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58384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设计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设计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设计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设计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设计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设计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大堡小学陈丽芳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将为孩子今后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各种潜力的发挥起到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挥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奠基作用,为孩子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下面依据新课标第一学段中“阅读”部分提出的目标,结合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笔者就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比本领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一)初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

2、老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激趣”。开始,教师激趣导人:1、孩子们,欢迎你们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看!黑板上这幅挂图有两只小动物也欢迎你们来了!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2、梅花鹿和金丝猴分别有什么本领,你们知道吗?3、老师觉得他们的本领都很高,可是如果让他们比比谁的本领更高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通读全文(根据教学实际,有些课文可以由教师范读),对生字的音、义和读通句子,先不作过高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二)扫除障碍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必须要求他们把课文读通。何谓“读通课文”?即把课文读得正

3、确、流利,琅琅上口,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不回读(即“五不”)。低年级小学生在读通课文的训练中,尽管全文注音,尽管课文中的新词语 80左右都是儿童日常生活语汇,学生不难理解,但他们毕竟读书的水平低,初步接触一篇课文,肯定还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因此,学生在练习读通课文之前,应让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先练读课文生字表中的生字(包括“只识不写”的和“能识会写”的),然后,教师以“生字连词”(不是生字表中的生字在上面注音)的形式检查字音掌握的情况。检查时,对那些易读错的字,教师要重点加以指导。如比本领中的“倆”不读“lig”应读“li”,“丧”不读“S”应读 “Sg”,“摘、垂”应读翘

4、舌音。让学生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个生字的音。还有直接影响学生初步感知大意的少数字(词)义(如“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教师采取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图画或实物等方法帮助理解“读通”训练之前,障碍扫除与否,其效果大相径庭。实践告诉我们,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这些障碍如不排除,学生带着固有的错误来练读,这将先人为主,并形成定势,严重地干扰“读通”任务的完成。扫除“读通课文”的障碍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通过自学确实难以解决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实事求是,有多少就解决多少,如果没有障碍,切不可硬找几个生字和句子,形式主义地去扫除。当学生有一定

5、的自读能力时,不一定专安排教师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的环节,可以与检查读通一并进行。(三)读通课文障碍扫除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读通的训练。练读后,要逐层反馈。一般说,在学生听读水平不太高的情况下,还是采取随错随纠的办法为好,要充分肯定成绩。遇到学生读不通之处,随即停下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一个小小的差错也不放过。然后,再读再议,直至逐层都读得琅琅上口为止。在指导学生练读时,教师可作必要的范读和领读。待学生读书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试读后,师生可统一评议,这种反馈形式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课文读通了,生字的字音全部解决了,大部分的字义理解了,感知其大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寓字音、字义教

6、学于读通课文之中”,“识”和“读”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四)、教学写字写字教学应贯穿阅读教学始终。1复习字音。通过初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记住了字音。如将要求写的字单个儿从课文里抽出来并去掉汉语拼音,是否能读准,这就要通过反馈矫正,以巩固所学的字音。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字音,向写字教学过渡。让各自孤立的生字集中出现(领、都、觉、得、象、考、谁、急) 使写字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突出。2教学字形。在读通阶段,生字的“形”反复再现,学生已多次进行感知,这为字形教学减缓了坡度,但这种“感知”还是不精细的。要想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写字的正确率,必须进一步加强字形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掌

7、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读通阶段,教学生字字形主要抓好三个方面:掌握笔顺规则;掌握间架结构;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教材的生字田字格为学生掌握生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位置提供了方便。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变机械识记为主动积极识记,引导他们选取最科学、最省力的方法记住生字的部件组合。检查学生对笔顺和部件组合的掌握情况,都要有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如比本领的难点有三个:一是“象”的笔画笔顺第六笔是“撇”;二是“考”字容易错误地多加一横,下面写作“与”;三是“都、考”不易写好看。把字形教学和写字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识形”为“写字

8、”打好基础。同时,“写字”又巩固了对“字形”的识记。这样,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提高了“识”和“写”的教学效率。(五)再读课文学生掌握了生字的音、义、形后,把生字重新送回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再让他们读全文。这样,既能在进一步读通课文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在读通阶段,学生感知的是课文的梗概即大致的字面内容,也就是说只能从整体上获得一幅轮廓式的鸟瞰图。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到此为止,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读懂课文上下功夫,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象,在脑海里越来越明晰。随之,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从而,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

9、语言文字的感染、熏陶。故“入境悟情”乃是读懂阶段的教学目标。大体教学步骤是:(1)自读尝试有些教师认为让低年级学生“入境悟情”,主要靠教师的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思想内容的灌输。殊不知,这恰恰走向了问题的反面。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说,一位教师承认不承认学生在阅读中占“主位”,那就看他愿意不愿意先让学生进行“自读尝试”。再则,低年级学生所读的课文绝大多数的篇目都是现代汉语,没有什么微言大义,毫不夸张地说,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要他们将全部心智投入,通过仔仔细细地反反复复地原原本本地“自读”课文,去进行“入境悟情”的“尝

10、试”,基本上是能够读懂课文的。这样,就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个较高的起点。(2)反馈点拔“自读尝试”后,要进行反馈。在低年级,能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试读时,最好运用边读边评点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教师要予以充分地肯定;读得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要求,就说明学生心中的“图象”与课文所描述的“图象”还有“差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理解得还不到位。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像中高年级学生那样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点拨,让他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

11、生活经验、观察实物、看挂图、表演等方法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得意洋洋”和“垂头丧气”的意思时,我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当梅花鹿一口气跑到了果树下时,说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此时的心情呢?哪个词语表达他怎么也摘不到果子的心情呢?应怎样读呢?这样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很轻松的理解了词义,同时还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及有感情朗读的指导。(3)整体再读一般来说,在低年级学段的阅读反馈是以自然段或意义段为单位进行的。从读通阶段的整体过渡到读懂阶段的部分是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但还应回到整体,通过反复地诵读,将读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以增强阅读

12、的效果。(4)引导拓展 本环节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力的巩固内化和拓展迁移的过程。当学生明白了梅花鹿和金丝猴是在互相帮助下摘到了果子后,我又作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当大象伯伯问:“你们谁的本领大呀?”梅花鹿和金丝猴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想怎样说呢?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显得十分活跃,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争相以金丝猴和梅花鹿的口气进行叙述。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渗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后设计了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个例子,说明什么叫合作?写在练习本上,再交流。这一活动体现了两个跳出,即跳出教材,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密切联系生活;跳出课堂,实现了课内外的结合,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既要立足课内扎实基础,又要结合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