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6294521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第四单元检测(A)+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检测(A)(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共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功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现今在中国大学里学建

2、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的

3、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广州市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有大剧院被称为“大磐石”,还有个高层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

4、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这些高楼铜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中庭,兰圃的深廊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

5、本不管城市文化了。(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B.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无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和天井等,讲究有天有地。C.中国建筑很早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这与西方一直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D.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传统技术和艺术精彩不该被遗忘,中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回归。思路解析:C项,“一直”错误,原文中说“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答案:C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

6、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木结构房屋能抵御地震灾害,与中国人造房子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具有减震功能密切相关。B.从中国的传统民居来看,中国人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人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C.本文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主要是因为现代中国建筑既缺少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又有被西方文化迷失了方向的可能。D.如今中国各地建造的新公房、居民小区、别墅群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失去了传统的融洽的邻里关系。思路解析:D项,“虽然很先进、很科学”表肯定语气,与原文中的“似乎很先进、很科学”不符。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建筑要有城市文化,广州

7、改革开放初期和近年的建筑就充分凸显了这一理念。B.北方的四合院、江南的厅堂和上海的石库门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C.中国现在的许多建筑讲究新奇、怪异,却很少研究和运用木结构的技术。D.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要有个性特色,还要有传统风格或地方特点。思路解析:A项,“广州”“近年的建筑就充分凸显了这一理念”错误,原文中说“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自然就忽视了城市文化。答案:A二、课内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黏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

8、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鲱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做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

9、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科学中使用的通讯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

10、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4.下列对选文第1段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画线句是对选文第1段首句中“多个单独的动物”的对应解说。B.“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表现了科普文形象的语言风格。C.“保守”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黏菌的细胞起初彼此疏远,互不接触。D.画线句是对“黏菌做着这样的事”中“这样”的完整诠释。思路解析:D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黏菌做着这样的事”中的“这样”应代指“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本项错在“完整”。答案:D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选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例如,黏菌与鲱鱼的比较、人类与蜜蜂

11、的比较。B.“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等描写,体现了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C.作者在文中赞成群体之间的融合,批判过分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人类的警示。D.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作者在文中的见解不是想当然的空论,而是蕴含了科学思想。思路解析:B项不符合文意。“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采用了拟人的方法,不属于“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应为“生动、幽默”。答案:B6.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因人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作者于是对于人类的前进持悲观的态度。B.从列举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推断:作者不赞成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观点。C.选文以黏菌、鲱鱼以及飞鸟为例,说明了

12、群体在种群生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D.引用齐曼的话,是为了说明人类应该要像其他生物一样加强社会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思路解析:A项曲解文意。第3段在指出人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后,用“然而”一转,以“电路”为喻,说明“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而并非“对于人类的前进持悲观的态度”。答案:A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木德参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20世纪30年

13、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传说中的“应州塔”朝思暮想,寝食难安。他急于知道塔的情况,每天把它挂在嘴上。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古代建筑也没有系统的名录,甚至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还是一个谜。那时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还一个都没有发现,而存世的宋代营造法式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间的辽代木建筑,那会帮助人们抓住中国建筑史中许多重要的关键。看到木塔实物照片后,梁思成更坚定了前往观看木塔的决心。1933年9月4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同事刘敦桢、莫宗江及一名仆役,由北京起身来

14、到山西大同。他们的任务是考察大同的善化寺、华严寺、城内钟楼以及东西南三座城楼,然后去应县考察木塔。下了火车后,他们又坐了6个小时的驴车,才到达应县。在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那就是应县木塔。在一篇文章里,梁思成写道:“当我们到达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的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蓦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当我们到达这座有城墙的城市时天已黑了,这是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但它自夸拥有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就像一个黑色的

15、巨人,俯视着城市。”他们不禁叫绝。在后来的文章中,梁思成谈到木塔,还情不自禁地写道:“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一行人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为了达到准确无误,他们对木塔高度进行了实测。在测量塔刹高度时,梁思成和绘图员莫宗江从顶层南天门爬到塔外。攀上塔顶,他们站在60多米高的塔上,四面空旷,呼呼的大风吹得人心里发毛。塔尖有十几米高

16、,联系塔尖的是8根数百年前造就的铁索。要是站在地面去攀爬塔尖,恐怕常人也感到畏惧,梁思成凭着在学校时练就的臂力,握着铁索,两腿悬空,倒替着双手往塔尖攀去。在测绘过程中,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应县木塔建于辽代,高67.13米,约有20层楼高。它那雄伟的身影给梁思成以深深的震撼。1942年至1944年,梁思成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建筑史。在中国建筑史中收有他们绘制的释迦塔断面图和立面图,塔尖也有了准确高度。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建筑史学家的视野之中,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通过中国营造学社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介绍给整个建筑学界。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这样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