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61252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复习资料肇西整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题材料 1马克思说:“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 卷第 3 页材料 2 马克思说 :“科学是一种生 产力”,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第 211页 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74 页材料 3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 50%,平均增产 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 计增产 稻谷 3500 亿公斤,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摘自人民

2、日报2008 年 2 月 20 日材料 4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走科技先导型、 资 源节约型、清 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 经济发展之路,不 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 实现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循环利用,改变我省资源保证程度低、环境容量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产业层次和经济质量,从而 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摘自求是杂志 2010 年第 13 期材料 5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他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

3、益;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 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编者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摘自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05 年 3月 5 日请回答:1、结合材料 1,简要分析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 革命家”的作用。2、分析材料 2 和 3,从理论的继承、发展以及理论与 实践的关系角度,说明邓小平的论断与马克思的观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观点与袁隆平实践的关系。3、

4、分析材料 4、5,结合科学发展观, 简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与高科技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1、马克思认为,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比社会革命家的作用大的多。它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也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是“ 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2、邓小平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袁隆平的实践充分说明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正确性。科学技术通 过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力和生产管理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在生产力 发展中越来越起着决

5、定的作用。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在我国,只有 发展高科技,才能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的产值质量,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大气污染和生活垃圾,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 判断题1.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1)这是旧哲学在

6、哲学对象和内容上的观点。旧哲学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代替具体科学。(3 )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会以主观判断代替客观真实联系,阻碍具体科学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统治,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2.答:错。(1)“信”“诚”属于主观意识和态度,灵不灵则属于客观

7、现实结果。意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灵才能引起信。这种说法颠倒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也颠倒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真理具有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以主观的信、诚为标准。(3)真理具有普遍性,这种观点把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东西归结为他们不信与不诚,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否定了真理的客检验性,是反科学的方法3.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答:错。(1)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而形成的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2)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3) 市

8、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首先,生产价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其次,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先于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再次,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从整个社会看,剩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总量是一致的;商品价值总量和生产价格总量也是一致的;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4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答:对。(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2)任何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

9、为它们都具有价值。(3) 不同商品价值量的比较,实际上是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量的比较。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5、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答: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唯意志论,又

10、反对宿命论。 6、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答:对。(1)这是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观点,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判断。(2)社会历史是个人活动构成的,无数个人活动的总和(合力)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个人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范围有程度上的不同。(3)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7、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答:错。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这是因为:1)工人和资本家在市场上发生交换关系时,工人没有进行劳动,不能把劳动当作商品出卖。2)商品价值是劳动决定的,说劳动是商品,劳动价值由劳动决定,等于

11、同义反复,毫无意义。3)如果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但客观经济规律是不能否定的。 8、答:对。1)垄断利润的存在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它归根结底来自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价值。2)垄断利润主要来自:垄断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其他企业和其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其他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价值;利用政权力量进行再分配的国民收入。选择题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 1 分,共 20 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12、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4.无产阶级的

13、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

14、,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

15、点 1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14.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

16、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6.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