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601800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专题三十七: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近年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息要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3)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4)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5)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6)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7)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8)有关选文的综合信息等,考点解读,命

2、题人命题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六种:,一、对象错位,二、方法错位,三、概念错位,四、主旨错位,五、事件错位,六、关系错位,例1:2008年高考江苏卷,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 B c 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使用这句话的目的。、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

3、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选择B项。,走进高考,B,例2:2008年高考天津卷,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B. C. D. ,【解析】本文的主旨是“兼爱”。是“兼爱”的结果;是墨子批评天下士人的话语;是圣人治政的理想。,B,例

4、3:2008年高考湖北卷,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 B. C. D.,【解析】 属于章君谋划的内容, 是章君的困惑, 属于章君传承祖辈美德, 这三项不是章君的办学义举。 【命题思路】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样的题关键在于抓住考查点信息筛选点,如这题中的“办学义举”。,D,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

5、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一、对象错位,原文: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A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于是渐不信孤

6、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 “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7下列选项

7、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A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于是渐不信孤,根据语境“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可知,句是写王生的,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郭生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分析,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

8、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沈:弄脏。狃:因袭。,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

9、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二、方法错位,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 :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 B C D,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

10、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皮革,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选文,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句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礼义教化”的“能”,文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这句都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句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衬托“礼义教

11、化”使人“无苦而有名”,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镵(

12、chn):刺、刻。 熙:光明、兴盛。 临:统管、治理。,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句则是通过“风”的比喻来写“礼义教化”的作用。,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 B C D,C,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

13、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三、概念错位,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C.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 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

14、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少,姓醇谨,A 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A 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C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

15、备。事大父琅瑯公至孝,B 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D. 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C.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D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乐善好施”是指“爱做好事,喜欢施舍”。它的特定内涵是:施舍的对象必须是“外人”,施舍的原因必须是“穷困”。,A项中句的“人产计口给食”说的是对家人按人口定量供应粮食,它的对象是“家人”,原因是“勤俭持家”, 所以不能称为“施舍”。,“孝道”是指“奉养父母的准则”。它的特定内涵是:奉养的对象是“父母”。,B项中句对待的是“诸兄弟”,所以不能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