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用水准仪测量高差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65002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用水准仪测量高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7年整理】用水准仪测量高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用水准仪测量高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用水准仪测量高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1、领取器材是在早上 8 点的时候去领取器材的,在经过老师一番详细讲解之后就开工了。2 选取已知水准点我们组指定的测量区域是四教 C 区,所以将器材拿过来以后就开始寻找那几个点。在川农校内,每个大一点

2、的建筑物周围都有几个永久性的标志,是立在路面上的铁钉。铁钉表呈半球形。在找这个永久性标志过程中,我们发现在 C 区去食堂的方向上有两个点,一个是皮尺可以达到的,另一个是不可以的。但是皮尺可以达到的点的视线是达不到 C 区另一个角上的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皮尺直接量两个长于皮尺的点时,可能量的不是一条直线,就选择了皮尺可以达到的那个点。而下一个测量站我们选择自己找点。在3、架仪器打开三脚架的捆绑带,拧开螺旋按钮,拉伸三脚架,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根据观测员的身高来定) 。再用连接螺旋把水准仪和三脚架连接起来,注意要一手握住三脚架基座以及将水准仪的基座的三角形与连接板的三角形粗略平行。架好之后注意

3、三脚架上的连接板是目测水平的样子。4、粗平松开制动,把原水准器旋转到任意两个脚螺旋中间。然后同时向中间或者向两边旋转脚螺旋。当把原水准器中的水泡调节到中央圆圈中,就完成了原水准器的整平。5、瞄准首先应该根据观测者的视力用目镜调节十字丝粗细。其次再根据立尺人员立的尺子位置来瞄准尺子,然后拧紧制动。再调节微动螺旋使尺子位于十字丝中丝位子。之后就根据立尺人员的手中的尺子是否清晰来调节物镜,目镜调教螺旋就在右手最上边。6、精平 看物镜左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里两个气泡影像是否对其,如果没有对其就通过微倾螺旋来调节。微倾螺旋的旋转方向是和左手边的气泡方向是一样的。7、读数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就可以让立尺人员

4、正式立尺了。在物镜中观察立尺人员是否将尺子立正,可以将十字丝作为参考标准。若是立正了,就可以读数了。读数顺序始终遵循由小到大的顺序来读。可以以米或者以毫米为单位来读。注意要读中丝对齐的那个位置。8 立尺立尺人员掌握尺子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能够前后倾斜,也不能够左右倾斜。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吧尺子立在那个标志铁钉的最高点,然后放手,看尺子是否会倾斜,向哪一方倒就说明尺子朝那一方向倾斜。应调整至松开手时,尺子可以保持 1-2s 不动,这个利用的是尺子的惯性。这样一来前视读数就读好了,记录人员就应该把相应的读数记录在相应的位置上。9 读取后视读数松开制动,将物镜转至出发点,再次重复以上 5、6、

5、7 步骤就可以得到后视读数。观潮人员再次记录,并且计算出亮点高差。 10 重新测量数据将仪器升高或者降低 10 公分以上 ,再次重复以上 1-9 的步骤,得到另一组数据。 记录人员再次记录数据和计算两点高差。然后对比两次实验的高差结果,如果大于 5 毫米就要返工,重新做这一站点的高差测量。11、两点间距测量。选择皮尺进行测量。从起点的一头到另一头。拉皮尺的时候注意皮尺要拉直,距离过长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同学在中间扶一下皮尺。在遇到有障碍物时可以用立尺人员的尺子来找两点的同一高度进行测量两点的距离。遇到两点距离大于皮尺长度的点可以找中间点。这样一来一站的测量工作就做完了。重复以上的操作就可以得到 C

6、 区的高差了。12、验算记录人员应算出个点的平均高差是不能够大于 40LD 的。如果大于,则继续返工。但是我们小组在测量过程中选错了第一站的第二个点,读数又是错误的,幸亏老师给我们指出,才没有继续犯错下去。重新开始了第二次的测量。但是由于时间浪费的太多,在第一次时就只完成了一个点的正确测量,在下一个星期五的时候我们很快地就完成了此次测量工作。三、收获我在此次试验中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高差测量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