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340441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概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材分析】教材在此之前已经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才在这里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了学生。而在本课题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材设计了几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等性质进行实验对比。另外,对本课题的实验活动设计各有侧重:实验63、实验6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实验

2、65: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要点:1 CO2的物理性质; 2CO2的化学性质; 3 CO的性质; 4CO的用途;5CO的危害。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 学生学过CO2的实验室制法,对CO2的某些性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生对于CO2的这些性质学习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对于实验中的现象分析也应该可以完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认识其性质和用途;(

3、3)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1)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 的严密性。(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CO2的密度和溶解性;(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结论。【教学策略】通过探究

4、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 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课时安排】2课时【

5、教学过程】第1课时明确学习目标1记住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CO2的主要用途;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及其危害,理解并传播“低碳”理念。课前自主学习1将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3请上网查找有关“温室效应”和“低碳生活”的相关内容。课堂情景导入有一首诗这样描写:“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什么气体呢?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其中描写是的是CO2,那CO2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CO

6、2,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课中合作探究知识点一、1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回顾教材P115图6-1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_。观察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一瓶CO2,并作一次深呼吸,是否闻到了CO2的气味? 实验教材P117,完成实验6-3,填写下表:现象分析 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实验教材P117,完成实验6-4,填写下表:现象分析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CO2的哪些性质?填写下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能否燃烧是否支持燃烧CO2思考 CO2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

7、学变化?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实验教材P118,完成实验6-5,填写下表:(资料: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I喷稀醋酸II喷水III直接放入IV喷水放入现象分析与结论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思考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结论1CO2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H2CO3)能使紫色石蕊变成蓝色;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而生成CO2和H2O。思考在CO2的制取中

8、是如何检验CO2的?这其中是否说明CO2具有某些性质?阅读教材P118,找出CO2具有的其它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阅读教材P119,干冰是什么?有何用途?结论 干冰是CO2的固体,可用于作_,还可用于_。归纳小结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_色_味的_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变成固态,叫做“干冰”。(2)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 H2CO3;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练习1下

9、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可以将CuO 中的Cu 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2 能够转变成COCCO2 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3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

10、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5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知识点一: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思考 CO2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却称它为“粉

11、刷匠”;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些说法分别指CO2哪些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阅读课本P119121,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CO2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2CO2有哪些用途?3大气中CO2的含是相对稳定的,其中能产生CO2的主要有 ,能吸收消耗CO2的主要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 等。4什么原因使空气中CO2含量越来越高?CO2含量过高会造成什么危害?5有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归纳小结一、二氧化碳2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CO2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CO2的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2)C

12、O2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光合作用;灭火;作化工原料;气体肥料)(3)CO2能形成温室效应,(除CO2外,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也能形成温室效应)(4)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产生CO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吸收CO2(5)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 绿色植物不断减少 产生的CO2增多 吸收的CO2减少 空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 温室效应增强 防止措施:各种方法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暴雨、洪灾、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强度增加; 影响自然生态,改变生物多样性练习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

13、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3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 )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4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