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60474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1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A】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A】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B】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B】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也是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D】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7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A】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般和个别

3、的关系界定的 【A】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 D可知性 【B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D】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种观点说明了A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间和室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间和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形式 【C】12.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A人的活动 B

4、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C 】13.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A】1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种观点A深刻地揭示了联系的条件性,属于辩证法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C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D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 【B】1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

5、程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1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该诗启发我们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 【A】1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扬弃” B斗争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 【C 】1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C和谐包含着矛盾 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 【C】19.在我

6、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分清主次。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D】20.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C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D】21 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

7、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 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2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A客观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C具体分析法 D调查研究法 【B 】23.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也兢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重视量的积累 【C 】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苟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A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B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C不断发生量变的过程D波浪式发展的过程 【B】25.下列关于抽象与具体思维方法的描述,

8、错误的有A感性中的具体是人们认识和思维的起点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从抽象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的具体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以具体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的运行过程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 【B】26.下列命题中反映规律客观性的有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27.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种观点表明A意识具有能动性B人在实践中可任意获得自己想得到的成果 C劳动可以创

9、造一切D它是一种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A】28.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表明意识具有A绝对性 B无限性C创造性 D永恒性 【C】29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实践A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30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 “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表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

10、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A】3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

11、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33.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A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B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C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D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B】3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D】35.真理的一元性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 B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C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 【B 】 3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

12、的主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3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这表明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 【A】3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 ,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子这一点。 ”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

13、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B】39.“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这表明A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D】40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

14、围内才有意义” ,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B】41.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C辩证性 D主体能动性 【A】42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B】4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A】4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B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

15、作用C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制约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C】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的根本因素B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的基本因素C决定社会进化的速度的基本条件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46.“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D】47.在世界历史上,19 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社会意识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一致的C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D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48 “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 ”下列说法中,无法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49.“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