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的婚恋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40970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张爱玲的婚恋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张爱玲的婚恋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张爱玲的婚恋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张爱玲的婚恋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张爱玲的婚恋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张爱玲的婚恋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张爱玲的婚恋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传奇中张爱玲的婚恋观摘要:本文主要是以传奇为基础,探讨张爱玲的婚恋观。主要围绕张爱玲的婚恋观在传奇中的具体体现,张爱玲婚恋观形成原因以及婚恋观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文学意义的方面来展开,通过对张爱玲婚恋观的研究来让读者了解作者深刻关注着女性的生存、以及深受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婚恋观以及张爱玲婚恋世界中的悲剧意蕴。一、 张爱玲的婚恋观在传奇中的具体体现婚姻和爱情始终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大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主线的故事,展示出自己对婚恋问题独到的思考与认识。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甚至无法看到浪漫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她笔下故事多取材于世俗的生活里,平凡中透着传奇,苍凉中透着

2、心酸。张爱玲的婚恋观通过对张的细细解读,不难发现,她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考察。以三四十年代的殖民地上海半殖民地香港为主要社会背景,通过对封建没落贵族的小姐,亦或是少奶奶,姨奶奶太太们无不在婚姻的坟墓中挣扎喘息着。在爱情上,她们是苍白的,无奈的,而婚姻则或是作为逃出家庭牢笼的唯一路径,或是维持生计的栖息地,更或是作为封建家长牺牲品的埋葬地。所以,在张爱玲的笔下,爱情不是通往婚姻殿堂的前奏,婚姻也不是承载爱情的安乐窝。她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是一切美好的幻灭,她笔下的婚姻是现实的,是功力的,是一系列经济纠纷下的黄金枷锁。婚恋观在传奇中的体现小说集传奇多是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有她的成名

3、作沉香屑 第一炉香 沉香屑 第二炉香 ,著名长篇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 倾城之恋 、 花凋 、 玻璃瓦 、 心经 、 茉莉香片 、 留情 、 红鸾禧 、 等桂花蒸.阿小悲秋以及与胡兰成的结缘之作封锁共 15 部作品,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1、 婚姻是女人求生的砝码张爱玲的小说多以生活琐碎、男女情怨为题材,连她自己也说, “我甚至只是写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爱恋的时候是比在革命或革命时更朴素,也更放恣的。 ”而婚恋永远是与女性有关,但是,自父系社会以来,女性在婚姻中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被动体,作为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在

4、婚姻中是没有平等可言的,因此,她只能把其所有的希望,都不得不压到丈夫身上,于是,婚姻便成了女人求生的砝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一个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少女时代的她,泼辣、率真,长得眉目紧俏,有着滚圆雪白的胳膊,家里虽比不得大户人家,也临街开了家麻油店,吃穿不愁,七巧忙着店里打理生意,一斤半的麻油卖给熟人算一斤四两的钱,让人看了觉得活泼可爱。 “喜欢她的有肉点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方多少对她有点真心。 ”读到这里,我们会觉得,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有这样平凡的小幸福

5、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是,七巧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一个,而是选择了嫁到了姜家,一个大户人家得了软骨症的姜家二少爷。虽然说的是她哥哥嫂嫂贪钱把她卖给了姜家作少奶奶,但是,我们知道的,以七巧那样泼辣的性子,若真是自己不同意的话,岂又是她哥哥可以奈何得了的呢,就这样,年轻活泼的曹七巧从麻油店的女儿一跃成为了姜家的二少奶奶。但是,她这个用青春幸福爱情亲情为代价换来的二奶奶身份并没有得到多少尊重,姜公馆上上下下的人都轻视她,看不起她,她的丈夫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 。再加上封建礼教对她人性的压抑,她青春之花终于在一偏西风中凋零了。于是,她变得日渐冷酷、尖酸、刻薄并开始着手于剥夺儿女的幸福,她逼死了儿媳妇,折

