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6645418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动控制原理2-1 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用来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2-2 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2-3 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在非线性曲线(方程)中的某一个工作点附近,取工作点的一阶导数,作为直线的斜率,来线性化非线性曲线的方法。2-4 什么是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2、。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当初始条件为零。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致。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2传递函数是一种有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4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2-5 列写出传递函数三种常用的表达形式。并说明什么是系统的阶数、零点、极点和放大倍数。 其中 其中传递函数分母S的最高阶次即为系统的阶数,为系统的零点,为系统的极点。为传递函数

3、的放大倍数,为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放大倍数。2-6 自动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环节?它们的传递函数是什么样的?1比例环节2惯性环节3积分环节4微分环节5振荡环节6时滞环节2-7 二阶系统是一个振荡环节,这种说法对么?为什么?当阻尼比时是一个振荡环节,否则不是一个振荡环节。2-8 什么是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它等效变换的原则是什么?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有哪几种典型的连接?将它们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列写出典型连接的传递函数。2-9 什么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什么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当给定量和扰动量同时作用于系统时,如何计算系统的输出量?答: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前向通路传递函数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之积。 系统

4、的闭环传递函数为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 当给定量和扰动量同时作用于系统时,通过叠加原理计算系统的输出量。2-10 列写出梅逊增益公式的表达形式,并对公式中的符号进行简要说明。2-11 对于一个确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形式都将是唯一的。这种说法对么吗?为什么?答:不对。2-12 试比较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特点于适用范围。列出求系统传递函数的几种方法。2-13 试求出图P2-1中各电路的传递函数W(s)=Uc(s)/Ur(s)。解:(a)解法1:首先将上图转换为复阻抗图,由欧姆定律得:I(s)=(Ur-Uc)/(R+Ls)由此得结构图:U

5、c=I(s)(1/Cs)由此得结构图:整个系统结构图如下:根据系统结构图可以求得传递函数为:WB(s)=Uc/Ur=1/(R+Ls)(1/Cs)/ 1+1/(R+Ls)(1/Cs) =1/LCs2+RCs+1=1/TLTCs2+TCs+1其中:TL=L/R; TC=RC解法2:由复阻抗图得到: 所以:解:(b)解法1:首先将上图转换为复阻抗图,根据电路分流公式如下: 同理: 其中: 代入中,则所以:解法2:首先将上图转换为复阻抗图(如解法1图)画出其结构图如下:化简上面的结构图如下:应用梅逊增益公式:其中:、所以、所以:解:(c) 解法与(b)相同,只是参数不同。2-14 试求出图P2-2中各

6、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W(s)=Uc(s)/Ur(s)。解:(a) 其中: 其中:、所以:解:(b)如图:将滑动电阻分为和,其中所以:解:(c)解法与(b)相同。2-15 求图P2-3所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1)求图(a)的 (2)求图(b)的(3)求图(c)的 (4)求图(c)的2-16如图P2-4所示为一个带阻尼的质量弹簧系统,求其数学模型。2-17 图P2-4所示为一齿轮传动系统。设此机构无间隙、无变形。(1)列出以力矩Mr为输入量,转角为输出量的运动方程式,并求其传递函数。(2)列出以力矩Mr为输入量,转角为输出量的运动方程式,并求出其传递函数。2-18 图P2-6所示为一磁场控制

7、的直流电动机。设工作时电枢电流不变,控制电压加在励磁绕组上,输出为电机位移,求传递函数。2-19图P2-7所示为一用作放大器的直流发电机,原电机以恒定转速运行。试确定传递函数,假设不计发电机的电枢电感和电阻。2-20 图P2-8所示为串联液位系统,求其数学模型。2-21 一台生产过程设备是由液容为C1和C2的两个液箱组成,如图P2-9所示。图中为稳态液体流量,q1为液箱1输入流量对稳态值得微小变化,q2为液箱1到液箱2流量对稳态值得微小变化,q3为液箱2输出流量对稳态值得微小变化,为液箱1的稳态液面高度(m),h1为液箱1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为液箱2的稳态液面高度(m),h2

8、为液箱2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R1为液箱1输出管的液阻,R2为液箱2输出管的液阻。(1)试确定以为输入量、为输出量时该液面系统的传递函数;(2)试确定以为输入,以为输出时该液面系统的传递函数。(提示:流量(Q)=液高(H)/液阻(R),液箱的液容等于液箱的截面面积,液阻(R)=液面差变化(h)/流量变化(q)。)2-22 图P2-10所示为一个电加热器的示意图。该加热器的输入量为加热电压u1,输出量为加热器内的温度T0,qi为加到加热器的热量,q0为加热器向外散发的热量,Ti为加热器周围的温度。设加热器的热阻和热容已知,试求加热器的传递函数。2-23热交换器如图P2-11所示,利

