既遵循语言规范,又自有其超常的语言规范,或者说时时要超出语言规范B诗歌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超出这规范,或者说自有其超常的规范C诗歌虽然时时超出语言规范,但又遵循这一规范,可以说自有超常的规范D诗歌自有其超常的规范,它尽管时时超出语言规范,但又遵循这一规范参考答案:1B(纂读) 2C(A拙茁;B绽锭;D漂缥) 3B4D5B6B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树叶”与“木叶”

10、、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重点)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难点)一、情境导入二、自学指导:1、速读 45 段,用笔划出各段“木”的艺术特征。2、结合独学中第二题速读第四段。3、结合独学中第三题速读第六段,将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颜色、触觉、意味划在书上。二、独立学习阅读 4-6 段,思考:51、概括“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明确:第一,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二, “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2、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析得出了“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的?明确:通过分析吴均和曹植诗中“高树”和“

11、高木”这两个意象。 “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 “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 “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3、 “树叶”与“木叶” 、 “落叶”与“落木”的在颜色、触觉和意味上的区别有哪些?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补充: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三、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独学中遇到的问题。

12、 (组内初探)2、各组五号展示独学、合学中的经验分享或疑难问题。 (全班共探)四、小结反思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典诗歌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蒙娜丽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反思: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何收获?五、堂清检测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梅花试分析三首诗词的各自境界和其中“梅”这个意象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情感色彩。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

13、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6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不畏艰难困苦,表达了传统的文化意象(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晓)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六、延伸与拓展解释分析什么是“意象” ,在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些

14、意象在诗人们长期的创作与发展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意象具有此类现象。月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含义:思乡朝露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赠 白 马 王 彪 人 生 处 一 世 , 去 若 朝 露 晞 。 年 在 桑 榆 间 , 影 响 不 能 追 。含 义 : 光 阴 易 逝柳 诗 经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含义:表示离别,依依不舍本文涉及到的诗句1、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