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6414736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版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含答案 班级:_ 姓名:_ 学号:_ 题 号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得 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成语填空。 雕梁( ) 脍炙( ) 不同( ) ( )绕梁 美不( ) 笔走( ) 引人( ) ( )窠臼 阳春( ) 独具( ) 古色( ) ( )共赏 巧夺( ) 响遏( ) ( )

2、生花 我们可以用_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_而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 2、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栗子(l s) 摩平(m m) 含糊(h h) 寺院(s sh) 计较(jio jio) 养尊处优(ch ch) 3、选词填空。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既又 不仅而且 严峻 严格 严厉 为了迎接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争分夺秒,刻苦锻炼,要求自己十分( )。因为他们知道,奥运会是对自己的一次( )考验。比赛的输赢( )关系个人的脸面,( )关系祖国的荣誉。胜利( )为个人出风头,(

3、 )为祖国争光。 4、先比一比,再各组两个词语写下来。 框( ) 峻( ) 蝉( ) 债( ) 眶( ) 竣( ) 婵( ) 绩( ) 5、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读一读,把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 2、根据提示填写诗句、名言警句。 (1)_,闻过则喜。_户枢不蠹, (2)“_,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的人生

4、观。“ _,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刚正不阿的写照。 (3)什么是春夏秋冬?古人用诗歌告诉我们: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_,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烂漫;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_,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秋,就是少年王勃吟诵的“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冬,就是岑参眼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_ ”的纯洁。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3、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 )“啊,老桥,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和“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 )毛泽东称老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

5、文化革命的主将。 3(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 4( )囚歌的作者是江姐。 5(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体是童话故事。 4、辨析选择。 1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A(1)(2) B(3)(4) C(2)(3) D(1)(4) 2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 ”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

6、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3“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展开想像写一写。这是一枚特种邮票,从邮票图案中,我读出了很多: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综合阅读 1、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的课文,一提到神机妙算,你一定会想到_;一提到杰出爱国,你一定会想到_;一提到美丽、庄重,你一定会想到_;一提到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你一定会想到_。(

7、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物名字) 2、中外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完成题目。 2、认真阅读短文,完成指定练习。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zhn)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ru)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diao)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yun)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找出来摘抄在下面。

8、 _ 2、这段话写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广玉兰花,有的_, 有的_,有的_,有的 _。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的花苞 ( )的花瓣 ( )花蕊 ( )的种子 3、古文欣赏。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9、。”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

10、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

11、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 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 _ _ 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成文。 文题一: 一个窗台上有了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了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生活中,你每

12、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请你以“花”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文题二: 朱熹诗云:“万紫千红总是春。”如果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特色,无力发出独有的芳香,那么,它还能立身于烂漫春光之中吗?你具有些什么特长?这些特长,曾经为你取得成功发挥过什么作用?或者为学校和班级争过光?甚至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过贡献? 请你就自己的特长,作一番自我展示。说说自己的长处,谈谈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要写出真实情感,不说假话,不少于400字。 第 9 页 共 9 页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不同凡响、余音绕梁、响遏行云、雅俗共赏 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笔走龙蛇 古色古香、巧夺天工、不落窠臼 独具匠心、妙笔生花、引人入胜 2、 栗子(l s) 摩平(m m) 含糊(h h) 寺院(s sh) 计较(jio jio) 养尊处优(ch ch) 3、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既又 不仅而且 严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