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40628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常规正常值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 500010000;15 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 400500 万;成人女性 350450 万;新生 儿 600700 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 13.515 克;女性 1214.5 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 12 毫米以下;成人男性 15 毫米以下;成人 女性 20 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 210 毫米,成人男性 08毫米,成人女性 010 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 1030 万。 6出血时间:15 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 412 分钟;B、毛细血管 24 分钟;玻

2、片法28 分 钟。 8蛋白质:总量 67.5 克;白蛋白 3.54.8 克;球蛋白 23 克;白 蛋白球蛋白 3.84.8 克。 9葡萄糖:成人 80120 毫克;儿童 80100 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 100230 毫克;6 岁以上儿童 130200 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 毫当量升或 40150 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 240 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 26 单位;总胆红素 0.11 毫克;麝香草酚浊度 06 单位;硫酸锌浊度 212 单位 血常规(二)白细胞分类(DC)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

3、叶核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 单核细胞(M):38。 淋巴细胞(L):2040。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及放疗、化疗后,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及组织损伤。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某些激素;增多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和某些变态反应病,如药物过敏、荨麻疹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类型白血玻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接触了放射物或应用了激素;增多则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和白血玻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和血液玻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00300109L(或 10 万30 万mm3)。减少常见于:脾功能亢进、接触放

4、射物、白血并再障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药物过敏。增多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手术或急性失血的应激反应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

5、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 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 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 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 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

6、黄疸及胆道炎症。AST 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ALT 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 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 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 AST/ALT 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

7、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二)血清腺苷脱氨酶(AD)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是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一种重要的酶,在核酸代谢中有重要意义。 1正常值。正常人的 AD 活性为 5.3-20.1 国际单位/升,平均值为 14.6 国际单位/升。 2临床意义。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情况。急性肝炎病人 AD 与 ALT 一样,常早期升高,但幅度不及 ALT。ALT 恢复正常而 AD 持续升高的病人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故测定 AD 较 ALT 能正确反映急性肝为病人的恢复情况。协助诊断慢性肝病。AD 活性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鉴别黄疸。AD 在阻塞性黄疸病人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也

8、属轻度;而在肝细胞性黄疸时普遍升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一般 LDH 总活性为 100-300 单位,平均为 18510.9 单位。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 LDH 活性增高。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LDH 活性常显著增高。其临床意义与 ALT、AST 一致。肝炎恢复期,LDH 为最早恢复正常的血清酶。如 LDH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常提示有某种并发症的存在。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 LDH 活性增强,应怀疑并发肝癌。 测定血清 LDH 总活性对肝病诊断缺乏特异性,而 LDH 同工酶则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LDH1 在心肌细胞分布最多,LDH5 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因

9、此,对肝病病人测定 LDH 同工酶比测定 LDH 总活性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而仅 LDH5 升高,提示部分病人 LDH5 测定比其他肝功能试验敏感,且随着病情加重,LDH5 也随之增高。 (四)血清胆碱酯酶(CHE) 用比色法测定其正常值为 30-80 单位/毫升。肝病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此酶合成减少,是反映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 CHE 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若 CEH 活性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

10、。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期,血清 CHE 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 CHE 活力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病人血清 CHE 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续性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 CHE 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 (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 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含量最多。其正常值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临床意义如下: 1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一般阻塞性黄疸 AKP 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 2协助诊断肝内浸润性或占位性病变。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病人,AKP 常常升高。而在无黄疸病人,如发现

11、AKP 异常升高,需高度警惕肝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为无黄疸型胆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不全梗阻。 3协助判断肝病病人预后。在严重肝病病人,胆红素逐渐升高,而 AKP 不断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 (六)-谷氨酰转移酶(-GT) 正常人血清中 -GT 主要来自于肝脏,正常值 0-40 单位/升(重氮试剂法)、0-50 单位/升(对硝基苯胺法)。临床意义如下: 1判断血清中升高的 AKP 来自于肝脏还是骨骼,骨患有骼疾病时 -GT 正常。 2急性肝炎病人的 -GT 恢复较 ALT 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病。 3若慢性肝炎病人的 -GT 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 4有阻塞性黄疸

12、时,-GT 常明显增高,尤以恶性梗阻性明显。-GT 有4 种同工酶,有肝实质病变时 -GT1 升高,患原发性肝癌则 -GT2 增高。 (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含量较丰富。正常人 LAP 活性为 15-50 国际单位/毫升。临床意义如下:有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实质细胞受损害者,LAP 均升高。与 AKP 意义相同,主要用于判断胆管阻塞和肝内占位性病变,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时 AKP 升高而 LAP 不增高。 (八)血清 5核苷酸酶(5N) 是一种特殊的磷酸酯水解酶,仅作用于 5磷酸单核苷酸,正常人血清5N 活性为 2-15 国际单位/升。

13、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 5N 活性升高,但骨骼疾病病人不升高,故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比 ALP 高。正常妊娠者的 5N 活性亦升高,对此应加以鉴别 观察肾功能状况主要看哪几个指标? 反映肾功能的主要检查指标有以下几种: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尿比重;尿渗透压;尿酚红排泄试验等。其中以前 3 种最为重要。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的指标主要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慢性肾衰的贫血是由肾实质损伤所导致的,其程度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相平行。而尿比重、尿酚红排泄试验、尿渗透压是检查肾小管功能的主要指标,直接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 平常人们最关注的肾功能检查,泛指血尿素氮及肌酐浓

14、度的测定值。 (1)血尿素氮(BUN):过去多采用血浆非蛋白氮(NPN)测定,NPN 是指血浆蛋白以外的所有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谷胱甘肽、铵等,其中,一些物质与肾功能无关或受肾外因素影响大,故目前已很少应用。BUN 占 NPN 中的绝大多数,为 50%以上,肾功能不全时其较迅速地明显增加,虽然也受一些肾外因素影响(如蛋白摄入量、胃肠道出血、高分解代谢、肝脏代谢能力以及尿量的多少等),但方法简便,临床仍在广泛应用。BUN 的正常值为 2.97.5mmol/L(821mg/dl),NPN 的正常值为14.325mmol/L(2035mg/dl) 。BUN 和 NPN

15、的高低取决于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当血中这两种物质分别超过 7.5mmol/L 和 25mmol/L 时,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已至少降到 60%以下。 (2)血清肌酐(Scr):其生成、代谢与排出受肾外影响因素很少,是较为理想的指标。红细胞中也含有肌酐。其正常值:苦味酸法为44133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 53 106mol/L(0.61.2mg/dl),女性为 4497mol/L(0.51.1mg/dl)。 在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水平增高。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量很少,所以,血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呈反比关系。血肌酐的倒数值或对数

16、值与 GFR 有线性相关。定时检查 Scr,以其倒数值或对数值作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可描出肾功能变化的斜率,可供判断病情进展状况与预后,观察药物疗效或制订治疗计划如安排造瘘透析时间等。实验证明,当 GFR 降低至35%左右时,虽 NPN 仍有低于 25mmol/L 者,而 Scr 则已全部超过正常范围。 血中 NPN、BUN、Scr 等含氮物质超过正常范围者,称为“氮质血症”。不论何种慢性、急性肾脏病,当其出现氮质血症时,有效肾单位往往已有60%70%受损害,因此,对 BUN、Scr 测定为正常者,并不能除外肾功能不全。然而,这两项检查对于尿毒症的诊断、判断预后,却有重要意义,因为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此外,肾前或肾后各种原因引起的少尿或无尿时,BUn、S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