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433250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6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课件-商品(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本章内容:通过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阐明劳动价值论。 本章的主要经济范畴: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形式、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提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定和一般规律。 包括商品价值的质和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和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等内容。,4,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学习要点: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货币

2、的产生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的流通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价值,5,6,第二章 商品与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7,第二章 商品与价值,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

3、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8,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本章共分为三节 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第一节 商 品,第一节 商 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卷第四章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 “没有什么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商品。”,10,第一节 商 品,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区分了“价格”和“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供求”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而“价值”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11,12,第一节 商 品,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

4、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一、 商品的二因素,14,一、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种劳动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服务。任何商品都一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产品,同时,它又是一种能用来交换的产品。 这种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 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一)、 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价值的质和量 商品价值的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表现为抽象劳动; 商品价值的量就是商品中所蕴含的抽象劳动量的多少,它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分析商品的质和量,必须从分析

5、商品的二因素入手。,15,16,(一)、 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价值的质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任何商品,首先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来考察:,(一)、 商品的二因素,a.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b.从使用价值的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 计算不同使用价值的数量,往往用不同的计量单位。,17,一、 商品的二因素,“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

6、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 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要不断生产出各种使用价值来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的需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有其特殊性: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因此,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环节。因此,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8,19,(一)、商品的二因素,A.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如,1只羊交换2把斧子 2把斧子就是1只羊的交换价值

7、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 X量商品A=Y单位货币,20,(一)、商品的二因素,“1只羊= 2把斧子”等式的基础: 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21,(一)、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交换价值,即决定两种不同使用价值按一定比例相交换的是什么呢? 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凝结了一定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它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客观性) 商品的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22,(一)、商品的二因素,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

8、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才能获得表现。 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一)、商品的二因素,所以,商品具有的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这种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在价值关系背后隐藏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其劳动的关系。因此,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

9、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本质的因素。,23,24,(一)、 商品的二因素,C.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25,(一)、商品的二因素,统一性表现在: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两者共存于商品之中。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排斥,商品的本质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的只是使用价值。任何人如果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它的使用价值,否则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一)、商品的二因素,a.凡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都没

10、有价值,如空气、阳光。 b.有的物品虽然是劳动生产物,具有使用价值,但只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不是供别人使用,也没有价值。 c.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如果供别人使用,但不通过交换,也没有价值,如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26,(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28,(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9,(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就要进行各

11、种特殊性质和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30,(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商品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除了其构成的物质要素各有其特殊的自然属性外,还因为生产它们的劳动又各有其特殊的具体形式。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恒条件。 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成社会分工体系。 具体劳动的种类和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要的改变相应发生变化。,31,(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

12、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各种不同的单口之所以能够彼此比较和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凝结了这种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质,因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商品生产是为了交换劳动,而劳动交换又是借助于劳动产品进行的,因而抽象劳动不能被简单看做是纯粹的劳动力消耗。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2,(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有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的劳动。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使生

13、产出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作为形成价值的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33,34,(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a.劳动

14、二重性学说使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c.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正是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等理论经。 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基础之上的。,(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根源于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35,

15、(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别劳动(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组成部分的劳动。,36,(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使各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只从事一种生产,生产某一种商品,而每个商品生者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相互交换劳动产品,从而决定了一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的劳动。 同时,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进行生产,劳动产品也归他自己占有和支

16、配,这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37,(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上和品种上符合社会的需要,但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符合。这个矛盾的具体表现为: a.个别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当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卖不出去时,他的劳动就不为社会承认,个人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发生矛盾。 b.个别劳动并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38,(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由于: 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的根源。 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c.个别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9,(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多层次联合劳动为基础,生产者的劳动以不完全的直接劳动为表现形式,整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