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怎么判断传播方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66005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怎么判断传播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怎么判断传播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怎么判断传播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怎么判断传播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怎么判断传播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怎么判断传播方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么判断传播方向.txt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 60 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生活就像呼吸呼是为出一口气,吸是为争一口气。看你拿的是波动-位移图还是质点位移-时间图。对于前者,先知道波速的方向。如伯向右传动,因与振源差一个周期的质点振动方向相同,差半个周期方向相反可判断。若已知质点与振源差的不是这些时间值,建议你自己拿一条布袋做实验,看看一下就清楚了。对于后者,由时间为 0 是质点位移及后续运动位移可知。 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几种方法

2、 作者:大新中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04 更新时间:2006-2-25 10:49:24 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几种方法大新中学 周良根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问题是个比较难的问题,是考试题目中的常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现给出几种常用的判断方法:一、质点带动法(前带后法)由波的形成传播原理可知,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质点的运动,且波总是由前面先振动的点向后面振动的点传播的,即前带后。例 1、如图所示,已知波向右传播,请判断质点 A、B、C、D、E 的振动方向。解析:应用质点带动法:因为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形式的传播,yxABCDEF当介质中

3、的某一质点开始振动时,必然带动其周围相邻的质点振动,这些质点又依次带动各自相邻的质点振动,依次类推,振动就逐渐传播开来形成波。所以沿波传播的方向,各质点的步调是依次落后的,总是前一质点带动后一相邻质点,后一质点总是力图跟上带动其振动的前一相邻质点的并重复其运动。由图像可知波由左向右传播,则 A 点的前一个点应该在其下面的 F 点。而 F 点只能带动 A 点往下运动。同理 B、C 的前一质点在 B、C 的上面,所以 B、C 向上运动,E、D 两点的前一点在 E、D 下面,所以 E、D 向下运动。二、微平移法所谓微平移法:即将波形沿波传播的方向平移微小的一段距离得到经过微小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图,根据

4、质点在新的波形图中的对应位置,便可判断该质点的运动方向。例、如图所示的是某横波的图像,由图可知()、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正向右运动、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正向左运动、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正向下运动、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正向上运动yx yx解析:由波的实质可知,质点只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不随波迁移,所以、选项均不正确。当波向左传播时,根据图像平移法,将实线波形向左微平移x,得到虚线波形(上图右) ,可见图像平移后质点、的新位置在原位置的下方,故正确选项因为。三、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去, “上坡”处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处的质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例、 (题目见

5、例)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看,质点、在上坡处,质点、在下坡处,由上坡下,下坡上可知质点、向下振动,质点、向上振动。四、 “射鸟”法所谓“射鸟”法就是把组成波形的质点看作很多的小鸟,将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箭头看作“箭” ,当表示波传播方向的箭飞来时,对着箭头方向的小鸟“中箭”要落下,山峰背后的小鸟受惊吓后要向上飞走。例 4、 (题目见例 1)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向右,则质点 A、E、D 是对着箭的小鸟,中箭后落下,所以 A、E、D 要向下运动,而质点 B、C 是在山峰背后的小鸟,受惊吓后要向上飞走,所以质点 B、C 要向上运动。练习:如图所示,O 是波源,a、b、c、d 是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且Oa=ab=bc=cd=3m,开始各质点均静止在平衡位置,t=0 时波源 O 开始向上做简谐振动,振幅是 0.1 米,波沿 Ox 方向传播,波长是 8 米,当 O 振动了一段时间后,经过的路程是 0.5 米,则各质点的运动方向是:A、a 质点向上 B、b 质点向上 C、c 质点向下 D、d 质点向下Oabcdx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