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6436893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州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 班级:_ 姓名:_ 学号:_ 题 号知识基础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总分得 分试卷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成语。(1)写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 ) 破釜沉舟( ) 纸上谈兵( ) 指鹿为马( )(2)与“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_ _(3)与孔子教育思想有关的:_ _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

2、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B、烟台的海一课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海上景观的。C、“春种一粒粟”中的“种”与农具“耙”有关。D、夹竹桃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题目中的“夹”应该读成“ji”。3、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4、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成语填空。雕梁( ) 脍炙( ) 不同( ) ( )绕梁 美不( ) 笔走( ) 引人( ) ( )窠臼 阳春( ) 独具( ) 古色( ) ( )共赏巧夺( ) 响遏(

3、 ) ( )生花 我们可以用_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_而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5、下面的词语书写有对有错,对的在括号里打“”,有错的在错字上打“”,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1凝然( ) 摸仿( ) 遮挽( ) 沽萎( ) 勿忙( )2支体( ) 名义( ) 优稚( ) 堂惶( ) 甜密( )3予备( ) 稀奇( ) 元霄( ) 面俱( ) 枚瑰( )4白瓷碗( )诳天桥( )小园圈( )黑糊糊( )辩是非( )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选词填空。 唱反调 泼冷水 拦路虎

4、下马威(1)、当我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时,父亲就会给我( ),让我认清自己。(2)、学习上有时会碰到( ),但我从来不害怕,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它。(3)、在赛场上,他非常有针对性和攻击性,一上来就给了对手一个( )。(4)、他总爱跟我( ),我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2、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令人百读不厌。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慈母情深:_,_。节日习俗:_,_。人才发展:_,_。豪情壮志:_,_。3、根据你的积累和理解填空。(1)“_,_。”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2)“_,_,_。 ”这句话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

5、一下子把事情做完。(3)七步诗一诗中,曹植用“_,_。”来表达自己悲愤的心情。 (4)从王安石写的“_,_ 。”我们可了解到春节贴对联的习俗。4、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 )“啊,老桥,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和“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 )毛泽东称老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3(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4( )囚歌的作者是江姐。5(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体是童话故事。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这段话写了

6、雨后哪些景物。请用打比方或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手法,把这些景物写生动、写形象。雨过天晴。天边挂起了晚霞,柳叶、小花滴着晶莹的水珠,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小青蛙跳上岸呱呱地叫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雨过天晴。_ _ _ _ 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1、古文欣赏。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

7、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

8、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

9、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2、片段阅读,回答问题: 淋漓尽致地生活 你知道自己在人世间的时间有限,或许少于其他人,也或许多于其他人,但绝非不朽。总有一天,你再也见不到晨曦或日暮之美,再也不能碰触亲爱的人,和他们说话,再也不能听见大自然的天簌,无法聆听喜爱的乐曲,再也不能含饴弄孙,再也不能漫步于蜿蜒的林间小径,驾车驰骋,泅游湖水之中,享用美食,觅得鸟蛋;再也不能感受清风佛面,哭、唱、舞动和鱼水之欢之乐。 把这点蕴存于心,让你比大自然更高明。大自然除了日夜的运行,温度的波动和四时的运转之外,没有时间的观念,( )不知自己终有一天会灭亡,也无从在事前计划。大自然无法欣赏自己在世间的有限时光。也无法延搁今天将发生的事物。好欣赏一生难得一次的经验。 一寸光阴地寸金,今天的每一分钟都值得珍惜。( ),品味你眼前的每一时刻,不放过一点一滴,( )找出时间来工作、游戏、欢笑、爱、施与,并且尽你可能淋漓尽致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