6、杀了女儿长安与童世舫纯真的爱。终于她沦为了一个没有亲情、只有金钱的恶魔。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曾经也想要过找件事情做,这也倒不是为了什么理想,只是离婚七八年了,哥哥嫂嫂们骗光了她的钱却又容不下她在家里了。因此,她想着可以独立的生活,至少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这种新女性所追求的新生活却根本不被人看好,更何况,流苏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没念过书的弱女子,所以来白公馆给妹妹保络做媒的徐太太就明确地劝她, “找什么事情,倒是找个人嫁了才是正经。 ”当然,对白流苏来说,婚姻就是她的第二次生命,正好这个时候,范柳原出现了,且有意于她,流苏想着,如果可以和范柳原结了婚,那么,首先可以逃出娘家这个“无法

7、再住下去”的牢笼,出尽她胸中这一口恶气。流苏的手没有沾过股派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于是,她带着冒险的愉悦的心情去了香港,用残留的一点青春,经过好一番周旋,香港沦陷了,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哪怕结了婚,老公把风流话对别人说,反正自己是有老婆的名分的,后半生也终算是有着落了。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的梁太太,年轻时不惜和家人决裂毅然的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富翁梁季腾做了第四房姨太太,为了爱情吗?当然不是。她前半生的意义就是“专等他死” ,富翁死了之后的梁太太后半生所有的意义就是使用和享受所有纷繁的物质。梁太太选择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婚姻,她也就顺便拥有了生活的筹码,她可以理直气壮的

8、说:“我有的是钱!” “港督有的是我的人。 ”这样便足以让其他还在为生活艰难的女子们矮了半分下去。张爱玲笔下的女子,无论是有着就是的文雅修养,像白流苏;还是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像是葛薇龙,孟烟鹂,她们的共同遭遇就是,既无法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自立,又远离了革命运动,远离了现实但却又不能接近理想,婚姻在她们的世界里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也更加的现实,唯一可以努力的便是尽可能大的增加这个筹码的重量,谋一份富足的婚姻。2、 爱情,与婚姻无关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姿态万千,但却没有一样是惊心动魄的,更不会是皆大欢喜的,在她的小说里,有爱情却无法走向婚姻,有婚姻却没有爱情,像“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去

9、有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金锁记中的长安,近三十岁时,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她和留洋归来的袁世舫单独出去了几次,晒着秋天的太阳,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了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这个常年缠绵烟塌的老姑娘,缓缓的走进爱情,因着袁世舫给的淡淡的爱怜,渐次温润,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般到处跟着他们。然而,她始终是被悲哀的命运束缚着,捆绑着,逃不出母亲的魔咒。最终,她本着今生最大的后悔,亲手回掉了这期待已久的婚姻,这最初的、最后的爱,从此也只能装进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了。花凋中的郑川娥,一个有着“极其丰美的肉体,俊整的脸庞,小小的鼻峰,薄薄的红

10、嘴唇,清炯炯的大眼睛、长睫毛,满脸的“颤抖的灵魂,充满了深邃洋溢的热情与智慧。 ”的好,终于在几个姐姐陆续出嫁后轮到她。川嫦在大姐的介绍及家人的撮合下,认识了习医的章云藩,你来我往中渐渐熟悉了,她喜欢他头上的花尖,他的微微伸出的下嘴唇。这时的川嫦是幸福了,快乐中带着美好憧憬的,因为心中有爱,可是命运对他出奇的苛刻与残酷,在他刚看到一丝光亮时又被这光亮抹杀了,她病了,而且一病不起,刚开始也还想着好起来的一天,章云藩亦是说了“我总是等着你的” ,这样朴实动情的话还可以温暖着她脆弱的心灵。然而,她一天天瘦下去,她的脸像骨架子上绷着白缎子,眼睛就是缎子上落了灯花,烧成两只炎炎的大洞,病了两年,她影影绰

11、绰地知道云藩另有了他人她就这样一寸一寸的死去了,这可爱的是世界也一寸寸地死去了,她的婚姻,她的爱终究是无望了。二、 张爱玲婚恋观形成的原因张爱玲的作品更多的是以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她用独特的眼光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探讨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人性上的弱点。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那么,是什么促使了年纪轻轻的她,在尚未经历过爱情与婚姻的自身体验,就能如此深刻的剖析出爱情与婚姻中的人性,形成苍凉无望的婚恋观呢?家庭原因一代传奇张爱玲,出生在 1920 年 9 月 30 日的上海麦根路的一栋洋房里,原名张瑛,她的祖父张佩纶是前清著名官员,她的祖母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女儿,因此张爱玲是有着显

