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40551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3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修改意见)(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标要求】内容目标 提示和建议3.9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讲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的资料等。 考察或参观:以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为题,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文化样式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因素。

2、文化心理、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认同,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3.11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 讨论或撰文:“我看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二、【单元特征】本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是全书的核心所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和国

3、家,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继承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增强自尊心、自信心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把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爱党之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三、【知识体系】第六课 我们的中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情景教学:三维目标】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代辉煌的历程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理解 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化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理解 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源远流长的

5、中华文化3、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理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情景导入:走近生活】吉州窑是中国古代江南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始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元以后逐渐衰落。其窑址分布于今江西省以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因此隋代至宋代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吉安县永和镇现存 24 座窑包遗址,至少堆积了 72.6万立方的陶片.据永和镇志载,吉州窑兴旺时窑工不下三万人。宋朝的吉州窑瓷器远销海外

6、,曾是宋代外贸出口的“龙头企业”吉州窑的瓷器,平时看来釉面不是很光滑,但一遇水马上变得色彩闪亮,釉面放光,其效果类似于雨花石。吉州窑的陶瓷中有代表性的是木叶天目盏。木叶天目盏看上去像翻转的斗笠,黑得油光闪亮。令人称奇的是,盏内嵌着的树叶,看似凸出,一摸却又与盏底一样平。吉州窑所产木叶天目盏、彩绘、兔毫天目、剪纸贴花等产品,制作技艺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和玳瑁盏,被列为国宝级文化,每年只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黑釉加花蝶纹瓶和卷草纹加彩壶,被视作稀世珍宝;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馆陈列的在印尼出土的中国窑,其中就有吉州窑的黑釉黄斑碗

7、。【情景探究】问题:吉州窑享誉世界表明了什么?提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显示了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及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品格,体会到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 穷魅力。三、【情景分析:知识深化】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 明清3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思想诸子峰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广泛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

8、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正式形成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来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注意: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3.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9、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史书典籍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

10、: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知识拓展:汉字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汉 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识。在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 统一、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汉字的出 现是中华文化从“ 史前时期”走向“有史时期”的界碑。在汉字产生前,我们祖先长期只能口语 交流。 经过锲刻记事、结绳记事的漫长过程之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 缘。 汉字被一些邻

11、 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4四、【情景回归:知识归纳】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古代辉煌的历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五【典型赏析:走进高考】【例 1】(2009 福建卷)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

12、水土,一方文化A. B. C. D.【解析】两枚邮票有相似特点, 说明闽台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并且相互交融,故 要选,是中 华文化的特点,与题目无关,不 选。材料没有体现闽、台文化的区别,即区域性特征,故不选 。【答案】A六【基础过关:学业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为 秦朝。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识记 的题目【答案】B2.在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成功地运用了视觉艺术的世界语言,将中国故事、中国元素鲜明而美丽地表达出

13、来,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击缶、日晷、飞天、活字印刷、丝绸之路等中国故事,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表现方式讲述了A.中华民族的智慧优于其他民族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解析】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不能说哪个民族 优于哪个民族,故排除 A,用 艺术的手法将中国特色的文化表现出来,使世界人民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特点,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 选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 表述错误,不汉字(作用、意义)史书典籍(意义、原因、特点)5选,D 与题干无关。【答案】B3.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

14、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意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 B. C. D.【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的内容,根据教材很快就得出答案四 项均符合题意。【答案】B4.被毛主席称为“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 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解析】3000 年

15、后仍然能看懂, 说明汉字伴随着中华文化的 发展,是中 华文化发展的见证。A、D 把汉字的意义扩大,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 现 和使用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是汉字,故不选 A、D。B 项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征。与题目不符。【答案】C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热播的韩剧大长今中就有许多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B.充分开发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C.树立

16、品牌意识,占领世界市场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解析】这是一道启示类的题目,要求答 题时要准确判断材料所提的主体行 为的对错, 对的我们加以发扬,错的我们应该反 对并加以改正。如 题中提到本民族文化被 别的国家开发利用,这是一种不利我们文化发展的行为,我 们应该加以改正, 这 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开发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 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这样 不至于本民族的文化资源被其他国家开发利用,故选 B,本题目强调的是应该怎样对待本民族文化,而不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A 不选,任何品牌只能提高世界市 场占有率,而不是占有世界市场,C 不选,拒绝外来文化,属于“封 闭主义”,是错误 的,不 选 D。【答案】B6.2010 年春节,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