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书法之门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223653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叩开书法之门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叩开书法之门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叩开书法之门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叩开书法之门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叩开书法之门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叩开书法之门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叩开书法之门剖析.(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叩开书法之门,陈千亮,一、当代书法众生相 江湖书法 老干部书法 文人书法 名人书法 专业书法 展厅书法 ,乱象丛生 当代书法的美术化、西化倾向 更注重外在包装,不断在形式上出新。 脱去技术的外衣后还留下什么? 书法进入尚色时代,二、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观照书法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书法同步并相契。,甲骨文,周 散氏盘,秦 峄山碑,汉 曹全碑,魏 爨宝子碑,魏 钟繇宣示表,晋 王羲之兰亭序,晋 王珣 伯远帖,唐欧阳询 九成宫,唐 柳公权 玄秘塔,宋 苏东坡,明 王铎,清 傅山,启功,从质朴、自然、简单走向 外在化、技术化、复杂化 (内) (外)

2、 慧性文明、内心(东方) 智能文明、外物(西方),道德仁义礼 上古-商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当代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楷行草 尚韵 尚法 尚意 尚态 尚色,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 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吗? 道家探索的是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儒家偏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大学,对生命真相的探索和体悟 一旦真正领悟中华文化中的所蕴含的精神和思想,你才会明白人类的无知和渺小,同时会产生对五千年文明的敬畏感和自豪感。,至鲁迅、胡适这一代,传统文化精神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已经丧失殆尽! 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在对西方

3、器物文明的认同下,均自觉地变成了“封建式”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思维也不自觉地从唯物的角度逐步科学地分析和接受事物。 达尔文的进化论假说被我们认为100%无容置疑的真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否代表人类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人类社会物质科技的发展其实都是人类本体功能的外化。 向前看、向钱看的误区,书法为什么要回归源头? 为什么要学习经典? 为什么要向内看? 书法是一个人综合信息的全息缩影,缺失了文化内涵的人其书难言境界。,三、返回到先天的学习 中国古代教育的启迪。 小学、读经。 学习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作品。 当代中国教育为什么是失败的? 从道的层面入手。 灵性的成长、生命量质的提升。,现

4、代的教育否定先天,纯用后天智能教育。吃零食(垃圾食品)的教育 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教艺术是行不通的。 (例) (智的另一面还有慧,用脑的同时还要用心,智能的背后还有灵性!),返回到先天的学习: 恭、熟、忘、合、灵 在技法纯熟的基础上,忘记自我、忘记技法,对上频率、节奏,与作者心灵相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唤醒心中的巨人 生命的同频共振 学习的过程只是激发了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基因,把灵魂中储存的东西拷贝到大脑中来。 天赋的奥秘,四、书法学习的次第 仰望经典 浏览书法历史大观园,提高审美为第一要务。 书法教学的难点在于审美教育。,亲近经典,五体书的临摹与欣赏 顺序:篆隶楷草行。 好处:容易对上频率,直入

5、书法堂奥 每一种字体的行世都有其内在规律,后一种字体大都是对前一种字体纠偏和校正(相生相克的关系),魏晋唐 宋 海派书风-流行书风-二王书风-? 目标:感受经典中的不同美感,提高感知美的能力、煅练手的灵活性。 此阶段千万不要定型,磨刀不误砍柴工。 具体方法:描、临、背、创,走进经典 正书的深入、行草书的深入 此阶段要专攻,90%以上的人书法层次不高的原因是没有走前两步而直接跳到第三步了。没有对书法的历史、文化、审美上的感知,仅学技术等同于工匠。 创造经典 锤炼个人的书法语言,随心所欲不逾矩,五、书法学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写字、书法、艺术三者的关系 从何入手?(线条、源头) 临摹还是创新?(心摹手追),先博后专还是先专后博? 楷书是基础吗? 务虚和务实 (先审美后技法,没有务虚功夫不会有境界),共性与个性(西餐与中餐) 快慢问题(挑战极限) 书法是一门难度很高的艺术,学书法还要先学好文学、哲学、美学等?,从师还是自学? (以经典为师、以众人为师,以自然造化为师、以万事万物为师!) 书法与悟道,以书入道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尴尬,测测你对美的感知,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倾向性,谢谢参与!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