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35073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资料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文学常识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2.重点内容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

2、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年61岁,2.重点内容(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

3、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7)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次北固山下1.文学常识 选自全唐诗。王湾,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体裁:五律诗,写景抒情诗。2.重点内容 (1)重点句子赏析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赏析:写行途所见之美。“客路”“行舟”体现人已在江南,神弛

4、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描述: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飘荡。 赏析“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平”“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 顺,行船平稳。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

5、顺的传神景象。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a、“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b、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画面描述: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赏析: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让

6、“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句抓信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的特征,用“生”“入”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蕴含哲理: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 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答: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残”“旧”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

7、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思。(2)典故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3)诗中情感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4) 写作手法:写景抒情。天净沙 秋思1.文学常识这是一首小令,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2.重点内容 诗中最能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