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6604155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一 生活离不开农业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栏题一:识五谷,知农业 栏题二:衣食住行与农业教学目标:1 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认识五谷,初步了解“五谷”等农作物及其特征,知道什么是“农业”。2 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3 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4 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尊重农民的情感。教学重点:1 认识五谷,知道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和副业等2 懂得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道理,认识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1感受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具准备:1、

2、教师准备:(1)准备五谷食物或图片以及一日三餐的图片(2)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和生活用品与农业有关的资料。(3)调查了解本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学习探究农业与人们生活、生产及其发展的关系,并收集有关事例与资料。2、学生准备:(1)收集五谷等农作物和家乡农业生产的一些资料(2)观察记录自己家庭一日生活所吃的食物,了解它与农业的关系。(3)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农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收集典型事例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讲述导入,识五谷,知农业1 导入:俗语道: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一日三餐,我们吃的饭菜来源于农业,可见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主题

3、一生活离不开农业。(板书课题)2 探访先农坛。过渡语: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千百年来,人们对农业生产有着特殊的感情。(1) 出示先农坛的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北京的哪一景点吗? 请你简要介绍一下。(2) 小结: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和举行亲耕的地方,贵为一朝天子,却要亲自祭祀先农并亲自进行农耕,由此你能感受到什么?(对农业的重视)3 初识五谷(1)猜一猜谜语中说到的是哪一种农作物?谈谈你对这一农作物的了解?(玉米) (小麦) (大豆) (高粱) (水稻)(2) 小结: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五谷”。(3) 历史上的“五谷”又是指什么呢?(见4页链接内容)小结:随着社会

4、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现在人们通常把“五谷”作为粮食作物的总称,不单单指五种农作物了,也有人称其为“五谷杂粮”。(4) 除了“五谷”以外说一说,你对农业还有哪些了解? 4知农业(1)讲述什么是农业?讲述:农业是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部门。像饲养家禽鸡、鸭、鹅等,饲养家畜猪、马、牛、羊等;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另外,渔业(水产品)、林业、畜牧业等都属于农业的范畴。(2)介绍你了解到的家乡农业生产状况。二、 结合学生的生活,探寻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1、 过渡语: 每个人的一日三餐都要吃饭,你知道餐桌上的食物与农业有什么关系?2、 课前调查:(1)我家某一天一日三餐的食谱(2)一日三

5、餐与农业一日三餐的食物食物的来源与农业的关系3课上交流课前调查内容4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出行的交通工具与农业有关吗?请你说一说?5组内游戏:每组一套卡片(涉及衣食住行用的各种物品),每人抽出任意一张,并说一说与农业的联系。6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农业会怎样?7小结:农业是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 居所、出行等生活的基本问题。作业布置:想一想:各行各业与农业有关系吗?板书设计:生活离不开农业 住食离不了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主题三:各行各业与农业教学目标:1 通过了解衣服、家具、食品的加工生产成为产品的过程,知道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2 学生利用收集

6、的相关信息资料,例举事实,认识到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同样也是以农业为基础才得以发展的,并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从侧面感知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各行各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农业的发展。3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广泛地收集各行各业与农业的关系的资料,并能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说明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在交流与研讨中提升认识,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反过来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会促进农业的发展教学难点:各行各业与农业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各种农业原材料加工成为产品的过程)服装、家具、面包等的加工过程2、 学生准备:搜集各行各业与农

7、业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学生按照建筑行业、运输行业、罐头厂、制酒业等分组搜集相应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谈话交流导入语: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为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提供了粮食以及其他原材料。二、探寻服装、木材、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的关系1呈现衣服实物,思考:衣服是怎样加工制作的?与农业有着怎样的关系?2家具、面包又是如何加工而成的?与农业有着怎样的关系?3小结:农业为服装、木材、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了原材料,要是没有这些原材料,也就没有了这些行业,生活中我们也就不能穿上靓丽的服装、家中不能摆放典雅的家具,三餐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了。4过渡语:生活中不仅仅是这些行业,其他各行各业

8、都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搜集到这样一些的资料,下面就听一听各组的汇报。三、各组互动交流感受各行各业与农业密不可分1小组内交流本组搜集到的关于农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的资料。2确定汇报方式:(1)讲述式汇报(本行业与农业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事实加以说明得出结论)(2)图解式回报(如教材中8页图所示)(3)其他汇报(制作演示文稿)3讨论:试想,假如没有农业为工厂提供棉花、农作物、木材、各行各业会怎样?如果农业减产,将会怎样?(讨论结果记录教材9页中)4过渡语:我们知道,农业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在为农业的发展服务。四、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支

9、持1观察9页图片,思考这些行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支持?2请你补充省略号中的图片和文字。(水利灌溉、农科所、农药加工厂、育种站等)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各行各业同样也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原料、粮食、劳动力和市场,所以说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同时各行各业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与帮助。 板书设计:生活离不开农业各行各业与农业 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我们的衣食之源主题二 探访农作物的家指导思想:主题二“探访农作物的家”,在设计思想和总体思路上,是从土壤、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和利用土地资源与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发展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知道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

10、生存的家,激发学生热爱乡土、国土的情感。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是,“我是中国人”第三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通过主题一的学习,知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了解了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知道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懂得尊重农民的劳动。2、学生情况分析:1.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学生对土地知识历史背景了解都比较少,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才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2.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一些相关

11、的图片和文字,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3.北京有很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中山公园的“五色土”,农业博物馆。我们地处北京学生有机会到这些场所中去参观和考察,即使不方便去也可通过网络到这些博物馆的网站上去了解相关的知识。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选用调查、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调查寻访、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在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中生动形象地了解祖国土壤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从更多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感悟到土地是农作物的家,是其生存的重要基础,激发学生爱土地之情和对勤

12、劳与智慧的农民的敬佩之情,以增强教学实效。4、技术准备:1、教师准备:(1)、教师要学习一些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知识,补充自己相关的知识储备。(2)、收集有关社稷坛、我国土壤、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下农作物分布与生长等方面的文字、音像、图片或者实物资料。(3)、准备我国主要种植区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和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图。(4)、收集一些有关人们自古以来对土地给予深厚感情的典型事例和农民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事例。2、学生准备:(1)、收集一些有关社稷坛、我国土壤、农作物分布与生长的资源。(2)、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成人的带领下参观“五色土”,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参加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体

13、验农业生产的艰辛。(3)、调查、采访、了解或收集一些家乡或本地区的土地与农业生产方面情况和资料。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知道我国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耕地情况,以及不同地域的土壤及自然条件的关系。我国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发展的勤劳与智慧。2、知道我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世界罕见,并能说出五种土壤的名称以及分布。知道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情况。3、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和课上的探究和体验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调查寻访、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从更多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感悟到土地是农作

14、物的家,是其生存的重要基础。4、通过我国土地资源的了解,感知人们自古对土地的尊重,初步进行爱护耕地的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对勤劳与智慧的农民的敬佩之情和热爱乡土、国土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土地是农业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2、了解土壤情况,不同地域的土壤与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对农作物的影响。3、体验农民的辛劳和感知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聪明智慧。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2、 没有亲身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能体验农民的辛劳。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土壤情况,通过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知道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