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有序巧布局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6425993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有序巧布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维有序巧布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维有序巧布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维有序巧布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维有序巧布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有序巧布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有序巧布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维有序巧布局技法导航一篇好的文章应该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读起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许多同学重视审题立意,重视语言的文采,却往往忽视了“文气贯通,一气呵成”,即文章行文时候各部分衔接紧凑,过渡自然,首尾呼应,思路畅通。让人读起来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握好作者的思路,而不会中途滞涩或旁逸斜出,否则,轻则让读者理解不清,重则让读者误解文意。在各地的高考作文评阅标准中,作文按结构的水平层次被分为了四档:一类,结构严谨;二类,结构完整;三类,结构基本完整;四类,结构混乱。这四档中,第一类“结构严谨”被列为高考作文等级评分的最高等,比如按全国卷的规定:凡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前后一致,首尾呼应,段落划分恰当的

2、属于一等,赋分为2017分;凡是有头有尾,分段合理的视为结构完整,赋分为1612分;凡段落划分及文章脉络有一些欠缺的视为三等,赋分为117分;凡段落划分以及文章脉络有严重缺陷的视为结构混乱,赋分为60分。通过对上述高考作文评阅规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文章得分的高与低,那种提笔就写,结构怎么写怎么算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应该如海涅说的:“像首饰匠打金锁链的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节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要想让文章结构严谨,必须在下笔之前就谋划好,先从大局上考虑:写这篇文章要用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如何组织运用为好?文章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过渡?所用的材料有无详略之分?

3、各个材料之间可不可以有一些特别的排列组合方式?如果要首尾呼应的话怎么呼应比较好?出现某种结果之前需要如何设置一些铺垫与伏笔?如此等等,只有把这些东西都通盘考虑好了,才能把文章打造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健壮而完整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更是无处寄托。从各类考场的失误文章来看,不少文章在结构上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一、平铺直叙,一线平推,在考场上,这样的文章是为数最多的,严格地说并不能说成是失误,因为这样的文章行文平铺直叙,结构平平无奇,没有什么波澜与曲折,最保守最中庸最没特点,是最不可

4、能有什么大的失误,因为在某篇布局(还有语言表达)上,几乎是“不作为”的,没有用心或是说不会用心。二、节外生枝,旁逸斜出。这类文章题目和开头都能扣题,但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比如本要写“做好独一无二的自己”,结果写着写着写到“不要和别人比较”上面去了,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不是跑题就是偏题,至少也是个扣题不紧;从结构上看,则是笔力涣散,线索不明。三、信马由缰,条理性差。这种文章往往事先没有通盘考虑,从哪儿想起就从哪儿写起,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如果中间思维突然跳跃了几下,也是照写不误,也不考虑必要的铺垫与衔接,踩着西瓜皮滑行,滑哪儿算哪儿,这种文章缺乏条理性,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则是思路根本

5、就是混乱的。四、衔接生硬,忽视照应。这种文章如果单独把每部分摘出来,还是可以的,但结合为一个整体就出现问题了:前文表述一个内容,在没有任何征兆之下,后文就去说另一个内容了,缺乏必要的过渡部分。还有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也不见前面有铺垫或伏笔,让人读起来莫名其妙。五、详略不当,尾大不掉。这种文章突出表现为在用例时篇幅过长,其实有些例子是可以简略叙述的,却洋洋洒洒写二三百字,把一些应该详写的部分挤压得很寒酸。还有一种情况,学生写了一段很精彩的文字,但问题是这段文字与文章整体并不协调,而学生却不忍割舍,结果是赢了局部却输了全局。六、首尾失当,升华欠缺。虽然如今学生在作文中首尾呼

6、应这个意识已经比较强了,但真正能做好的依然不多。有的学生作文开头平淡,但文章中却不乏有亮点的文句,为什么不把这些颇有亮点的文句放在开头呢,或者做题记也行。其实还是缺乏自觉的“凤头”意识。再如入题太慢,东拉西扯,叙述冗长,故作深沉,无病呻吟等问题,都是谋篇布局方面的弱点。文章结尾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画蛇添足,爱说大话,空喊口号,低水平重复开头深化升华部分缺乏特别是“低水平重复开头深化升华部分缺乏”这个问题,几乎就是为呼应而呼应,没什么技术含量,这是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高考作文常用的结构方法。一、并列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法在考场上常被使用,它的优点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多角

7、度多层次地叙述、说明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构思的难度,并且有时可以省去一些过渡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文章的思路及论述过程。每个部分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从次序上讲谁先谁后都行。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要点:1.并列的各部分的“独立”是相对的,它们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比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季,三部分分别是“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殇”,它们都是围绕着“菊”来写的;2.各部分必须是并列的,要防止有交叉或从属关系。比如有同学在作文时把文章分成了三块,分别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坚强”、“懂得了生活”,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后一部分其实

8、是可以包括前而两部分的,这样就形不成并列了;3.并列的各部分应大体均衡,不宜出现各部分篇幅迥异的情况,这样从篇幅上看就很难达到并列的效果。 二、递进式结构 这种结构较之并列式结构,有着更易于深入论述的优点,它很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由浅入深的规律。这种结构也是将文章主体分为若干部分,但这几部分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体现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前后顺序不能随意换。 使用递进式结构注意点:1.要搞清楚各部分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较好地安排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比如写人的成长就应该以“童年”“少年”“青年”“老年”的顺序来写,比如2008年北京满分作文人生无极限,各部分的设置是这样的:“曾记否,那年小