9、用夹套中的蒸汽加热罐中的热体。设夹套中的蒸汽的温度为Ti;输入到罐中热体的流量为Q1,温度为T1;由罐内输出的热体的流量为Q2,温度为T2;罐内液体的体积为V,温度为T0(由于有搅拌作用,可以认为罐内液体的温度是均匀的),并且假设T2=T0,Q2=Q1=Q(Q为液体的流量)。求当以夹套蒸汽温度的变化为输入量、以流出液体的温度变化为输出量时系统的传递函数(设流入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2-24 已知一系列由如下方程组成,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解:由以上四个方程式,可以得到以下四个子结构图1X1(s)=Xr(s)W1(s)- W1(s) W7(s)- W8(s)Xc(s)2.X2(s

10、)= W2(s) X1(s)- W6(s)X3(s)3.X3(s)= X2(s)- Xc(s)W5(s) W3(s)4.Xc(s)=W4(s)X3(s)将以上四个子框图按相同的信号线依次相连,可以得到整个系统的框图如下:利用梅逊公式可以求出闭环传递函数为:L11=W1(s) W2(s) W3(s) W4(s) W7(s)- W8(s)L12=W3(s) W4(s) W5(s)L13=W2(s) W3(s) W6(s)L2=0T1= W1(s)W2(s) W3(s) W4(s) 1=1 =1+ W1(s) W2(s) W3(s) W4(s) W7(s)- W8(s)+ W3(s) W4(s) W

11、5(s)+ W2(s) W3(s) W6(s)2-25 试分别化简图P2-12和图P2-13所示结构图,并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解:化简图P2-12如下:继续化简如下:所以:解:化简图P2-12如下:进一步化简如下:所以:2-26 求如图P2-14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解:1求W1(s)=Xc(s)/Xr(s)的等效电路如下(主要利用线性电路叠加原理,令Xd=0)上图可以化简为下图由此得到传递函数为:W1(s)=Xc(s)/Xr(s)=W1W2/1-W2H2+W1W2H32. 应用梅逊增益公式:其中:,,所以:2-27 求如图P2-15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应用梅逊增益公式:其中:,所以:2-28

12、 求如图P2-16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将上述电路用复阻抗表示后,利用运算放大器反向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即可求解如下:由上图可以求出:U1(s)=Z1/R0(Ur(s)+Uc(s)U2(s)=U1(s)/R2C2sUc(s)=R4/R3U2(s)根据以上三式可以得出系统结构图如下:其中:Z1=R1/(1/C1s)=R1/T1s+1 T1=R1C1令:R2C2=T2 R1/R0=K10 R4/R3=K43得到传递函数为:WB(s)=Ur/Uc=K10K43/T2s(T1s+1)+ K10K432-29 图P2-17所示为一位置随动系统,如果电机电枢电感很小可忽略不计,并且不计系统的负载和黏

13、性摩擦,设,其中、分别为位置给定电位计及反馈电位计的转角,减速器的各齿轮的齿数以Ni表示之。试绘制系统的结构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2-30 画出图P2-18所示结构图的信号流图,用梅逊增益公式来求传递函数,。解:应用梅逊增益公式:其中:, ,所以:其中:, ,所以:2-31 画出图P2-19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分别求出两个系统的传递函数,。3-1 控制系统的时域如何定义?3-2 系统的动态过程与系统的极点有什么对应关系?3-3 系统的时间常数对其动态过程有何影响?3-4 提高系统的阻尼比对系统有什么影响?3-5 什么是主导极点? 主导极点在系统分析中起什么作用?3-6 系统的稳定的条件是什么?3-7 系统的稳定性与什么有关?3-8 系统的稳态误差与哪些因素有关?3-9 如何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3-10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 (1)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性能指标 (2) 输入量xr(t)= t 时,系统的输出响应; (3) 输入量xr (t) 为单位脉冲函数时,系统的输出响应。解:(1) 比较系数:得到 , 其中: 所以 其中: 所以解(2)输入量xr(t)= t时,这时;,应用部分分式法通过比较系数得到:,,所以:所以: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