12、赫的身世的。但是,时过境迁,到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这一辈,本来显赫的家庭日渐没落,张廷重完全是过着一种没落贵族遗少的生活:捧戏子、吸大烟、逛赌城、玩玩车、甚至养妓女。她的母亲黄素琼后改名黄逸凡却是个新女性,她不甘于深闺宅院里传统妇女的生存方式,面对丈夫养姨太太吸大烟等一系列堕落腐朽的生活,31 岁那年,她和小姑以出洋为名,撇下爱玲和弟弟,到欧洲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那一年爱玲和弟弟只有四岁、三岁。自此,爱玲和弟弟便生活在后母专制,备受压抑的家庭中。她后来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悲观的情绪,这和她童年的这些所见所闻所思是分不开的,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实实在在的,自私而有城府;她笔下的没落贵族们总是在老旧的大宅

13、子里过着神仙洞府一样的生活:“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样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单调无聊。 ”社会原因任何作品都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映,诚然,张爱玲婚恋观的剖析也正是她所生活的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写照。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新旧变化交替,张爱玲本身也是极具天才素养的女作家,她从小会背唐诗,很小便开始写小说。她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并受益匪浅,同时她小时候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进的是女子学校,学习英文在母亲的影响教育下,她对音乐、美术也有研究,尤其是对色彩的敏感使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像画一样呈现出来。她独特深厚的文学造诣使她能够深刻熟练的将生活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上海与香港

14、为梦景,在这一社会大杂炉中将人性的脆弱与悲哀刻画的淋漓尽致。她笔下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其他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张爱玲写的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或有着旧式的文学修养,或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最终都无法在社会中独立,找事情根本不容易,要么是工资太低,要么是会跌了淑女的面子,到后来,接受新式教育的目的也便成了嫁给更好一点的筹码。婚姻成了金钱的交易,是女人对男人的依附。这根本的社会原因还是男权社会的占据着主导地位,所谓的女性思想解放根本就不彻底,女人们的思想没有独立,她们自觉的把自己归在待嫁的队伍中,精打细算着嫁给什么样的人才才不愁今后的生计问题,而自身的经济问题根本就没有独立。在那个动

15、乱的时代,能像张爱玲一样清醒独立的女性能有几人,她逃出家庭,用自己天才的素养编制了一部部传奇的篇章,养活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当爱情悄然而至时尽情去爱,当爱情不在纯透时放手了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她从来不觉得爱情和婚姻有着什么必然联系,她也不觉得女人会比男人差什么。因此,她便省去了好多凡世之苦。然而,在当时复杂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如张爱玲者能有几人,无数的女性们只能在社会和经济的重压下上演着一幕幕悲苦苍凉的戏。三、 张爱玲婚恋世界的悲剧意蕴张爱玲是 20 世纪 40 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然而她的作品和血与火的中国关系不大,她只是写一些市民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写一些千疮百孔的感情故事

16、,她的作品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永远的透着一种苍凉的美,她小说中的婚恋观具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在其爱情小说的内容上的体现有三种:有情人难成眷属,相互利用算计的爱和病态的以及变态的爱。张爱玲的婚恋观的悲剧烙印之一:有情人难成眷属, 花凋里的郑川娥,一个花一样的少女,终于在几个姐姐们陆续出嫁后遇到心仪的对象章云藩,眼看着两情相悦,家人也见了,饭也吃了,但是,川娥却病了,且一病不起,人消瘦的不成样子了,她的爱她的美她的世界终究还是一寸一寸的死去了。金锁记中的姜长安,眼看着三十岁要做老姑娘了,这时,章世舫出现了,他们走在秋日的公园里,细细的说着话,沐浴在爱的微风里,长安努力的戒着烟,瞒着母亲悄悄去见面,连戒指都交换了,眼看着要花好月圆了,但最终还是被母亲曹七巧蓄意扼杀了,这个自己得不到的幸福也不愿看见儿女的心理变态的老太太,她亲手毁掉了长安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烙印之二即以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