9、小的你”、“曾记否,那年你站在小小的舞台上”、“曾记否,汉川地震158个小时之后带给你的惊喜与感动”这二部分恰恰体现着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也体现了“人生无极限”范围与意义的逐步扩大与深入;2.争取每一部分都能体现其发展的显要特点。还是以人生无极限为例,在第一部分中,是学自行车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在舞台上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经历,第三部分是写与死神拉锯战的经历,其对极限的突破也是逐层深入的,每一部分的经历都不能放到其他的年龄阶段。三、总分(分总)结构 这种结构多用于可以解析出分论点的文章之中,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总一分,文章开头部分即提出中心观点,然后再分别从若干

10、力方面仔细分析原因列举事例加以阐述;2.分一总,与前一种形式恰好相反,文章前面部分分析原因列举事例加以阐述,后面部分进行总结;3.总一分一总,其实是把前两种结构结合起来,先总述中心,再分析道理,然后再总结,这种结构使用最广,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完整。 使用总分式结构注意点:1.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比如2009年广东满分作文知之行之思之,从题目上看来自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本身就非常紧密,文章再把它们用于对待常识的态度中,也就是围绕“常识”来展开;2.在篇幅上,分说部分显然应为主,但各部分

11、篇幅比重要差不多,总说部分不宜过长,而应精到准确。还以知之行之思之为例,其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力方式,以“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为总领句,简洁明自,引起了后文的议论;三个分论点每部分篇幅大致均衡;最后用“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作为总结部分,与前文引领部分形成照应,同时又对“知之”“行之”“思之”二个分论点形成总结。 四、双线式结构 这种结构自由度较大,可采用正反对照的方法来行文,也可采用虚实并行法来行文,并且它还有个特别的优点,即适合学生去写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作

12、文。如2004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就是将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这两种恰好相反的特征,借西安与南京的对话来表现的;虚实线并行法,是指明线与暗线同时并存,如鲁迅的药用的就是这种力-法。这种结构能让文章内容丰富,结构不那么单一。 使用双线法结构注意要点:1.两条线虽然有的是并列行进,有的是一明一暗,但它们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存在,在写作时要把这种关系体现出来,比如药,华家是明线,夏家是暗线,但文章中也不时透露出夏家的信息;2.两条线在行文时要并列,但在总结时往往要合二为一,这样更能体现文章的整体性,比如药明线与暗线合二为一的情节,就在华大妈与夏四奶奶坟地相遇时

13、,突出了“华夏”的悲剧含意,而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最后,也将“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和谐统一了起来。 五、复合式结构 这种结构指的是在一篇文章里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比如,有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等等。这种结构使用难度相对较大,但用好了的话,可以体现文章构思的精巧,相比之单一的结构,显然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种结构往往有多部分,各部分之间关系不同,有的构成并列,有的构成递进,有的构成对比等等。相关链接考场作文常用结构模板示例一、“六步”演绎法“六步演绎法”是一种非常适合议论文体的写作范式。多年来,该范式一直为应试作文教学的典型模板之一,深得一线老师和备考学生喜爱,也倍受阅卷者的肯

14、定。 这“六步”是:第一步,引用材料。材料可以是概述材料、名言警句,也可以是现象的凝练而富有哲意地排比呈现等。第二步,精要分析材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领起下文(可用用过渡句)。第三步,围绕观点,联系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论证,以体现论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该步骤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等手法,事例可一正一反,也可一例中含有正反两方面。这样可增强说服力,贬褒分明。第四步,总结过渡,体现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第五步,联系相关的现实问题,阐明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五这两步,既可反映考生热切关注和深刻思考时下社会问题的良好品性,也能体现文章的社会功用和时代色彩。第六步,收束结篇。可照应开头,主旨亮闪;或号召呼唤,鼓舞人

15、心;或含蓄委婉,巧发疑问,等等。 【范文引路】 距离产生美湖南一考生 “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这样写道。 而海棠本来就是日夜开放,为何凌晨四点起来便可以产生别样的美感呢?那便是因为白天里海棠花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埋着头,或学习,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却悄然溜远。而当我们退一步,保留那与海棠花的距离,便会如川端康成一般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丽。 距离为何产生美呢?大概是由于距离可以让人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 在美国登月之前,中国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然而,当 高考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

16、”的图片,童话、传说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个荒凉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广寒宫和吴刚了。 远观月亮,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退想;近观月球,人们得到的却只有几块冰冷的石头。这便是距离的奇妙作用吧。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如何退出来去体会被忽略的美呢? 人是不可能脱离集体移民月球,在月球远望家园,然后去感受什么不同的美丽。此处距离便是心灵的距离。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心灵总被功名利禄紧紧裹住,以致无法体会身边的美。所以我们要与功利保持距离。 当我们不再为考试的分数而学习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中的知识是如此有趣;当我们放慢上班、上学的脚步时,你会发现街边苍翠的大树是多么富有活力。 生活中处处皆诗意,人们缺乏的便是适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